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有关于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1
一、基本现状
(一)人员基本情况。__县卫生局有下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4个(包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系统共有在编职工858人(乡镇卫生院281人),其中党员 247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45人;主治医师职称143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县卫生局机关现有在编职工13人。
(二)人才需求情况。缺乏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骨干,临床医学中普遍缺乏内科、妇科、外科、儿科医师,部分单位缺乏护士、检验师、影像师、中西药师、麻醉师等。
二、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比例太高(部分单位已超过50%);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5岁以上比例偏高,35岁以下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部分医疗机构仅占10%左右;卫生系统大部分机构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素质结构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所调查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通过系统学习、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缺乏,有相当部分是吸纳以前本地乡村医生或本单位职工子女,其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中坚技术骨干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41.37%,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58.63%;高学历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1.4%,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文秘杂烩网学历。而那些中专及中专以下的人员,占53.03%,甚至有无学历人员49人(部队转业、职工家属、后勤),他们大多为90年代引进,知识结构老化,又缺乏进取精神;
3、专业结构不合理:两站普遍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两院及乡镇卫生院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影像医师及护士。
(二)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出效益、出政绩,以至过去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足,更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诸如:部分单位虽然每年选送了一部分人员进修,但因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进修回来后开展不了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学习也因缺乏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而效果不明显。
(三)政府投入不足,难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本质是公益性事业,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拨经费尚不能保证现有人员的工资和机构运行的需要,更谈不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四)人才引进环境不优越。由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后,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引进,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很多人才仅仅把医院当成了他们在取得“资格证”前的一个实习基地,或者说迈向一个更高平台的跳板。
(五)人才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措施,分配机制上,仍停留在平均主义――做好做坏一个样;职称方面,论资排辈、按部就班、重资质轻能力和业绩。
(六)人才分流导致储备不足。人才分流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名老医师退休;二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部分年轻的优秀人才被其它部门挖走;三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强的行业,部分具有闯劲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创业,而导致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人才不足。
三、思考与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根据现有人才队伍情况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人才,培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保障卫生事业可持 续发展的人才后劲。针对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断层等问题,经过3~5年,完成现有人员的调整,通过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外引优秀人才努力,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具体模式可采取“外培内训”的方式,一方面选派职业道德优秀、技术素质良好的人员参加医科大学举办学习培训班或送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争取上级对口单位的技术指导(如来院讲学,坐诊,指导业务开展等)。另一方面,以医学会为龙头,各医疗机构为载体,定期自行组织业务学习,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全面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制定可行性政策(即适当报销部分学费及特许安排学习时间)鼓励卫生技人才加强在职学历教育,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学历教育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以逐步提高医疗卫技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引进工作如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协调人事、编办、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优秀人才引进所涉及到的编制、待遇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每年可以考虑打破编制、身分的束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急需专业骨干,充实到县直两院工作。二是要逐年分批引进一批大专以上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我卫生系统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确保优秀毕业生愿意到我县工作,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大专毕业生,解决编制问题,工资待遇从优;三是从民营医疗机构、企属医疗卫生机构,甚至村卫生室引进具有资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乡镇卫生院队伍。
(三)优化人才使用环境,营造“拴心留人”氛围。人才的流动往往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采取措施改善现有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倾注个人情感、提供发展平台,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使其感到优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恋,避免本区现有优秀卫生人才的外流。倾注情感,返聘离退休人才,对于那些确有专长和较高资质且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们可以把他们留下或者聘请进来继续工作。另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卫生一线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在坚持以业绩、能力为主的评价原则下适当给予倾斜,以稳定乡镇卫生院队伍。
(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人才整体效能。既要努力扩大卫生人才的拥有量,也要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和聘用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做到评聘分开。以工作能力、业绩及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依据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上岗,使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易岗易薪,薪随岗走。同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做好落聘人员的培训、转岗等后续社会保障工作。在两院之间、乡镇卫生院之间打破编制、身分的限制实施“横向交流,竞聘上岗”加大人才内部交流使用力度。
(五)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全面激励人才。建议县政府层面设立由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注资而形成的人才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对有特殊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奖励,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尝试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建立人才培养和奖励的院(所)长人才奖励基金,每年提取一定基金对重点专业、专门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如对重点专科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对专门人才的学术交流报销差旅费用,对科研课题给予专项补贴,对在职学历教育予以补助,对突出贡献的人才、自学成才的人才、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予以奖励等。
(六)建立人才库,组织储备人才。在摸清现有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卫生系统人才库,制定详尽的人才管理办法(包括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使人才队伍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使卫生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和不断发展形成长效机制。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2
一、我县卫生资源现状
医疗卫生机构状况:全县现有公立县直医疗机构3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3个,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所(室)199个,个体诊所22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845人,县直单位622人,乡镇卫生院179人,熊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人。
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医疗设备总价值4615万元,其中核磁共振、ct、彩超、全自动生化血球分析仪等30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由 2015 年的312台(件)增加到 2015年的 527台(件)。
住院床位由 2015 年的475张增加到 2015年的700 张,其中县级485张,乡镇21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4.16 张,全县医疗用房总面积76080平方米。
卫生服务状况: 2015年全县门急诊总数86.59万人次(其中县级医院58.32万人次,乡镇卫生院28.27万人次) 同比2015年增加6.78 万人次,增长了9%。全县住院病人总数33526人次(其中县直医院22502人次)。县级机构病床使用率93%,乡级机构病床使用率95%。
