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以下是有关于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1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x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x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通过对部分地区、部分城市的调查,得出了一些数据和建议,谨供参考。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方式,通过调查,现就江西省南昌市的几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写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三、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四、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游览、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约67%,其次是吃的,约占14%,交通约占19%。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约占33%,喜欢约占46%。而特别喜欢仅约占1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没有将其特色表现出来,就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对在没有品尝时给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没有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也许是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住宿上,一般学生(约53%)选择30元左右(人/每晚),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这可能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还是处于家庭资助。因为有80%左右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来自家庭资助的。

  五、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大学生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约75%左右的大学生对旅行社不满意。导致大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比例分别约达到34%和28%。其次是“擅自变更行程安排”约占23%,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约占15%。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很大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六、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景

  根据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以及学生特点,结合旅游电子商务的可重复消费的特性,完全可以将两者结合,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创造利润。因为,大学生群体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贡献,不仅是现实的,而且在未来还会产生更大的回报。

  1、大学生是现实的目标客户

  今日的大学生,不再是原来“穷学生”的概念,奖学金、勤工助学、社会兼职、家教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已经提高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大量的旅游产品,在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之内,旅游电子商务相对于大学生的营销,本身就能收到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2、大学生毕业后成为消费主体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相对素质较高,对网络知识较多,使用电子商务的障碍较少的群体,几年之后当他们步入社会,将会成为旅游电子商务的主力军之一,并对周边人群形成带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与其等到他们毕业之后再考虑如何营销,倒不如在他们相对较为集中、营销成本较低的时候开始,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大学生是将来旅游项目的经办人

  今日的大学生几年后都要走向各个工作岗位,从基层做起的他们之中,将会有办公室文员、董事长秘书、人力资源部的主管等等。本单位的旅游事项,他们虽然没有决策权,但都会成为经办人,是否使用电子商务网站,使用哪一家的服务,选择权在他们手中。能否在将来形成更稳固的群体,就要在现在让他们加深对服务的认知与体验,固化他们的使用习惯。

  大学生市场的开拓,对于旅游电子商务而言,意味着现在和未来,即学生对于旅游电子商务而言,不仅是马上能够创造利益,更是旅游电子商务未来的主力军,因此做好学生市场,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可估量。

  七、建议与结论:

  如何才能抓住大学生旅游市场?

  1、提升附加值,形成大学生旅游的新模式

  目前在大学生旅游人群中,结伴自助游、班级集体旅游、同学居住地互访旅游,三种形式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大学生喜欢运用身边的资源,运用电子商务的比例很少。主要原因,在于电子商务离他们很远,没有合理的引导,没有体验的机会。

  在此方面,就需要网站针对学生群体,提升服务的附加值。要在目前的观光游、休闲游之外,提出“大学生体验旅游”的概念,如社团主题活动与旅游的结合、校际交友与旅游的结合、假期社会实践与旅游的结合、对热点就业城市的考察与旅游的结合等,以此为切入点,亮出独有的模式,吸引大学生群体的试用与体验,从而形成使用电子商务的新习惯。

  2、设计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

  对于学生市场而言,设计恰当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旅游电子商务中最占重头的机票和酒店,就能组合出针对大学生市场的产品。针对学生经济状况,酒店最好是以青年旅馆为代表的廉价旅馆;机票是红眼航班或冷僻时间段;目的地的选择不要考虑常规的旅游线路;增加班级、支部或社团为单位的团购产品等。

  3、推出大学校园营销活动

  旅游网站应该走近校园,通过线下活动,聚焦学生的课余生活,形成精确传播、深度传播,完成自身的营销推广,例如高校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大学生最喜欢的十大景区评选、校园旅游大使选秀、高校足球嘉年华等活动,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立足长远,固化大学生群体的使用习惯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2

  前言

  (一)调查时间

  10月24日

  (二)调查地点

  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扎达盖公园

  (三)调查人员

  (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1.通过本次的调查,详细的了解旅游资源的调查手段和注意事项。并通过此次调查,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达到学以致用。

  2.详细学习和运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对旅游资源进行评分从而进行判定。

  (五) 旅游资源调查要求

  1.从指导老师手里拿到旅游资源分类表,粗略了解表中种类和填写事项。

  2.实地游览并根据实地情况填写旅游资源分类表。进行整理。

  3.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找出有点并加以规划和利用,找出缺点来进行改善。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4.完成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

  扎达盖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与北二环路交汇北路东,区域与厂汉板镇,攸攸板镇相接。属回民区管理。 (二)交通状况

  扎达盖公园临近交通网健全。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达便利。南有通道北路直达市中心。且附近与北二环路交汇,方便抵达市区内任意位置。 (三)自然资源

  扎达盖公园自然资源丰富,园内有扎达盖河穿过,也形成了扎达盖湖,河湖边芦苇丛生,造就了丰富的观光游憩旅游资源。同时,园内有可观的动植物资源,草地和以松树为主的林地面积大。并有喜鹊栖息地供游人观赏。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200mm到400mm之间,四季景观不同。地处城市边缘,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良好。 (四)人文资源

  扎达盖公园以扎达盖河穿过得名,而该河又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扎达盖,蒙古语意为“宽阔”,扎达盖河即宽阔的河。它的本身就是一部呼和浩特市的通史。另外,园内有设有广场,凉亭,阁楼,塔式建筑等人文建筑,游览价值高。其次,扎达盖公会在设计伊始就设有老年活动中心等公众文化设施,还在发展中规划了钓鱼点等游览设施。人文旅游资源数量极多。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现状

  (一)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扎达盖公园中流趟着的扎达盖河原来并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它有三个源头:一个是公主府东边的大水泉,一个是公主府西边的小水泉,还有一个是新、旧两城中间姑子板申村(现巴彦塔拉饭店一带)的水泉。公主府东边的水泉较大,人们叫它“大府河槽水”;公主府西的水泉较小,人们叫它“小府河槽水”;姑子板申的泉水东西流向,穿过从前清时期“归化营”的营坊(现回民区营坊道)门前,经礼拜寺巷到小教场、牛桥东河沿、城隍庙的霸王桥,而后与“大府河槽水”主流相汇,人们叫“营坊门前水”。其余的水和“营坊门前水“小府河槽水”在天主堂和北茶坊关帝庙南边合流,汇集成了扎达盖河。

  道光、咸丰、同治(1821年至1874年)统治的半个世纪中,扎达盖河两岸成了‘南迎里府客’和‘北接外藩财’的商业闹市区。道台衙门两面临河,衙署四周密植杨柳。乾隆至道光时,即已长成合抱之木。每天拂晓,庆凯桥附近非常幽静。早起的人们,漫步桥上,凭着石头桥栏,耳听淙淙的流水声,远眺道台衙门树梢上的弯月,别具一番风光。朋苏召和乃莫齐召则被绿树环绕,清风掠过。树枝忽高忽低,召庙忽隐忽现,使人仿佛看到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仙境。于是,‘石桥晓月’和‘六桥溪柳’,便把扎达盖河两岸描绘成一幅色彩淡雅赏心悦目的图画。”

  民国18年,绥远建省遇到特大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成群的饥民,跑进城里抢食。民国19年,阎、冯联合反蒋,挑起中原大战,归化城失业青年被补征入伍。民国20年,傅作义将军出任绥远省主席后,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归化城的商务中心,已由扎达盖河两岸,移到了小南街一带。那里烟土店林立,绥远省的军政机关,都指望