两个费用控制:2015年县医院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88.37元(市控指标88.41),平均住院费用3272.98(市控指标3273.88); 县中医院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77.6元(市控指标77.86),平均住院费用2661.66(市控指标2667.73)。2015年全县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 828例,漏报率0;全县常规免疫规划接种达99.6%;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8.88%,婴儿死亡率5.42‰,孕产妇死亡率0/10万。
居民健康状况:2015年全县人口平均寿命76岁,全县人口出生率14.45‰,死亡率7.37‰,自然增长率7.08‰,婴儿死亡率5.42‰。
二、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成效
(一)认真落实医改政策、城乡一体化服务稳步推进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2015年参合农民17.70万人,参合率99.80%,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其中2015年全年统筹资金 6799.67万元(本年度基金6081.79万元、上年度结转717.88万元),支出5727.30万元,全年新农合住院病人25937人(次),住院率15.82%,同比去年下降1.53%。2015年住院病人最高补偿限额达10万元(城镇居民6万元),住院病人实际补偿比47%,参合农民大病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加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近四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9200多万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4290万元),新改扩建项目有县医院病房大楼、县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县中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县医院和中医院儿科、产科病房标准化建设、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及环境污水改造项目、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等。通过项目实施,新扩建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34591平米,改造医疗用房 2150平米,全县医疗用房总面积76080平方米,80%的村卫生所完成规范化建设。二是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设备配备逐步完善,临床检验能力得到提升。四年来,全县投入设备更新资金达2800多万元,其中争取省级项目资金2100万元,自筹投入700多万元,为县乡卫生机构配备生化、彩超、放射及救护车等检验及院前抢救设备,加强完善了医疗单位急诊室、手术室和村卫生所设备配套建设。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提升。四年来,共选送县级医院专业人员到省市进修培训60多人,基层单位57人参加全科培训,其中6人参加全省骨干全科医生培训,完成了308名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任务;努力培养和充实卫生人才队伍,2015年以来共招聘大中专毕业生70人,充实各医疗机构,2015年岗位招聘17人面试合格将进入体检程序;招聘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毕业生4名,委托定向培养本科生10名,大专生5名,中专乡村医生10名。
关于县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从2015年3月1日开始,全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全县10个基层医疗机构和 5个村卫生所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平均达286种,基药收入占药品收入达83%;2015年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医疗用药全部实行网上采购,基层医疗机构累计销售药品1128.95万元,让利群众168.34万元。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基本到位。截止2015年4月底,全县共建立电子档案 16.44万份,达95%;0-6岁儿童规范管理20900人,孕产妇管理988人,65岁老人规范健康管理1.88万人,达91.59%,高血压 1.67万,糖尿病人3783人,重性精神病533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11万余份。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1、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认真落实艾滋病、结核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和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做好甲型h7n9、手足口病、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狠抓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管理。2015年全县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828例,比上年同期上升7.25%。全县艾滋病、结核病、h7n9、霍乱、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均得到有效控制,肺结核系统管理率达100%。
2、推进妇幼卫生体系建设。一是认真完成妇幼保健惠民任务,从2015年开始,每年免费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2000例、免费农村孕妇和低保孕妇产前筛查 800例、免费叶酸增补1300例,以及每两年一轮的城乡已婚低保妇女免费常见妇女病检查项目完成1700人,完成率100%;认真做好欲婚青年免费婚检,三年来共完成6119对婚检任务,婚检率100%;二是强化产科质量管理。2015年七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8.59%,产妇住院分娩率 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2%,孕产妇死亡率为0,2015年全县接产总数3505人次。三是积极组织实施“母婴平安120”项目。项目自实施以来累计为农村妇女,儿童发放救助资金达212万元,发放实用物资价值500万元。
3、积极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三年来共为全县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加强免疫6657人次,免费治疗结核病涂阳病人115人次,为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350人次,完成农村家庭卫生改厕3650户。
4、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强化食品安全宣传。牵头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全县餐饮服务经营户的监督管理。加强职业病监管力度。严格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建立完善乡村卫生监督协管机制。
三、卫生事业发展存在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卫技人才形势严峻。
我县医疗卫生技术力量薄弱,突出在三方面。一是人员紧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636人,其中在编人员346人,人事代理198人,其他临聘人员64 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179人,其中在编人员89人,人事代理38人,一体化人员14人,其他临时聘用人员88人。二是高端人才缺。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少,关键岗位缺人,缺乏学科带头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52人、中级职称140人、初级职称275人;本科学历107人,大专学历 216人,中专学历259人。乡镇卫生院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83人,无职称72人;而且乡镇卫生院外科、妇产科、儿科、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普遍缺人,导致多数乡镇未开展相关诊疗工作,如东平院崭新的彩超机、_光机阁置,没人会使用。三是进人难,留人更难。近二十年,我县没招到福建医科大学毕业生,政和籍的临床医学本专科毕业生不愿意回政和工作。原因在于我县医疗机构待遇偏低、无法直接入编。基层卫生院更是人才短缺,编制179名,在编仅89人,大量使用临时人员,如杨源卫生院编制16人,目前在编仅2人,只有院长具有执业资格。另外,我县石屯省级工业经济开发区是我县发展工业经济的重大产业平台基地。入园企业54家,已投产8家,年内将新增用工4600人,预计未来人口将达5万人,对公共医疗卫生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现有的石屯卫生院床位仅21张,在编医务人员仅14人,远不能满足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医疗需求。
(二)政府投入不足。
近年来国家医改政策的实施,中央加大了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一些配套资金没能到位,造成医疗机构负债经营。如县医院新病房大楼建设资金缺口达一千万元,更造成设备更新与添置困难。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拔付不足,卫技人员待遇偏低。县财政未按核定编制数拔付人员工资,如杨源卫生院编制16人,县财政仅按在编2人拔付人员经费,(今年财政给乡镇卫生院每个临时聘用人员增拔3000元),因人员短缺,大量聘用临时人员,他们工作辛苦,月薪仅1600元,待遇太低,辞职频繁。尤其是2015年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药品零差率)制度后,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绩效考评奖金、社保医保及退休人员双基调节费等经费与事业发展资金显而不足,目前占乡镇卫生院三分之二人数的一体化人员和临聘人员的工资始终未能提高,同工不同酬,极大地影响员工积极性。
(三)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限。
特色学科不突显,中医院没有特色学科,县直医院基础科室也薄弱,且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新技术项目缺乏带头人。县级医院综合服务水平低,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缓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较突出。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卫生设施条件不够齐全,卫生技术人才匮乏,乡村两级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如高山区、半高山区的镇前、澄源、杨源、外屯卫生院急救及重点专科建设极为薄弱,产科建设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没有妇产科医生,妇幼保健工作无法开展,如遇产科急诊,尤其是边远的澄源乡转送病人需较长时间,极易出现医疗纠纷问题。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人严重,安排不出人员到上级进修,致使业务能力无法提高。
(四) 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能力亟待提升。
公共卫生服务是面向大众的,也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而我县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员编制紧张、基础设施滞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影响卫生服务有效开展。群众重看病轻防范意识一时难以改变,对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不高。
四、整改意见与建议
卫生事业是民生大事,事关全体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党和政府必须高度的关注,尤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以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几点整改建议:
一是制定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对接“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我县卫生事业特点,应从政策、资金、人才、职称及激励机制上,科学有效地制定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政府和卫生部门运转方有预期目标。以进一步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快速而持续发展,为全县人民身体健康提供良好优质的卫生医疗条件。