  鸦片税款开支,归化城的各行各业,亦全靠大烟周转维持,加之皮毛牲畜来源由蒙古国、新疆缩小到乌、伊两盟和阿拉善旗,整个扎达盖河沿岸店铺房院,都成了外强中干的空架子。

  1949年9月19日,归绥和平解放,各族人民重见天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蒙、汉、回等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医治战争的创伤,文明代替了恶俗,扎达盖河露出了灿烂的笑脸。1959年,蜈蚣坝山洪暴发水流湍急,汹涌的洪水不仅冲毁了曾经重修了几次的庆凯桥,而且淹没了庆凯、太平两条大街及河东岸的营坊道、通道街。灾后,党和政府给受灾居民都盖了新宿舍,又将坝沟的水完全引入孔家营以西的五里沙河。在扎达盖河中、上游修建了好多桥梁,方便了人们来往行走和车辆运输;沿河则砌筑了石堤,加固了原来的土堤,以防山水再次泛滥

  呼和浩特市成立之后,扎达盖公园所处位置被规划为呼和浩特市公路管理局苗圃,占地600亩,后在9月正式归于园林局。改建为公园,原苗圃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良好,但是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公园因东临扎达盖河,扎达盖公园因此得名。改建后的扎达盖公园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保健、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

  (二)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呼和浩特市发布的《到2020年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三轴、四核、六带的城市规划理念,将扎达盖河规划到六带中。从此之后,扎达盖公园开始了飞速发展。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归森”和“新亮美绿净畅”的发展口号。扎达盖公园迎来了多次建设。建设之后,扎达盖公园设计主要以“生态园林”为指导,突出时尚性、生态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力求塑造令人耳目一新的集现代化与传统、艺术与自然、优雅与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式生态型休闲公园,使城市社会与自然体系间建立美好的依从关系,为游客创造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态空间。公园依据不同功能,将公园划分为四大景区:人工湖景区、健身娱乐区、生态景观区、采摘区。主要的景点有很多,包括:木亭、芳草亭、果园、人工小岛、主入口广场、次入口广场、林荫广场、庭院广场,其中还有一些特色的商店。

  第三章、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扎达盖公园以自然资源为主,旅游资源共有5个主类,10个亚类,19个基本类型。 详见(附表 扎达盖旅游资源分类表)

  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一)自然资源的评价

  扎达盖公园的自然资源总体呈优秀,有明显的区域划分,种类多,且保护度较好,各个部分与整体衔接性良好,部分资源呈现出良好的形象,尤其是以松树为主的树林,扎达盖河边大量的芦苇丛,很吸引人。另外,园内的动物生态系统值得称赞,有诸多的动物栖息。是城市中难得一见的场景。 (二)人文资源的评价

  扎达盖公园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旅游资源。首先是该园内的河流历史文化沉淀悠久,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其次,园内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值得称赞,各个人文资源与自然相融合,例如水边的凉亭,湖边的假山,廊桥等。值得一提的是扎达盖公园正门的假山标示,气势磅礴,使人提起游览的热情。另外,公园内还设有停车场,充分的体现了人性化。 (三)总体评价

  扎达盖公园的基本资源价值很高,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的不足。影响了扎达盖公园的整体形象和发展。例如扎达盖公园分成了很多的区域,但是可是各个区域

  联系过于紧密,且没有该区域明显的独立的特色。其次是扎达盖公园整体没有自己的独特的资源,园内的动植物都很常见,严重的影响了扎达盖公园的整体吸引力。另外,扎达盖公园的管理十分混乱,部分河水清澈见底,而其他的则十分浑浊,园内的廊桥的圆柱上被游客涂写严重,当初规划的店铺根本就没有实际运营,游客在非渔区钓鱼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游客的不良感受。最后,公园内很少有标识牌,这会给游客的顺序游览造成困难。综合来说可以得到以下观点:扎达盖公园有较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但是如果按照现在的经营管理模式,将会举步艰难。

  第五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一)严格的管理是发展之基

  扎达盖公园的问题处处体现出管理的漏洞,其原因可能是公园免费之后财政经费预算不足,也可能是扎达盖公园的游览人数不足而造成了管理的松懈。但是无论什么原因,扎达盖公园如果想要长远的发展,加强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公园内随处可见的垃圾还有浑浊的水还有破旧的基础设施都是其发展的阻碍。对此,要加强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扎达盖公园的基础设施陈旧,比如供游人休息的座椅不足并出现了严重的老化且卫生状况欠佳。钓鱼区缺少供钓鱼人使用的设施。没有路标牌等。要新建和翻修基础设施。 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对管理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又决定了管理的效果。所以要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多开展教育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定工作标准,加强工作的监督和成果的检查。杜绝工作人员的投机取巧及偷懒。以提高扎达盖公园的整体环境质量及基础设施的保持度。 3.合理开发,特色发展

  扎达盖公园的开发措施以政府的规范为主导,过分要求“绿”,植物的种植没有科学合理的搭配,也没有独特的植物景观。这样反而大大降低的土地利用对旅游资源的贡献。所以,扎达盖公园今后的发展应该注重可持续的、科学的、特色的发展。不能过分要求指标建设,应该多方位考虑。 (二)悠久的历史是发展之匙

  扎达盖公园的开发离不开扎达盖河,而开发过程中却忽视了这条被呼和浩特历史称为“母亲河”的河。扎达盖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河两岸曾经店铺林立,且几经起落,这已逐渐被现在的呼和浩特人所淡忘。扎达盖公园面积大,以扎达盖湖为主。而给湖提供水源的扎达盖河被冷落一旁。可以尝试还原扎达盖河的历史场景,在河岸两边建立历史上古色古香的店铺,将公园内失败的商店转移到两岸的店铺中,并引入商家,所出售的商品要围绕历史。并以历史为宣传手段。提高知名度。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开发扎达盖公园,也可以给扎达盖公园带来可观的收入。 (三)清幽的环境是发展之机

  扎达盖公园地处城市边缘,且四周村落诸多。本身又具有清幽的环境。这正是一个扎达盖公园发展的机遇。青壮劳动力向大城市或本城市中心涌动已成必然之势。而城市边缘村落留守的老年人则成了一个弱势群体。扎达盖公园有着很长的纵深,清幽的环境正也符合老人年的期望,划出部分与所规划的商业店铺距离远的区域并不是难事。而公园内部本身就具有老年活动中心等公众基础设施。扎达盖公园完全可以将该设施扩大并加以宣传,组织多个老年活动,将目标着眼于周边村落的老年人。而老年人又普遍对关于历史的物件感兴趣。这也变相为所规划的商业店铺提供了顾客。尽管村落中的老年人购买力偏低。但是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宣传群体。同时,老年活动往往会吸引大量的人,这对于扎达盖公园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3

  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随着乡村旅游活动的深入进行旅游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本论文总结了国内外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对x市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分析,指出x市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x市在开发乡村旅游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达到优化地区乡村旅游模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 调研背景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国际旅游将保持不断增长的强劲势头国际经验表明旅游业每百万元固定资产可容纳250人就业,而那些资金密集型行业每百万元固定资产只能容纳,90人就业。到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增至15.61亿人次,旅游收入将增加到,2 万亿美元。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旅游接待人数将有一个的跃进,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扩展空间广阔。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与世界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旅游产品还不够成熟要使旅游资源及形成的旅游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就需要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规划。乡村旅游现在已经成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载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从农村来讲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它拓展了旅游资源丰富了旅游产品刺激了旅游消费。因此乡村旅游在整体上增强了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x市地处盆川山地、平原和丘陵的过渡带,地势高差悬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又位于宝成铁路和108国道的要道,历来是川北的主要通道,不仅拥有丰富的高质量旅游资源而且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然而旅游业是包括行、游、住、吃、购、娱、通讯等要素的综合产业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不能代表发达的旅游业,要提高它们的整体利益,必须有计划地推出让旅游者可接受的旅游产品系列,合理规划并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和实施机构,布置增加旅游收益的措施和途径,保护自然和人文的旅游资源维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然而x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特色不显、内容不丰、规范不力、服务不周、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x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分析,在完善x市三大旅游发展区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提出x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二、 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期生活在高楼林立、喧嚣拥挤、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中,远离幽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加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生趣,许多人产生了到安静、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的强烈愿望。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充分利用了农业资源,丰富了旅游产品结构,增加了旅游供给,满足了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旅游要求,也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农村社会整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绵阳乡村旅游发展非常迅速,村民参与积极性很高,都渴望能从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

  三、 国内外乡村旅游的起源、产生与发展

  欧洲的启蒙运动促成“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产生。三次科技革命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增加了闲暇时间。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改善了乡村的通达性,加之人们收入的增加?旅游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有享受,而是成为越来越多人可以享有的产品,旅游迎来了它的 “大众消费”时代。??

  20世纪70年代,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得到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现代旅游者可持续旅游行为的重要选择。??

  我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同时也是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南到北涉及观光农业这一主题的开发项目累计投资达30亿元以上。

  四、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一是对于旅游业本身而言,可减轻旅游熟点的环境压力。二是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涵。三是乡村旅游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四是满足城市旅游者回归自然的愿望,满足了旅游者多元化旅游需求。五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六是对传统乡村的景观与文化完整性保护而言居民会主动地承担起保护传统乡村景观的责任,看他们也能从旅游者的重视中找到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信心,潜移默化地也会发现乡村生活和文化的价值。七是对城乡融合而言,对于成功的乡村旅游业来说,一方面,是要让旅游者通过完全的乡村体验,实现心灵和身体的放松,亲近、爱护自然,尊重不同文化,并最终发现、认识传统文化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让旅游地居民因旅游收益而为自己所拥有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文化而感到自豪,并学到许多来自城市的知识、观念和文明生活习惯。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4

  世界经济进入旅游经济时代,据统计,20xx年中国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人数达到了41.2亿,其中每次旅游人均消费达到4000元以上,一年的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万亿。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一个中心、三个迈进、五个常德的必然选择,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有效途径。今年3-5月,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牵头,就如何依托我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壮大有常德特色的乡村旅游,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做贡献,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前往长沙靖港镇、永顺老司城进行了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市与长沙靖港镇、永顺老司城开发类型相似的乡村旅游点数量不少,包括柳叶湖白鹤山镇、桃源枫树乡、桃花源镇、鼎城十美堂镇、石门壶瓶山镇、石门罗坪乡、津市灵泉镇等。这些乡村旅游点从自然资源、文化内涵、市场潜力以及群众基础等方面对比具有相对优势,然而通过多年努力,虽然十美堂、枫树创造过万人空巷的景象,但从产品本身来讲并不成熟,市场竞争力不是很强,如果不尽快调整思路,实现产品升级,曾经出现的乡村旅游美好景象也将不过是昙花一现。我市目前没有打造出一个特色鲜明、市场影响力强的乡村旅游点,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缺特色。有些地方开发主题虽然明确,但地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形式缺乏,有的虽然号称旅游特色村,但游客身处其中,都无法从建筑、环境等方面感受到特色氛围。如桃源枫树,开发主题是打造维吾尔族风情,然而枫树目前旅游主体项目以赏花为主。

  二是缺业态。常德的乡村旅游大部分停留在吃饭、钓鱼、打牌等老三篇上,近几年,由于枫树、十美堂的成功,各地一窝蜂地搞起了赏花游,却又毫无新意,雷同现象十分严重。

  三是缺后劲。我市乡村旅游投资渠道单一,基本没有专业的投资公司进入,开发资金主要依赖乡政府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同时,地方政府领导一旦发生变化,旅游开发便受到影响。如津市灵泉镇,20xx年开始,镇党委政府走上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在整体景观的打造、业态的培养都取得不小的成就,但随着党委政府班子的更换,旅游开发也随之停止。

  四是缺理念。虽然桃源枫树成功通过微营销带动了人气,但全市大部分乡村旅游点没有主动采取长期有效手段进行市场营销。

  二、意见建议

  乡村旅游因具有生态、环保、可参与性强等特点,深受旅游者特别是城市旅游者的青睐,目前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据国家旅游局测算,每年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为此,建议:

  1.提高认识,实现规划特色化。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力度。建议旅游局在认真分析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基础上,明确发展新思路和新重点,对《常德市乡村旅游规划》要组织修整完善编制。各区县(市)则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和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上建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主导产业和自然人文环境,从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下功夫;认真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使乡村旅游与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提高乡村旅游文化品位。

  2.一村一品,实现特色差异化。开发中须提炼当地的地脉、文脉,挖掘抓住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如白鹤山镇重点还原和展示渔耕文化,枫树重点体现维回风情,城头山重点体现史前稻文化,罗坪重点体现土家民俗文化。开发过程中,则通过建筑风格、景观打造、情景设计以及生活体验等方面来反映出各自不同特色,如枫树房屋按照新疆维吾尔族的风格进行改造建设,白鹤山打造常德地方小吃等文化,罗坪还原当地人穿土家服装、举办土家节庆活动,城头山通过种植各类特色稻田展示稻文化。

  3.精益求精,实现产品品质化。产品品质决定了游客的口碑,长沙靖港镇能够牢牢抓住长沙等地游客的心,关键在于坚持不懈维护产品品质。我市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旅游要素品质化发展,如经营地方文化应原汁原味,农家土菜和特产,必须原生态、无污染,切不可因为游客数量增加,造成品质下降。同时,在服务上要做到精益求精,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4.多利共赢,实现投资多元化。资金问题可通过政府、企业、农民三个方面来解决,一是整合政府相关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核心吸引物的打造;二是将开发项目分块招商,将开发权交由市场主体来开发经营。如长沙靖港镇引进广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实施了宏泰坊提质改造,增设了芦江浮桥、亲水码头、画舫游船等游乐设施;三是吸引当地农民参与开发,如白鹤山小镇组织当地的住户利用各自的住房,统一参与小吃一条街的项目。

  5.整体联动,实现业态体系化。每个乡村旅游点的业态必须建立各自的产品体系和上下游生产链,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应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内容,做到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这样才能留住游客,更好产生经济效益。以枫树为例,花海项目比较成功,但游客来了之后往往停两三个小时便离开,如果借鉴袁家村的经验,开发出维吾尔族风情美食、民居休闲体验等项目,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还能形成稳定的客源。