二是深化改革健全机制。
卫生事业要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让制度管人、让机制激励人,发挥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刻苦钻研医术,提升技术,精益求精,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县医院为求更好的发展平台,从七月一日起已由__市第一医院托管,他们派领导与优秀的骨干医生座诊,支持县医院的发展。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弘扬白求恩精神,正医风讲医德,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杜绝“拿红包、开大方”等不正之风,共创和谐医患关系。
三是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事业发展投入。
由于卫生体制的滞后与历史原因,缺乏自身发展动力,加上设备不足、陈旧、老化,还有人员工资支付压力大,近年来负债沉重,影响了正常运转。各级政府应扶持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一方面,随着事业发展与人们群众的健康需求,县直各医院与卫生院基础设施的改善,床位大幅度增加了,县财政应给予增加床位数的补贴,以缓解医院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价三年来,卫生院资金更困难,人员待遇低,影响工作积极性。我县医疗机构要提升诊疗水平,也应添置一些必要急需的先进医疗设备,各级政府应大力扶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促其更好地发展。
四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卫生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人才奇缺又青黄不接,应大力而有效鼓励和激励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所以应建立工资、职称、进修、住房等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针对我县卫生人才奇缺突出问题,要建立更优惠的政策把人才留下来,让他们干得好,有成就感。一方面,对现有的人才,尤其是中青年医务人才每年要选送上级医学院进修、培训,提高他们的医术水平。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奇缺急需人才,对奇缺科室人才要以特殊优惠政策引入,如符合条件者,愿意来我县医院工作的可先入编,同时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等,让他们干好工作,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同时,还要邀请一些名医、专家来我县开展学术讲座。为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卫生人才发展基金”,鼓励创业的医技人员。并适时开展“__县名医”评选工作,增强他们荣誉感,提高他们知名度。同时,要稳妥统筹解决好乡村医生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稳定队伍,发挥他们的作用。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3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最高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
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引导农民在基层就近就医、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合格卫生站的建设,重点培训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4
一、我县卫生资源现状
医疗卫生机构状况:全县现有公立县直医疗机构3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3个,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所(室)199个,个体诊所22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845人,县直单位622人,乡镇卫生院179人,熊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人。
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医疗设备总价值4615万元,其中核磁共振、ct、彩超、全自动生化血球分析仪等30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由 20__ 年的312台(件)增加到 20__年的 527台(件)。
住院床位由 20__ 年的475张增加到 20__年的700 张,其中县级485张,乡镇21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4.16 张,全县医疗用房总面积76080平方米。
卫生服务状况: 20__年全县门急诊总数86.59万人次(其中县级医院58.32万人次,乡镇卫生院28.27万人次) 同比20__年增加6.78 万人次,增长了9%。全县住院病人总数33526人次(其中县直医院22502人次)。县级机构病床使用率93%,乡级机构病床使用率95%。
两个费用控制:20__年县医院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88.37元(市控指标88.41),平均住院费用3272.98(市控指标3273.88); 县中医院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77.6元(市控指标77.86),平均住院费用2661.66(市控指标2667.73)。20__年全县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 828例,漏报率0;全县常规免疫规划接种达99.6%;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8.88%,婴儿死亡率5.42‰,孕产妇死亡率0/10万。
居民健康状况:20__年全县人口平均寿命76岁,全县人口出生率14.45‰,死亡率7.37‰,自然增长率7.08‰,婴儿死亡率5.42‰。
二、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成效
(一)认真落实医改政策、城乡一体化服务稳步推进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20__年参合农民17.70万人,参合率99.80%,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其中20__年全年统筹资金 6799.67万元(本年度基金6081.79万元、上年度结转717.88万元),支出5727.30万元,全年新农合住院病人25937人(次),住院率15.82%,同比去年下降1.53%。20__年住院病人最高补偿限额达10万元(城镇居民6万元),住院病人实际补偿比47%,参合农民大病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加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近四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9200多万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4290万元),新改扩建项目有县医院病房大楼、县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县中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县医院和中医院儿科、产科病房标准化建设、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及环境污水改造项目、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等。通过项目实施,新扩建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34591平米,改造医疗用房 2150平米,全县医疗用房总面积76080平方米,80%的村卫生所完成规范化建设。二是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设备配备逐步完善,临床检验能力得到提升。四年来,全县投入设备更新资金达2800多万元,其中争取省级项目资金2100万元,自筹投入700多万元,为县乡卫生机构配备生化、彩超、放射及救护车等检验及院前抢救设备,加强完善了医疗单位急诊室、手术室和村卫生所设备配套建设。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提升。四年来,共选送县级医院专业人员到省市进修培训60多人,基层单位57人参加全科培训,其中6人参加全省骨干全科医生培训,完成了308名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任务;努力培养和充实卫生人才队伍,20__年以来共招聘大中专毕业生70人,充实各医疗机构,20__年岗位招聘17人面试合格将进入体检程序;招聘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毕业生4名,委托定向培养本科生10名,大专生5名,中专乡村医生10名。
关于县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从20__年3月1日开始,全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全县10个基层医疗机构和 5个村卫生所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平均达286种,基药收入占药品收入达83%;20__年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医疗用药全部实行网上采购,基层医疗机构累计销售药品1128.95万元,让利群众168.34万元。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基本到位。截止20__年4月底,全县共建立电子档案 16.44万份,达95%;0-6岁儿童规范管理20900人,孕产妇管理988人,65岁老人规范健康管理1.88万人,达91.59%,高血压 1.67万,糖尿病人3783人,重性精神病533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11万余份。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1、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认真落实艾滋病、结核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和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做好甲型h7n9、手足口病、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狠抓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管理。20__年全县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828例,比上年同期上升7.25%。全县艾滋病、结核病、h7n9、霍乱、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均得到有效控制,肺结核系统管理率达100%。
2、推进妇幼卫生体系建设。一是认真完成妇幼保健惠民任务,从20__年开始,每年免费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20__例、免费农村孕妇和低保孕妇产前筛查 800例、免费叶酸增补1300例,以及每两年一轮的城乡已婚低保妇女免费常见妇女病检查项目完成1700人,完成率100%;认真做好欲婚青年免费婚检,三年来共完成6119对婚检任务,婚检率100%;二是强化产科质量管理。20__年七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8.59%,产妇住院分娩率 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2%,孕产妇死亡率为0,20__年全县接产总数3505人次。三是积极组织实施“母婴平安120”项目。项目自实施以来累计为农村妇女,儿童发放救助资金达212万元,发放实用物资价值500万元。
3、积极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三年来共为全县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加强免疫6657人次,免费治疗结核病涂阳病人115人次,为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350人次,完成农村家庭卫生改厕3650户。
4、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强化食品安全宣传。牵头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全县餐饮服务经营户的监督管理。加强职业病监管力度。严格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建立完善乡村卫生监督协管机制。
三、卫生事业发展存在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卫技人才形势严峻。