  6.精细管理,实现经营规范化。通过长沙靖港镇的经验,可以学习三个方面,一是改变乡村旅游开发由当地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根据情况不同,通过自筹或引进等方式成立旅游开发经营公司,既可减轻当地政府的工作压力,又可发挥公司专业水平;二是对开发建设的内容进行管控,防止一哄而上,乱搭乱建现象出现,确保开发有序进行;三是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避免恶性竞争,杜绝宰客欺客现象出现。

  7.加大宣传,实现全面信息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影响。一是建议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宣传我市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推介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特色餐饮、特色商品,为我市乡村旅游吸引人气提供保障。二是要提升乡村旅游节会的举办水平,精心策划葡萄节、采茶节、油菜花节、花海节等乡村旅游活动,激活乡村旅游市场。三是建设乡村旅游营销网络,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网络营销与预订服务。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5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湘乡旅游业的亮点,是吸引长株潭城市群居民来湘乡旅游休闲的重要吸引物。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绿色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共同构筑了我市旅游产品格局,是我市的旅游主打产品和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因此,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近日,湘乡市旅游局牵头,组织发改局、地税局、卫生局、农办、水利局、工商局、电力局、公路局、交通局、规划局、国土局、法制办、供水管理处组成调研组,以发放问卷、座谈讨论的形式,对我市范围内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区(点)、农家乐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组织相关部门到长沙望城县光明村学习考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旅游概念及类别

  概念: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进行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类别:按照乡村旅游活动的主题目标至少可以分为农家乐(这是当前乡村旅游的主体)、农村风景观光旅游、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历史文化村落和农业胜景六类;而按照乡村旅游这个活动存在的理由来划分,则可以分为景点依托型(这是主体,包括部分农家乐以外的旅游类型)、客源地依托型(如大部分农家乐)和混合型(即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征)三类。

  按主题目标分类,能从发展阶段、产业特点、地区分布、吸引劳动力特点、游客消费模式和游客结构等多方面细致描述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是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乡村旅游类型,是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基本形式,也是现阶段最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游。

  二、湘乡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市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乡村旅游,是我市较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是打造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能够营造出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是实实在在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项目。

  (二)发展乡村旅游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就地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乡村旅

  游是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和农业自然资源的新利用,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猪的生产以及外出打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地实现转移就业,拓宽增收门路,改变现有收入的来源渠道,改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拉动经济的增长。

  (三)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湘乡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区(点)是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乡村旅游的消费主体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是现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乡村旅游可以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市乡村旅游区(点)集中在城郊和旅游景区周边,都是在未来城镇发展的方向,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湘乡具有特别的意义。

  (四)发展乡村旅游是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我市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拥有其他旅游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我市现有的乡村旅游区(点),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优越的区位和交通,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原生态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将会成为我市旅游产业一个主打产品之一,和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形成互补,成为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

  三、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1、外部交通和区位优势

  我市距省会长沙约100km,距株洲约80km,距湘潭城区40km,距韶山仅22km,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湘乡市将成为“三市一体化”的卫星城市和区位优势明显的次中心城市,具有接近省内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中心的优越条件,区域内客源市场很大。同时,我市处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范畴,湘黔铁路、洛湛铁路、320国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规划和建设中的沪昆高铁、宁乡灰汤—虞唐、韶山—湘乡、湘潭易俗河—湘乡、209省道湘乡段、长花灰韶高等级公路湘乡段将构成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地缘文化优势

  我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有难得的红色旅游资源、宝贵的名人资源、独有的湘军文化资源、少有的佛文化资源和珍贵的古城资源,而我市乡村旅游区(点)大都在这些人文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周边,使我市乡村旅游区(点)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3、农业产业和山水资源优势

  湘乡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涟水中游,是湘潭市两个农业大县之一,面积2012平方公里,人口90万,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辖3乡15镇4个办事处,708个行政村、47个社区居委会,8102个村民小组,225493户农业户,耕地面积62万亩,其中水田56.4万亩,旱土5.6万亩,有林地138万亩,放养水面14.28万亩。

  鱼米之乡,山地和水库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开发。褒忠山、韶峰山、东台山等山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涟水河、韶山灌区、水府庙水库等水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4、人力资源优势

  湘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千年湖湘文化的浸润使湘乡人具备了“有血性、讲义气、勤奋务实”的人文精神,湘乡人能吃苦、霸得蛮,战争时期能打仗,和平年代会读书、会做官、会经商,同样也会发展乡村旅游,湘乡作为一个县级市有2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就是最好的证明。

  湘乡历来重视教育,东山学校、湘乡一中、二中等优势教育资源是优势人力资源的源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智力支撑。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6

  x年我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各项主要数据稳步增长。年全年共接待游客6870 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3万人次,同比增长15.1%;接待国内游客6817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总收入3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 %。其中,旅游创汇15526万美元,同比增长15.02%。国内旅游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15.09%。

  一、节会活动在招揽游客、促进旅游业繁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春有牡丹文化节,秋有河文化旅游节,春秋两季这两次节会活动为带来了大量客源,活跃了旅游市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节会活动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大盛事。年牡丹文化节,历时四十天,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6.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1%和8.33%。河文化旅游节历时30天,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947.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6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0.1%和10.25%。两次节会共计70天时间,共接待游客2647.55万人次,占全年旅游总人次的38.5%,旅游收入134.38亿元,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38.6%。

  二、入境游继续稳步发展,港澳台游客数量大幅增多

  年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5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4%,其中接待外国人40万人次,同比增长7.44%,港澳台游客13万人次,同比增长51.9%。港澳台游客中以台湾游客数量最多,占港澳台游客的59.4%,其中香港澳门游客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呈大幅增加态势,年来自香港、澳门的游客数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0.39%、119.27%。说明旅游在香港澳门一带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大。

  来旅游的外国游客中以来自亚洲国家地区的游客数量最多,年全市接待来自亚洲国家地区的外国游客18.63万人次,同比增长36.78%,其次是来自欧洲的游客,共13.31万人次,来自欧洲的游客数量在外国游客中所占的比重为33.3%,仅次于亚洲,但游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减少了25%,接下来的排名是美洲和大洋洲,游客数量分别是2.87万人次、1.15万人次,来自非洲的游客数量排名最后,但与去年同期比却增长了3.6倍。

  三、境外游客在停留时间减少

  年境外游客在人均停留时间是1.46天,比上年减少0.11天。其中外国人在人均停留1.41天,比上年减少0.02天,港澳台游客人均在停留1.61天,比上年减少0.57天,港澳台游客中台湾游客在停留时间减少最多,人均停留天数是1.68天,比上年减少0.78天,台湾游客在港澳台游客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停留时间减少影响了港澳台游客整体在停留时间。港澳游客在停留时间变化不大,均比上年略有增长。香港游客人均在停留1.52天,比上年增加0.03天,澳门游客人均在停留1.53天,比上年增加0.32天。

  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源整合问题仍应引起重视。游客在停留时间短仍然是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原因,游在,住在郑州的问题,让优质的旅游资源,不能享受全部的旅游成果,在“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元素中把一半以上的利益割给了别人。

  2.自驾车增多,交通拥堵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出游次数增多,同时由于私家车大量增加,自驾游也成为一种旅游时尚,但交通拥堵、道路不畅让很多人“欲游而止,望游兴叹”,影响了游客来旅游的积极性,制约了客源市场。要确保游客畅游,一方面要加强交通管理,同时道路规划也要更加合理。

  3.“龙门石窟”这个全市唯一的5a景区的发掘利用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切入点。“龙门山色”历来就居于八大景之首,景区虽然不大,但景点的大气、典雅是境内任何一个景区都无法比拟的。不然武则天也不会在那里开凿石窟群,把自己的形象立在那里。龙门山色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步移景挪的效果,水光山色,堪称胜景。所以对外宣传应该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色相提并论,不能突出了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忽视了自然景色。自然风景有时也需要提醒,如果不提醒,很多人会“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忽视了良辰美景,自然风景也有密码,在很多人未解其中玄妙的时候给以提醒,则能帮人理解景区,使其得到自然的陶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加深对景区的印象。

  4.对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效应应给以更高的重视。市每年在旅游宣传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目的是为了带来经济效益,通过宣传把游客请来了,如果景点没有吸引力、城市没有吸引力,游客只是简单浏览一番,然后就做了匆匆过客,那样给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限的,有时候与我们前期做出的努力相比甚至是产出没有投入大,这样就做了赔本生意,难以产生经济效益。要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不仅要从城市硬件设施上做好工作,同时也要从深层次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找出自身与众不同的地方,不仅要请得来游客,还要留得住游客。从这一点来说,开发建设以龙门风景区为中心的隋唐文化中心很有必要。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7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xx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xx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xx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

  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8

  县地处泛珠三角地区中南部,处在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黄金廊道上,位于市南面、区东北部,隶属桂北经济区的南部,县人民政府则处于桂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3与国道321的交界处。

  旅游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地处优拓区,与大旅游圈阳朔县仅相距40km,不仅交通便利同时旅游资源丰富,1994年我国加大了旅游产业的推广力度和政策支持,到1998年我国旅游正式进入产业化转型阶段,并从以接待为主的旅游产业转化为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旅游产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稳步提升,使旅游成为了闻名天下的重要旅游地点,尤其是以阳朔镇为中心不断辐射的旅游产业。2005年县在旅游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正式将旅游提升到产业化发展阶段,到2008年底,县已基本实现了“四大旅游景区,五大旅游线路,六大旅游特色”的总体发展格局。

  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经过认真思考,现将县乡村旅游发展有关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县具有秀丽的田园山水景观、特色民居景观、丰富的岩溶资源、浓郁的民间文化,依托这些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有田园风光游、岩洞探险游、攀岩登山活动、竹筏漂流及寻幽访古游,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县广大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村民主动开办家庭旅馆饭馆。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县乡村旅游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从业人员的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民居建筑有待进一步改善,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问题。另外,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显著特点,旅游综合效益尚需提高

  县游客结构以散客、观光为主体。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特点,综合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显著体现。旅游总收人中餐饮、住宿收入比重占绝对优势,其他如门票、导游、娱乐、购物等方面收入比重小,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二)旅游产品质量较低,类型较单一,体验参与性活动项目尚需进一步开发

  县一些饭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此外,民居旅游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和住宿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较少,缺少“农家乐”的“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

  (三)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县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90%村民建了新房,县赏月路两侧已改造成具桂北民居特色的饭馆、旅馆。但由于乡村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县主村一些饭馆旅馆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县目前尚有大量旧房保存的现象,同时县主干道尚未改造完成。

  (四)乡村旅游的内涵挖掘不够深人

  县对独特的田园山水、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县优越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文化品位尚需进一步提高。

  二、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一)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

  2010年到2012年,各级政府和组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响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旅游年”和融入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切人点,积极规划景区,推出线路,培育产业龙头典型,合力推进。虽然起步较晚,但行动迅速,很快由落后地区跃升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巾上游省份。到***年,全省评比推出了涉及乡村旅游的各类省级示范区(景点)***家,其中涉及“三农”的示范区(景点)**家。到2012年末。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整合全省各类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形成了较高水准、品牌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和景区

  黑龙江省根据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的“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推出了多条乡村游线路,集中展示了县众多的农业产业、田园风光、山水森林、地质奇观、乡村古镇、休闲养生、民风民俗、乡村古迹、农耕文化遗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貌等独特景观,推出了***区旅游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山庄、**生态湖、***农场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精品。

  (三)极大的推动了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建设

  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了全省的旅游产业,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保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到2012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创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旅游收人***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乡村旅游经济总量估计占全省旅游经济指标的***%左右。

  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主导战略,加大宣传力度

  县政府应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上,将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根据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联合网络、广播以及电视等媒体,扩大县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此外,对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突出重点旅游资源,并实施对旅游周边产业,配套产业进行引导,为旅游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实现推动县乡村旅游业稳步发展的’目的。

  (二)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品牌建设

  品牌塑造差异,精品铸就品质,推动精品化战略发展,树立起“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发展目标,发挥乡村旅游示范作用,对各示范点的特色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打造县旅游示范基地,将**示范片作为县发展的龙头示范片,纵深推动**、**等示范片的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形成具有特色的溶洞旅游精品,使旅游形象和品质得到彰显,进而塑造起独有的旅游品牌。

  (三)推动特色产业,营造民俗氛围

  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这里集合了壮族、汉族、苗族和瑶族等多个民族,其中壮族和瑶族只要集中于茶城、新坪、龙怀、东昌、马岭以及杜莫等乡镇,他们长时间居住于此,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和物质文化,也为县营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本土特色旅游项目,使田园和民族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通过构建茶场游、民族园等游园项目,重点对民俗风情游进行开发,为游客营造一个民风特色和乡土氛围浓厚的旅游园地,让游客能够在旅游中体验到不同于当代的特色文化,进而使其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四)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乡村旅游专项资金,将其全部用到县乡村旅游发展中,重点用于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项目贷款贴息和补助、乡村宣传促销奖励等上,同时给予新农村建设优先扶持,加大生态环保、水电路气等设施建设中,将农村饮水和建设工程作为重点,通过推动休闲林场、休闲农村、绿色茶园、庭院大户延伸、规模果园等发展,针对以农业为依托的旅游项目应优秀安排、优先考虑。组织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培训中,尤其是针对导游、营销、管理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人员应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五)结合农业发展,打造生态旅游

  县不仅拥有享誉国内外的“皇室贡品”芋,同时县的生猪、马蹄、生姜、夏橙、八角以及食用菌等均非常闻名,故应将发展的重点放到花卉、桑蚕、速丰林、中草药等上,以“生态、绿色、体验、休闲”为主题,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的构建,同时将市场需求作为发展向导,在农村的依托下,打造一个民俗文化、自然生态、农林牧渔以及田园景观的特色农业产业,培训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使其真正成为推动县旅游发展的动力源。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9

  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文化属性表现愈发突出,欣赏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要求。因此,展现民族文化内涵、张扬民族文化个性、突出民族文化差异性是我县旅游业不变的灵魂和永久的主题。为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提高文化旅游品位,进一步打造“神秘湘西”旅游品牌,根据县委、政府部署和安排,永顺县民族事务局日组织了专门的调研组,对我县的芙蓉镇旅游进行调研:

  一、芙蓉镇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现状

  我县是一个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主要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全县49.5万人,土家族有37.2万人占总人口的75%。历史悠久,民族性突出;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不断的传承、不断光大、不断变革。这里沉淀着民族千年的智慧结晶,内容博大精深,她包含民族历史文化、民族饮食、民风民俗、民间工艺、土家特色建筑等,而芙蓉镇更是土家族重要聚居区和发祥地,之所以备受广大游客的青睐,之所以被县委政府不遗余力将其打造为我县旅游黄金带,其核心就在于除了分布自然旅游景观之外,更为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一座千年古镇,陈列着溪州铜柱等土家民族创造的、极为丰富的、以文化遗产为主体的众多人文旅游景观,这里遗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和土家民族特色建筑,而这正是大批游客心仪芙蓉古镇的重要理由。