我县医疗卫生技术力量薄弱,突出在三方面。一是人员紧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636人,其中在编人员346人,人事代理198人,其他临聘人员64 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179人,其中在编人员89人,人事代理38人,一体化人员14人,其他临时聘用人员88人。二是高端人才缺。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少,关键岗位缺人,缺乏学科带头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52人、中级职称140人、初级职称275人;本科学历107人,大专学历 216人,中专学历259人。乡镇卫生院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83人,无职称72人;而且乡镇卫生院外科、妇产科、儿科、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普遍缺人,导致多数乡镇未开展相关诊疗工作,如东平院崭新的彩超机、_光机阁置,没人会使用。三是进人难,留人更难。近二十年,我县没招到福建医科大学毕业生,政和籍的临床医学本专科毕业生不愿意回政和工作。原因在于我县医疗机构待遇偏低、无法直接入编。基层卫生院更是人才短缺,编制179名,在编仅89人,大量使用临时人员,如杨源卫生院编制16人,目前在编仅2人,只有院长具有执业资格。另外,我县石屯省级工业经济开发区是我县发展工业经济的重大产业平台基地。入园企业54家,已投产8家,年内将新增用工4600人,预计未来人口将达5万人,对公共医疗卫生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现有的石屯卫生院床位仅21张,在编医务人员仅14人,远不能满足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医疗需求。
(二)政府投入不足。
近年来国家医改政策的实施,中央加大了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一些配套资金没能到位,造成医疗机构负债经营。如县医院新病房大楼建设资金缺口达一千万元,更造成设备更新与添置困难。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拔付不足,卫技人员待遇偏低。县财政未按核定编制数拔付人员工资,如杨源卫生院编制16人,县财政仅按在编2人拔付人员经费,(今年财政给乡镇卫生院每个临时聘用人员增拔3000元),因人员短缺,大量聘用临时人员,他们工作辛苦,月薪仅1600元,待遇太低,辞职频繁。尤其是20__年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药品零差率)制度后,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绩效考评奖金、社保医保及退休人员双基调节费等经费与事业发展资金显而不足,目前占乡镇卫生院三分之二人数的一体化人员和临聘人员的工资始终未能提高,同工不同酬,极大地影响员工积极性。
(三)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限。
特色学科不突显,中医院没有特色学科,县直医院基础科室也薄弱,且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新技术项目缺乏带头人。县级医院综合服务水平低,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缓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较突出。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卫生设施条件不够齐全,卫生技术人才匮乏,乡村两级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如高山区、半高山区的镇前、澄源、杨源、外屯卫生院急救及重点专科建设极为薄弱,产科建设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没有妇产科医生,妇幼保健工作无法开展,如遇产科急诊,尤其是边远的澄源乡转送病人需较长时间,极易出现医疗纠纷问题。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人严重,安排不出人员到上级进修,致使业务能力无法提高。
(四) 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能力亟待提升。
公共卫生服务是面向大众的,也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而我县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员编制紧张、基础设施滞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影响卫生服务有效开展。群众重看病轻防范意识一时难以改变,对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不高。
四、整改意见与建议
卫生事业是民生大事,事关全体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党和政府必须高度的关注,尤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以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几点整改建议:
一是制定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对接“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我县卫生事业特点,应从政策、资金、人才、职称及激励机制上,科学有效地制定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政府和卫生部门运转方有预期目标。以进一步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快速而持续发展,为全县人民身体健康提供良好优质的卫生医疗条件。
二是深化改革健全机制。
卫生事业要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让制度管人、让机制激励人,发挥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刻苦钻研医术,提升技术,精益求精,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县医院为求更好的发展平台,从七月一日起已由__市第一医院托管,他们派领导与优秀的骨干医生座诊,支持县医院的发展。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弘扬白求恩精神,正医风讲医德,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杜绝“拿红包、开大方”等不正之风,共创和谐医患关系。
三是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事业发展投入。
由于卫生体制的滞后与历史原因,缺乏自身发展动力,加上设备不足、陈旧、老化,还有人员工资支付压力大,近年来负债沉重,影响了正常运转。各级政府应扶持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一方面,随着事业发展与人们群众的健康需求,县直各医院与卫生院基础设施的改善,床位大幅度增加了,县财政应给予增加床位数的补贴,以缓解医院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价三年来,卫生院资金更困难,人员待遇低,影响工作积极性。我县医疗机构要提升诊疗水平,也应添置一些必要急需的先进医疗设备,各级政府应大力扶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促其更好地发展。
四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卫生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人才奇缺又青黄不接,应大力而有效鼓励和激励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所以应建立工资、职称、进修、住房等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针对我县卫生人才奇缺突出问题,要建立更优惠的政策把人才留下来,让他们干得好,有成就感。一方面,对现有的人才,尤其是中青年医务人才每年要选送上级医学院进修、培训,提高他们的医术水平。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奇缺急需人才,对奇缺科室人才要以特殊优惠政策引入,如符合条件者,愿意来我县医院工作的可先入编,同时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等,让他们干好工作,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同时,还要邀请一些名医、专家来我县开展学术讲座。为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卫生人才发展基金”,鼓励创业的医技人员。并适时开展“__县名医”评选工作,增强他们荣誉感,提高他们知名度。同时,要稳妥统筹解决好乡村医生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稳定队伍,发挥他们的作用。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5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并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件大事之一。因此,切实加强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水平,对于认真贯彻xx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日益完善,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明显提高,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逐步加大,基本医疗服务得到改进,整个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我县坚持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抓规范、建网络、铺摊子、打基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优化。一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初显成效。20xx年初,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将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在全县共设置了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确定了303名驻村责任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上启下作用显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展开,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基本能承担三大类十二项中的各项任务。到目前为止,我县责任医生进村入户率达95.3%,共为23.57万名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2%以上;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以上,其中梳理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象21035人,年上门随访人均4次以上,上门随访率达95.3%。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我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通过政策调整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参合率从20xx年的72.9%,提高到20xx年的85.4%。今年1至10月,全县共发放报销款1250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有150人,共有10300名住院患者、28万人次门诊患者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全省城乡社区卫生工作暨农村合作医疗会议后,今年我县的筹资标准提高到70元/人,争取“”末人均筹资达到100元的标准。同时,信息化建设有望在年底前完成,《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正在草拟中,《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暂行办法》已由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三是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有序进行。由县新农医管委会统一领导,各乡镇政府组织宣传发动,体检对象是持有20xx年发放“健康体检券”的农民、全县0–7岁儿童及中小学生。各定点单位制订体检计划,抽调骨干医生,规范填写体检表,及时作出体检结论,并反馈给农民。从20xx年10月到20xx年9月,已完成了23万多人次的农民健康体检任务。其中0-7岁儿童和中小学生63643人次,成人174148人次,占参加新农合农民的82.38%,占全县农民总数的59.86%。