  1、历史文化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的古镇,它是土司统治溪州8x年重要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号称“酉阳雄镇”,原名王村,因中国电影泰斗导演谢晋、著名明星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土家族起源于斯、统一于斯、建都于斯、发展鼎盛于斯。被专家誉为“土家源、千年古镇”。因得舟辑之利,可上通川、黔,下达沪、杭。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仕愁与楚王马希范发起土家历史上最著名的“溪州之战”,公元940年双方言和立铜柱(现存该镇,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于该镇会溪坪。明嘉靖年间,“东南战功第一”的抗倭英雄彭翼南就是由该镇起程,率部三千前往东南抗倭。而这里发现和挖掘的汉代古墓与天主教堂、红军医院等见证着该镇的历史。

  2、自然生态文化

  古镇三面环水,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道,窜镇而过的营盘溪瀑布连着瀑布,尤其是王村大瀑布,高101米,宽60米,飞流而下,声响如雷,故芙蓉镇又被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沈从文先生曾对古镇王村赞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清脆,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镇内还有著称“天下第一漂”的漂流和猛洞河沿岸秀丽宜人的美景。这些鬼斧神工朔造的奇特美丽的芙蓉山水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天然资源和生态条件。

  3、土家饮食文化

  土家族具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土家族酸辣香的饮食特性,积累并创造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的民族特色佳肴。天下第一螺、土家腊肉、猛洞河桂花鱼、土家酸菜等传统饮食和小吃蒿子粑粑、刘晓庆米豆腐等都使很多游客吃了忘返;而伴随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樱花蜜酒、牛头宴、土王全席等具有千年历史的美食开始重放光彩。即传承推广了土家饮食文化,又达到了以食促游,以食创收。

  4、特色建筑

  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早在采集狩猎时期,土家先民以树筑巢、以石垒屋、以石洞而居。“洞穴居”后来与兄弟民族建筑文化交融后发展成明清时期的封火统子大屋;“树巢居”则是土家先民为防潮湿防野兽在树上搭建居住的简陋窝棚,后与兄弟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发展成今日的转角吊脚楼,成为溪州土家族当代的主要建筑风格。土家族民歌唱到:“唱支山歌难开头,木匠难起吊脚楼,铁匠难打钓鱼钩……”,转角吊脚楼的主构特征为吊脚转角,下吊金瓜,上挂猫弓眉枋;吊脚廊栏、门窗多扎“万”花格;吊脚下栏廊枋多通雕“万”浮雕花边。屋顶坡面小青瓦,飞檐翘角,翘角以雄为美。而在芙蓉古镇这种转角吊脚楼有土王行宫、红军医院等与古镇五里石板街构成了古镇标志性建筑,而石板街上磨光发亮的石板更是见证了古镇千年发展历史。

  5、土家服饰文化与民间工艺

  自古以来,土家族的服饰就是别具一格,分男装、女装和童装,头戴青丝帕,脚穿麻草鞋,彩丝绣钩花……形成自己的服饰文化。土家人善于绣花和织锦,自称“西兰卡普”,在古镇依然建着具有土家特色的织锦作坊,生产出土家服饰、土家织锦和绣花鞋垫。芙蓉镇上土家人与织锦作坊一样建有独具特色的竹篾加工作坊,编织出土家人特有的筛、簸以及宋祖英歌中精致的小背篓,同时还有石雕、木雕、根雕等,并以此来招揽游客。

  7、民风民俗

  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学。其内容丰富,有神话、歌舞、传说、民歌、丧葬文化等。取材极为广泛,主题明确,表现生动,流传深远,具有多学科价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如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民歌、土家族过年赶年等,而这些民风民俗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在芙蓉镇都有了一定的尝试。

  二、芙蓉古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契机

  1、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打造。永顺县委政府连续几年经济会议提出了旅游发展王村的战略决策,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倾斜,给芙蓉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2、良好的发展空间。新建的国家二级公路1828线穿镇而过,张家界-王村-凤凰旅游线路已成精品旅游线路,电影《芙蓉镇》的拍摄,《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取景拉动了芙蓉古镇民族文化旅游向前发展。

  3、土家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入选奥运开幕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产生于土家族祭仪式中,土家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拔步卡”。作为湖南唯一入选奥运开幕式的表演节目,在国人和世人面前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化。这也给土家族聚居区和发祥地芙蓉镇发展民族旅游提供了天赐良机。

  三、芙蓉古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旅游硬件建设,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搞好民族文化旅游,应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展览出民族文化,应避免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因地制宜,加强组合,包括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主题不同的文化遗产景观组合等。加强民俗村,歌舞广场等硬件建设,如发展土家族民俗游,把当地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包括服饰、居住、饮食、歌舞、婚俗、土家织锦、刺绣等)组合后向游客集中展示,吸引游客。同时也给那些没有机会向更多游客进行展演的单项文化遗产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可谓一举多得。加强行业管理,对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区居民进行专门培训,进行民族统一着装,学会简单的土家语。对古街进行集中改造修建,构建土家吊脚楼群,打造土家一条街。

  2、重视节庆、广泛宣传。土家族民间节庆尤其是土家族节庆本身就是一项价值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在这一大项目下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子项目,可以说民间节庆是集中展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佳平台,例如,土家赶年过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首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不断引导、积极宣传民间节庆。其次,在重视开展民间节庆的基础上,汇集众多的遗产项目,策划举办了多项融经贸、体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节庆活动,如“中国土家族毛古斯节”、“土家族社巴节”等,通过多种媒体的全方位宣传,使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不同的展演形式闪亮登场,让参观者大饱眼福,也让来自民间的艺人或表演者,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得到收获,提高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3、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与可持续发展。一是以旅游开发促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两者并不对立,只要正确看待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所用,而科学的开发行为带来的效益是促使资源得以更好的保护。二是用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随着芙蓉镇旅游品牌价值升位,应抓紧对弥足珍贵的土家族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在遵循保留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前提下,开发出我县区域内的以展示土家族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众多旅游活动与旅游景观,进一步丰富芙蓉镇旅游内容,突出芙蓉镇文化旅游内涵,保持芙蓉镇旺盛的生命力与吸引力。三是搞好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我县民族文化遗产、特色工艺的多数传承者和拥有者因开展旅游增加了自身收入,改善了生活,甚至脱贫致富,使他们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要把我县民族文化遗产、特色工艺的传承者和拥有者更多的投入到我县的旅游经济发展,促使他们提高保护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从而保证我县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最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10

  一、主题:XX区乡村旅游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式

  调研采取座谈会、查阅史料、实地察看和走访群众的方式,对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三、调研情况

  (一)XX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XX区旅游是伴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来而应运而生,沐浴着旧改的春风春雨而茁壮成长的朝阳事业,它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几个特点。

  1、因地制宜,农家游乐应运而生。每到周末节假日,终日埋头在都市打拼的人们到乡村山间休闲度假渐成时尚。一些农户就根据自己条件,开发出了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产品。如对应景区观光休闲、游客食宿需求的“大客天下”、 “年代秀”、“阿陈草堂”等。因为市场有需求,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一产生就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现已成稳步发展趋势。