(二)坚持防治并举,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围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县不断加强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管理,不断深化做好霍乱、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及夏季肠道传染病等各项防治工作。针对我省部分县、市发生的霍乱疫情,为提高我县对霍乱的防控能力,卫生部门制定了《20xx年xx县霍乱防控应急演练方案》,成功开展了霍乱应急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各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协同配合和快速救治能力。全县7个乡镇卫生院的接种门诊达到了市级规范化门诊标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规范有序,“四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xx年11月29日,建筑面积3898.7平方米,预算总投资825万元的县疾控中心新大楼工程正式落成搬迁,大大改善了我县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条件,将为我县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发挥更加有益的作用,标志着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卫生监督执法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专项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卫生执法行动,及时查处了一些有损于农民群众利益的卫生违法行为,有力地整顿和规范了食品卫生、公共卫生和农村医疗市场秩序,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两会”、黄金周、省残疾人艺术表演、高考等重大活动和节日中专门制定方案,周密安排力量,认真落实各项检查和指导措施,圆满完成卫生安全保卫工作。到今年10月底,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32人次,对县城218家餐饮单位、71家食堂进行486家次的全面监督检查,取缔38家,当场处罚案件80起,立案查处13起,罚没款1.8万元。县城持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达201家,持证率92.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餐饮单位和食堂261家,比例达90%;289家餐饮单位和食堂销售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比例达100%;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100%。同时,根据《xx县城乡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在县卫生监督所下设卫生监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一个派出机构的标准,拟在、舒洪、新建、直属设置四个卫生监督分所。目前卫生监督分所已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卫生监督向农村的延伸。
(四)以母婴健康工程为抓手,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积极实施“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大力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三项监测”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儿素质。在新农合体检中推开对农村妇女病的免费普查工作,达到省厅要求的80%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35%,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86%,妇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咨询率85%,产前筛查率19%,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1%,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0%。
(五)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深入开展卫生镇、村、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推动爱国卫生向纵深发展;全面巩固灭蟑成果,今年10月顺利通过市爱卫办“灭蟑先进城区”的复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农村自来水受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医疗器械短缺、设备简陋、老化问题相当普遍,离农民健康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卫生院负担重,农村卫生人员工资待遇低。由于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上不去,导致卫生院普遍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二)农村卫生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结构不合理。就整体而言,我县卫生技术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从人员结构看,乡镇卫生院多以中专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缺少大专以上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其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一方面,在岗人员业务深造的机会少,医疗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乡村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条件差,待遇低,不仅缺乏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连职工的正常工资都无法保证,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一些如外科、妇科、放射、检验、b超等短缺专业的人才更为缺乏。
(三)农村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广大群众卫生防病意识不强。由于我县经济水平总体不高,村集体经济薄弱,用于改善村庄环境、保障群众生活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xx年底,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虽已达到81.62%,但绝大多数供水点均未实行常规消毒;卫生厕所普及率虽已达到80.2%,但大多数没有三格式化粪池,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另外广大群众受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卫生意识淡薄,对常见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知晓少,生活习惯普遍较差,喝生水、吃腌制食品、熟食生吃等现象十分普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观念严重,“小病能拖则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时就诊率低。种种问题的存在,一旦有传染源出现,极易造成疾病暴发和流行。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公共卫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农村卫生事业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及建立起符合xx大报告中关于“全民医疗总覆盖”的要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的公共卫生建设。
(一)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就卫生事业而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努力加快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建设农村卫生保健的长效防治机制提供财力保证。对于乡镇卫生院,也应分阶段安排一定比例投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进度的原则,完成好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
(二)坚持统筹发展,努力构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大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三项监测”等工作。积极争取其他卫生监督分所建立,争取到20xx年建成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各派出机构为补充的卫生监督体系。
(三)坚持协调发展,努力解决好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医疗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农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我县一些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一些严重疾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开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努力解决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要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消灭“四害”,改变“脏、乱、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群的各类环境因素,改善社会公共卫生状况,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坚持改革创新,努力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公共卫生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能,把卫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医疗卫生体制,逐步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事业。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其职能要逐步转移到管理公共卫生上来,努力在严格行业监管、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上见成效。二是明确创建卫生强县工作目标,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按照我省卫生强省、强县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专业技术力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各项指标均要达到省厅有关要求。三是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制订科学规划。结合我县实际,整合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制订合理规划,积极探索有效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六)坚持因人施教,努力提高农村卫技人员综合素质。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加快卫生院技术人才培训进程。一是提高乡镇卫生院长的管理水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对卫生院院长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动卫生院职工的积极性,如何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等,都与院长能力的好坏直接相关。二是增强卫生院职工的整体素质。认真抓好驻村联村责任医生轮训工作,积极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农村卫技人才,为全面落实农民健康工程提供技术保障。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6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我县共有5个县直医疗单位(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防疫站),9个乡镇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下设村卫生室个,其它医疗机构个。卫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人,其中在职人,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中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占,中级职称人,占,初级职称人,占,无职称人,占;按学历结构分,本科人,占,专科人,占,中专人,占,初中人,占。全县共有乡村医生人。
(二)资产情况
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共有资产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万元,占;土地及房屋价值万元,占;医疗仪器设备价值万元,占。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共负债万元,人平负债达万元,固定资产负债率为。
(三)经费收支情况
2004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收入共计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拨款万,;医疗收入万元,占;药品收入万元,占;其他收入万元,占。人平创收万元(剔除财政拨款部分)。支出共计万元,其中人员工资万元,占,人均工资为元;药品购置万元,占;其他支出万元,占;设备购置万元,占。人平支出万元。
(四)主要卫生工作情况
近三年来,我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坚持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筹措建设资金近万元,改建扩建房屋万平方米,添置大型医疗设备多台件。目前全县共开设病张。二是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杜绝了霍乱的传入和控制了大宗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0万左右,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疫;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万和‰以内,均达到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我县提前年达到了全球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的中期目标,提前年实现了国家第一个《十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三是加速提高了医疗技术。全县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设备、技术配套)标准,的医院达到了“一甲医院”标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达到了“二甲医院”标准。四是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全县各医疗单位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医院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持续开展行风评议。近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区“《广西母婴安全工程》先进单位”和“自治区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态势
近年来,卫生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从年起,我县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管理办法,每年初由县卫生局根据近几年医疗医药费用的收入情况,给每个医院下达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控制指标,如超过控制指标比例,则对医院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据县卫生部门检查统计,通过采取这一管理办法,近3年全县医院业务收入增长幅度下降了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下降了个百分点,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情况得到初步遏制。
(二)开展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规范了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我县从年启动医疗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采购成本、遏制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的目的,受到了医疗机构和药品供应企业的肯定和欢迎。
(三)推进了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县一些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以“定岗定责、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
(四)推行了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公开查询业务,增加了医药收费的透明度。从年起,县卫生局规定医疗单位都要公开医疗收费标准,县级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创造条件开展收费电脑查询,随时接受病人的监督。
(五)配合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狠抓了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县卫生局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看病费用贵、药品回扣等热点问题,下达了有关禁令,即:医疗机构严禁各类开单提成、严禁收受药品回扣和药品促销提成、严禁参加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安排的促销旅游活动、严禁医疗机构向科室不切实际的指令性经济收入指标、严禁推诿危重病人。对违反上 [] 述“五条禁令”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医务人员违禁者,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取消或降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多年积淀下来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县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国家明确医疗卫生单位是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医疗单位优质低价搞好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技术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而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又相对不足,不能保证“福利”给医疗卫生单位造成的成本亏损。另一方面,医疗卫生单位生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它的各种生产要素(如药品、医疗用品以及后勤服务等)无不取决于市场。纵然不以赢利为目的,为维持医疗卫生单位正常的运转,也必须倾向于至少保本经营。而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保本经营或保证医疗卫生单位的正常运转,就必然与国家赋予医疗卫生单位“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城镇卫生资源相对过剩,重复建设,浪费较严重,效率不高。卫生资源集中在县城的医院,城镇医疗服务供过于求。三是医疗机构的补偿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的经济补偿主要来源于药品收支盈余。这种“以药养医”的补偿模式,诱使医疗机构扩大药品销售,促使医生开大处方、用进口药,也诱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虚高”定价和回扣促销,造成了医疗药品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加重了财政、企业和病人的负担。四是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缺乏活力。医疗机构之间和医务人员之间缺乏竞争,这种“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体制,导致了医疗卫生机构不断膨胀,人满为患,效率下降。少数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弛,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滑坡,医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大。五是医疗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尚未成熟的市场,也是一个没有完全放开、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市场。其市场行为还没有规范,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对医疗市场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六是医疗卫生机构部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医疗卫生单位有一种“救世主”的高姿态,居高临下面对患者,医生说一不二,患者完全听命于医生的摆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病人选择医院”、“让病人选择医生”,这种改革使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病人来医院,不单纯是为了接受治疗,而是通过货币的变换来享受医疗服务,他需要得到“放心、及时、方便、有效”的优质服务。这些,需要医疗卫生单位改变旧有的观念,正视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人民走向富裕、服务要走向市场的新时代,改变旧的服务模式,变“救世主”为人民的公仆。
(二)投入少,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困难。2002—2004年,全县财政投入的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占人员工资的、和。
(三)医疗供需脱节,农民的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县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个,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是国家规定标准的倍。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因长期得不到集体经济的支持,完全处于“自流”状态,与个体药铺、诊所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乡镇村卫生室全部变成了个体诊所,不愿无偿承担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任务,致使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工作很难完全落实到位,农民的预防、保健得不到完全保障。
(四)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我县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人员欠缺。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
(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四、加快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认真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实践“”和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卫生、人事、编制、宣传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努力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搞好区域卫生规划。要根据重点建好乡镇中心卫生院、管好一般卫生院的原则,对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重新进行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搞好医疗卫生机构和网点布局,认真制定好区域卫生规划。三是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四是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一村一室。村卫生室由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发证,主要承担村级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经批准可开展一般常见病的诊治服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体制改革。一是确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选好院长是搞好卫生院的关键。院长人选可采取民主推荐、公开竞争的形式产生;也可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考或招聘等多种形式产生。要真正选拔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二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旧的用人观念和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和聘任制,同时,根据用人数量确定各类人员比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大学本科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及业务技术骨干,要适当提高待遇。