  2、因陋就简,不记成本廉价经营。起步阶段的多数旅游经营者由于资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设施都显简陋。一些农户因陋就简上阵,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虽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务农为本农民尝到了甜头。

  3、因人成事,各自为政短线为主。景区农户在完全没有看到过农家乐是什么样子,没有什么经营经验的情况下,自己认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把一个个农家乐办了起来。他们大多以接待游玩一天的旅客,为其提供餐饮为主的短线经营。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们闯出了除种田、“吃山”之外的挣钱路子。

  4、因势利导,点多面广渐成气候。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一经出现,相关部门就给予了它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在大力宣扬鼓励的同时,还给予了经验指导和相关优惠政策等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因势利导,全方位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如梅岭狮子峰景区内的泮溪村现已打造成了一个农家乐村。据统计,该村现有农家乐30余家。

  (二)XX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我们认为,XX区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XX区发展旅游起步还算是比较早的,19xx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梅岭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8年已申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XX市在“十五”规划中已把湾里定位为XX市的后花园来加以建设。但由于之前经验不足等原因,旅游景区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实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特色风光和文化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也是各地市民需要、景区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互利共赢的产业。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过去,湾里通向南昌的唯一公路是昌湾大道。随着南昌城市的发展,着力改造、升级、规划昌湾公路、云湾公路、红湾公路,这3条公路的建设,已“打通”了湾里的价值,为湾里纳入南昌城区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0xx年1月南昌西外环高速的开通,使湾里进一步连通了外界。湾里至昌北国际机场开车只需15分钟左右,比XX市区至昌北国际机场的距离还要近。作为赣粤高速公路的一段,西外环还连通了福银高速公路。今年XX区还开通了周末及节假日南昌城区至梅岭旅游景区的160路公交专线为居民来湾里休闲旅游提供了方便。便捷的交通为我们的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全区山丘起伏,河谷纵横,整个地貌属丘陵低山区。西南部以低山高丘为主,东北部多为低丘岗地,东南部为低丘平原。海拔最高峰地洗药湖为841.4米。全区山地占72.3%,耕地占12.7%,水面占4.9%,故有“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丰富。全区年平均气温14.5℃—17.6℃,气候凉爽,特别是梅岭一带,气温比市区低3—5℃,素有“小庐山”之美誉。森林覆盖率为73.7%,是最适宜人类和动植物生长的地方。良好的生态和宜人的气候环境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

  湾里境内层峦叠嶂,高山田园,风景如画,是一个山林秀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胜地,它是古“豫章十景”中“洪崖丹井”和“西山积翠”所在地。岳飞、王安石、欧阳修等230多位历史名人曾到此游历,留下名诗佳作480多篇。梅岭拥有大小山峰99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余个。整个梅岭森林秀茂、植被繁盛,属国家保护的就有银杏、红豆杉、三尖杉、鹅掌楸、金钱松等,古桂银杏、苍资劲态、兰花杜鹃、幽香亮彩、松涛竹海、无风自凉、山花野果、扑鼻声生香,是全市唯一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XX市的“后花园”等。这些都是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20xx年完成的梅岭古镇一条街,大大改变了梅岭集镇面貌、景区环境,景区别具一格的仿古建筑,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是极好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们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

  我们除了拥有已被列入民俗类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罗亭上坂曹家村的“关公灯”以外,还有为古“豫章十景”之首的“洪崖丹井”,它是黄帝乐臣伶伦炼丹之处,是中华民族音乐发祥地,南昌“洪都”称谓亦由此而来。皇姑墓、林彪别墅、秦人洞、紫阳宫、望云阁、翠岩寺、天宁寺等一批历史古迹是打造乡村旅游的珍贵文化资源。独具特色的太平心街溯溪节、泼水节、啤酒节、纳凉节和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的农民,都是发展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 XX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穷乡僻壤的农村没什么可游的,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忽视有效地保持“乡村性质”和“乡村意象”。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XX区还有部分村庄无线信号接收不稳定,大部分村落没有建成集中供水体系,未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厕所的冲水、洗浴条件没有改善,接待游客的硬件设施、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因为没有一个规划作指导,各村的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局限性,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费,也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

  4、产品初级,特色不够鲜明。由于缺乏市场理念、产品定位不准、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大部分农家乐的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不少农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只顾赚钱,有的还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是真正的农家乐。

  (四)XX区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定位

  如前所述,XX区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形象鲜明、风貌独特、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旅游强区。我们认为XX区旅游总的定位是建成XX市的后花园。这个总的定位又可分为四个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对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纳凉避暑重地、户外运动场地。

  1、四大基地的市场定位

  其一、观光农业基地。依托罗亭生态有机蔬菜大观园、现代化药材种植示范地、高山生态有机茶园、高山养殖场、纯天然有机果园、花卉苗木园、生态水产养殖场等一系列农牧水产业作载体,不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提高档次,增强观赏性与参与性。逐步形成大规模的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药材和高山养殖场,其他大小水库的生态水产养殖等一系列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知名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建XX市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

  其二、休闲度假胜地。依托风景名胜地等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地方,建设一批不同档次的度假村、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形成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对象消费群体的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休闲度假场所。其中重点是环境的建设、特色的出新和服务的提升,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起居环境,安全卫生、细致如微、热情周到生活与出行服务。使之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要能吸引回头客,甚至能成为他们定期或长期休闲度假的场所,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其三、纳凉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庐山”之称的梅岭,夏季的气温要比火炉XX市低十多度,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纳凉避暑重地。要根据不同的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消夏纳凉项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边草房、岩洞居室、竹林小院、溪边吊脚楼、林间别墅等纳凉度夏的场所;配套开发一些适合夏季的体育健身与游乐的项目,如水库垂钓、游泳、溪流戏水、林间游戏、散步、棋牌等;还可为一些人士提供诸如网上办公、交易、科研、艺术创作的条件,为残疾和康复病人提供疗养、康复治疗的条件,使他们都能较长时期的住下来,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其四、户外运动场地。着力打造在全市都有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场所。既可举办如市际市内的山地越野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徒步登山比赛等体育赛事;也可为广大的“车友”、“骑友”、“驴友”等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驴行”活动,他们就特别钟情于梅岭等一些空气新鲜人迹罕至的地方。可以设计若干条或长或短、或难或易的线路,沿途村农民、农户为他们提供食宿、生活物资补给、向导护送等服务,也是高山偏远地方开展特色乡村旅游的一条路子。

  2、典型引导树立样板

  XX区的旅游发展了许多年,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引导,大多数都办成了农村饭馆。我们可借鉴江西省旅游办的好的乡村旅游经验,如鹰潭的龙虎山、上饶的三清山、九江的庐山等,它们都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有效发挥资源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在旅游开发和实践中得到实惠,旅游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在梅岭立新村做乡村旅游试点,该村在梅岭主峰景区内,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有高山生态养殖场、人口较少等良好条件。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交通设施给予支持,即在主峰景区出入处开通一条旅游专线或增设旅游观光缆车,既能接送游客进村,又能方便农民下山采购必要的生活物资。此外,还需组织当地老百姓学习和打造该村的特色文化品牌,如竹席、沙箕、笔筒等竹制产品,年糕、红薯片、印米团等一系列地方特色糕点小吃。这些都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和旅游部门专人指导,抓好样板带动XX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五)XX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我们认为XX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走好四条路,铺好四条道。