3、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一是搞好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医疗机构、个体医疗点的“五统一”管理。第一,统一组织领导。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政府及医院领导组成,具体指导和督促一体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第二,统一人员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人员,要根据辖区医疗布局、人口、医疗任务等因素由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调配。要建立健全乡村医师档案,实行乡村医生执业考试。第三,统一业务指导。由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县卫生局制定乡村卫生机构业务考试、考核办法,负责培训和考核,指导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生转化。第四,统一购进药品。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用药都由当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到市药品集中采购中心代购,确保进药渠道正规,保证医疗用药安全。第五,统一财务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财会帐目,特别是必须建立药品购进、销售明细帐。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物价政策,加强财务监督规范管理。二是加快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推进步伐。我县今年内要办好2-3个乡镇的试点,争取在年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
4、落实农村卫生各项经费政策。一是要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争取县财政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县政府要按照国办厅〔2001〕39号文件规定,将卫生经费列入预算,并尽量落实到位。同时,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全额补足,且补助的重点应放在农村中心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及其分支机构也要适当给予补助。二是县级财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给予定额和定项补助。定额补助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与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服务等。对其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经费,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安排。对人员经费,政府要根据医疗机构的不同情况及其承担的任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三是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放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的收入,免征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税收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征收任何税费。
5、抓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我县在职卫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我县卫生队伍结构。到2010年,全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类人员要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专科生为主体,一般乡镇卫生院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水平。至年底全县乡村医生都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今后,新进村卫生室的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二是要继续贯彻城镇医务人员到农村服务的政策,恢复和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之前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一年的制度。
6、着力规范整顿农村医疗市场秩序。县卫生监督所成立后,要切实加大对医疗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市场,搞好医疗市场的管理。
(二)敢于打破垄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是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卫生部门在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7个方面的垄断:即医疗卫生单位政事不分、定点医疗、国家办医、药房经营、人事任免、自办后勤和购药行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种垄断性经营,束缚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手脚,出现了稳端“铁饭碗”的现象,不思改革和进取,缺乏服务思想,以致影响了医疗卫生部门的群体形象。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7
乡镇卫生院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广大群众的就医质量和身体健康。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为全面摸清军赛乡卫生院的现状,了解存在问题和制约卫生院发展的因素,近期,我带着这个问题对军赛乡卫生院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剖析制约基层卫生发展的症结问题,寻找破解思路。采用座谈、走访、查看相关资料和实地了解等形式,对军赛乡卫生院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军赛乡卫生院建设的基本情况。
军赛乡位于xx县东南部,距县城南伞98公里,是xx、xx、xx三县的结合部,全乡版图面积186.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1%,海拔2978米,最低海拔530米,气候差异较大,立体性气候较强。
全乡辖6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69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佤、拉祜、傈僳、德昂等11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是xx县的一个民族乡,也是云南省的由四种主体民族组成的民族乡。20xx年全乡有农业人口12880人,人均纯收入4069元。
全乡有医疗机构7个,其中卫生院一所,村卫生室六所。卫生院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3348㎡(含在建综合业务楼面积1564㎡),其中危房面积1264㎡,占建筑面积的37%。卫生院有职工34人(其中:正式职工12人、临时工22人),有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职业护师1人。
全乡有村卫生室6所,建筑面积均为60㎡(其中:砖混结构2所、砖木结构4所)。现有村医10人,其中:男村医6人、女村医4人(缺编2人),村医中高中以上学历4人,初中以下学历6人。
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人员编制不足(核定编制12人,实有编制12人),专技人员兼职情况突出,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卫生院已外聘临时工22人,用于补充岗位上的不足,以满足工作需要。
2、综合业务楼建设缺口资金过大,主体工程投资286万元,辅助工程投资约32万元,目前到位资金190万元,其中:项目资金130万元、县级60万元,缺口资金128万元,由于卫生院创收能力有限,经济困难,每月还需支付大量的临时工工资(约3.5万元),已无能力支付128万元的缺口资金。
3、卫生院每年选派多人进修学习,但短期内人才缺乏依然存在,尤其是缺乏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4、基础设施落后,工作用房及病房严重不足,有工作用房663.84平方米,其中危房138平方米,职工宿舍1120.6平方米(属危房),随着新综合楼的建成,用房紧张状况将得到解决。
5、由于多年来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卫生院底子薄,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及时更新医疗设备,致使卫生院所只有基本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陈旧简陋。卫生院所使用的医疗设备与同级别卫生院相比,呈现相对落后和不足,已不能满足医疗需求。
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档和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孕产妇、儿童、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有待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比较困难,一是卫生院和卫生室医生专业技术不强,治疗不规范;二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药品品种相对不足;三是患者主动接受体检和治疗的意识不强;四是受当地风俗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健康饮食习惯难以介入。由于受交通影响,生活在山区的老年人,很难有机会到卫生院接受全面的健康体检,从而影响系统管理率的提高。
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与人力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日见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卫生院人员不足,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工作没有正式的专职人员管理,正式工兼职情况特殊,需要外聘临时工来管理此项工作,加之临时工工资低(1300-1500元),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管理人才;二是村医学历普遍偏低,目前还有一定数量仅有小学文化的村医,这一部分村医识字不多,接受能力有限,工作起来十分困难,导致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不高;三是村卫生室人员配备不足,尤其是山区民族居住地的卫生室村医缺乏,当地缺人才,外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去或去了又留不住,这种状况目前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总体工作质量的提高。
8、”重医轻防”问题。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重医轻防”现象非常严重。目前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不仅数量过少,而且质量低下,使得乡镇卫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本应是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重心,但是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使得原本在功能上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逐渐转为全面竞争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共卫生服务无法带来明显收益,故被逐渐弱化,导致乡镇卫生”重医轻防”倾向不断发展。
作为”夹心层”的乡镇卫生院,在医疗领域,其便利性和服务价格不及村卫生室(所),在医疗水平上又难以与城区医院相比,在竞争中逐渐落入下风。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惠及乡镇卫生院的政策相继出台,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新农合”在报销方面向乡镇卫生院倾斜,另外,”十八项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也为其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然而,这些政策仅仅只是”救活”乡镇卫生院,使他们能维持正常运转,没有在乡镇卫生院回归其本来定位上做出实质性贡献,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仍然行进在”重医轻防”的老路上。