  1、走好四条路

  其一、走好乡土特色的路。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旅游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其二、走好保护与开发并重的路。要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

  其三、走好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路。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标志、标牌的设置等,都要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

  其四、走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路。既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注意投入、产出的测算和经营管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要考察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又要考察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文化的发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社会指标,做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2、铺好四条道

  其一、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以谋划。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XX区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要对这些地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其二、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资金,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各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给乡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农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其三、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湾里乡村旅游发展应当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战略。要利用大项目扩大影响,发挥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批中小项目和农家乐的发展,使乡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其四、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营销。首先要做出如太平心街的“啤酒节”一样的几个精品项目,紧接着就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机构,以消费低廉、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农家美食、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为卖点对外营销。要在对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进行整体包装的基础上,举办旅游展示会、新闻发布会加以宣传推介,并以各种节庆活动促销,促进XX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11

  一、发展情况

  近几年,随着张北草原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旅游产业合理延伸的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乡村旅游与富民强县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制定出台了《张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管理办法,并对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标准做出了具体要求。20xx年全县乡村旅游共计投入资金达230万元,接待游客达6万多人次,实现收入1200万元。到目前,全县已有三宝营盘、三台蒙古营、海子洼、大梁庄等7个村的500多户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其中,郝家营乡三宝营盘村已被评为河北省首批30处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

  三宝营盘村紧邻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草场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去年该村投入资金60多万元,新建了农家宾馆楼一栋和农家小院5处。截止06年底,全村旅游接待户发展至50多户,拥有马匹85匹,草原摩托35辆,卡丁车20辆,户均收入1.6万多元。经营突出的农户,被授予“星级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标牌。农户家家吃、住设施一应俱全,娱乐项目、针绣编织等农民自制旅游纪念商品特色鲜明。乡村旅游的兴起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拉动了乡村经济的有效增长,成为实现我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补充。

  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散乱状态,缺乏科学规划来指导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不够突出,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四是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规范,乡村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科学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是成立张北县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合理制定工发展方案,把乡村旅游建设纳入政府的宏观调控当中。同时,在原有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桦皮岭、海子洼、马连滩生态园区、小二台农业示范区、错季蔬菜种植园区、奶牛小区、甜菜种植园区以及牡丹花山观林亭等区域内具有乡村旅游开发价值的村庄,积极确定第二批张北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把乡村旅游引向健康、持续、和谐的轨道上来。

  (二)深挖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品牌。目前,我县乡村旅游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强调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利用的现象。今后,一要将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成乡村旅游产业优势,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含金量。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经济,其特征是旅游者通过体验式消费获取愉悦感受。要在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方面大做文章,以乡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民风淳朴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需求。三要避免千村一面,走饮食文、游牧文化、旅游商品文化之路。要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乐趣。要注重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乡土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保持特色工艺品、民族服饰几传统工艺的乡土气息,从而增加乡村旅游的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三)多措并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出台扶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省、市农口、扶贫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重点改善道路、院墙、排水排污、医疗卫生、旅游厕所、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二是邀请河北地理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对三宝营盘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进行专业指导,注重在开发资源、兴办旅游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建设,加快乡村旅游示范村整体上档升级。

  (四)强化管理,努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旅游派出所和执法大队的职能,定期深入农家旅游接待户,对其餐饮质量、卫生环境、服务态度进行抽查,对不合格者责令限期整改。加强管理制度化,与各乡村旅游经营户签订安全、卫生责任书,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同时也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培训。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及乡村旅游教育培训计划,结合建设,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组织人员深入农村示范点(户),送教上门,努力提高我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12

  一、加强内部管理,整顿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今年年初,为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改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方面,我们对全景区实施了制度化管理,推行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内部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定岗、定位、定指标、定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奖金福利挂沟,并在月工资中扣留10%作为风险押金,在年底进行工作实绩考核(目标责任制检查验收)时严格兑现。这样,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整顿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我们认为,风景区的干部队伍在综合素质、文化结构、艺术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应区别于一般单位的干部,每一位景区工作人员都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前段时间景区的人员素质、思想作风很不理想,与开发建设的需要很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大力进行思想作风整顿,采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岗位述职、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及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方式转变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把干部的作风彻底转移到服务景区、服务建设、服务游客上来了。再者,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层次、分阶段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出外学习考察,交流经验,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改变用人机制,从社会招聘了一些优秀人才充实到营销、开发、导游一线,真正将风景区干部的人员结构调整到最优、思想素质调整到最佳、综合能力调整到最强的状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贯通到了各项工作中。

  二、强化资源意识,落实保护措施,改善旅游大环境

  风景名胜资源是大自然造化之精华,是人类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的命脉,它是国家的一项特殊资源,是保护型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资源保护摆在景区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防止和杜绝种种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的发生。为有效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我们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同时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旅游资源,诸如制做宣传标牌,下发文件,散发传单等。另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对在景区范围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乱砍滥伐以及其它形式的破坏地形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进行了数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共拆除了4家采沙场,封禁了8处采石点,关闭了3家违规企业,查处乱砍林木案件4起等等,对安大公路旅游主干线和入景公路上的路障和路边违章违规摊点进行了彻底清理,景区环境大为改观。

  三、加快旅游开发,规划景区建设,提高景区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

  开发和建设是一种动态的保护,风景名胜事业离开资源的保护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离开了科学和合理的开发与建设也会失去活力。因此,我们坚持在开发建设中实施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完善,做到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发展并举,不断开发新的景观,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景区品位,打造景区新形象。一年来,已投资80万元配套改造人和宾馆;投资20万元建好景区标示系统;投资15万元配套建设管理处机关,包括微机室、档案室等;投资30万元完成观音崖园通寺复建基础工程;投资20万元整改仙人府入景公路;投资15万元新建大江口景区售票亭;投资40万元开发藏君洞国宝厅;投资150万元建好大江口景区秀加移动通信基站;此外,投资80万元的蒿湖公路(蒿子坪至湄峰湖大坝旅游专线公路)3km路面硬化等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之中。通过这些投资建设,完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提高了湄江的接待档次,丰富了游览内涵。四、丰富旅游文化,作活山水文章,成功举办首届旅游节。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湄江,进一步提高湄江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埸,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做好做活湄江这篇山水文章,在我们的争取下,于今年x月x日至10月x日以涟源市人民政府、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名义联合举办了湖南旅游节首届多彩湄江投资福地旅游文化节暨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活动。主体活动的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大会暨广场文艺表演、大型绝壁攀登表演、湄江民俗山歌对唱赛、湄江抓鱼比赛、湄江风景名胜区投资说明会、湄江书画摄影展、篝火焰火晚会、湄江探宝你最红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旅游文化节开幕式,规模巨大,场面火爆,盛况空前,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旅游文化节过后,湄江的人气指数与旅游收入直线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旅游人数与经济收入成倍增长。这次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可谓高水平策划,大手笔运作,不仅为湄江带来了人气和经济效益,也为湄江今后如何做大做活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以上是关于“乡镇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分享,想了解更多“述职报告”就上腾游文库(www.tengoyou.com/wenku/)

本站资源均为网友上传分享,本站仅负责分类整理,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反馈。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