三、军赛乡卫生院下步工作意见
1、继续加强人才培养,根据卫生院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卫生院全员培训,村卫生室90%的人员到卫生院轮岗培训,使一线科室均有一名学科带头人,使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上一个台阶。
2、近期内尽快完成综合楼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力争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运作,努力向等级卫生院发展。
3、继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着重加强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水平,确保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动态管理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加大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力度,100%将高危孕产妇纳入系统,100%达到住院分娩,杜绝孕产妇死亡。
4、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转变宣传方式,提高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
5、加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对村医的电子档案录入管理,让村医全面掌握电脑操作技术,使特殊人群的动态管理记录形成电子化、常态化。
6、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村医的每一项工作均要进行审核,核对无误后方可发放补偿资金,并按时将资金发放到村医手中,确保公共卫生工作高效运作。
7、继续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村医服务水平,改善村卫生室医疗环境,提高群众就医舒适度,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8、努力打造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扩大医疗辐射面,从目前服务的1.3万人口,扩大到周边的3县人口,力争用2年将医疗收入提高到300-400万元,将卫生院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花园式卫生院。
四、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功能定位。
卡立和完善县、乡、村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在这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乡镇卫生院是”枢纽”。它以公共卫生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多年以来,由于人们对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认识偏差,甚至把它当作生产性企业来运营,以致造成对卫生院投入少、工作条件差、卫技人员流失多的难以生存的局面。要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变目前的状况,首先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切实把乡镇卫生院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中的枢纽作用,实现”常见病不出乡镇”的目标。
(二)加大投入,加强基础卡设,深化内部管理。
当前卫生院存在着医疗仪器陈旧、医疗设备匮乏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要深化乡镇卫生院的内部管理,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调动广大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推动乡镇卫生院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要把如何将乡镇卫生院建设与”新农合”、”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当前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一个重要问题深入进行研究。
(三)制政策、抓举措,稳定农村卫技队伍,吸引优秀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政府每年拨一定的专项经费,解决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保险、工资待遇等基本问题,使其能安心全力投入工作;制定并出台相应倾斜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卫生人才,充实基层卫生院人员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水平。
2、加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充分发挥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实行对口支援,定向培训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切实提高农村卫技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8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我县共有5个县直医疗单位(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防疫站),9个乡镇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下设村卫生室个,其它医疗机构个。卫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人,其中在职人,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中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占,中级职称人,占,初级职称人,占,无职称人,占;按学历结构分,本科人,占,专科人,占,中专人,占,初中人,占。全县共有乡村医生人。
(二)资产情况
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共有资产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万元,占;土地及房屋价值万元,占;医疗仪器设备价值万元,占。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共负债万元,人平负债达万元,固定资产负债率为。
(三)经费收支情况
20xx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收入共计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拨款万,;医疗收入万元,占;药品收入万元,占;其他收入万元,占。人平创收万元(剔除财政拨款部分)。支出共计万元,其中人员工资万元,占,人均工资为元;药品购置万元,占;其他支出万元,占;设备购置万元,占。人平支出万元。
(四)主要卫生工作情况
近三年来,我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坚持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筹措建设资金近万元,改建扩建房屋万平方米,添置大型医疗设备多台件。目前全县共开设病张。二是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杜绝了霍乱的传入和控制了大宗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0万左右,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疫;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万和‰以内,均达到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我县提前年达到了全球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的中期目标,提前年实现了国家第一个《十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三是加速提高了医疗技术。全县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设备、技术配套)标准,的医院达到了“一甲医院”标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达到了“二甲医院”标准。四是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全县各医疗单位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医院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持续开展行风评议。近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区“《广西母婴安全工程》先进单位”和“自治区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态势
近年来,卫生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从年起,我县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管理办法,每年初由县卫生局根据近几年医疗医药费用的收入情况,给每个医院下达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控制指标,如超过控制指标比例,则对医院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据县卫生部门检查统计,通过采取这一管理办法,近3年全县医院业务收入增长幅度下降了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下降了个百分点,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情况得到初步遏制。
(二)开展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规范了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我县从年启动医疗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采购成本、遏制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的目的,受到了医疗机构和药品供应企业的肯定和欢迎。
(三)推进了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县一些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以“定岗定责、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
(四)推行了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公开查询业务,增加了医药收费的透明度。从年起,县卫生局规定医疗单位都要公开医疗收费标准,县级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创造条件开展收费电脑查询,随时接受病人的监督。
(五)配合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狠抓了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县卫生局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看病费用贵、药品回扣等热点问题,下达了有关禁令,即:医疗机构严禁各类开单提成、严禁收受药品回扣和药品促销提成、严禁参加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安排的促销旅游活动、严禁医疗机构向科室不切实际的指令性经济收入指标、严禁推诿危重病人。对违反上 述“五条禁令”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医务人员违禁者,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取消或降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多年积淀下来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县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国家明确医疗卫生单位是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医疗单位优质低价搞好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技术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而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又相对不足,不能保证“福利”给医疗卫生单位造成的成本亏损。另一方面,医疗卫生单位生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它的各种生产要素(如药品、医疗用品以及后勤服务等)无不取决于市场。纵然不以赢利为目的,为维持医疗卫生单位正常的运转,也必须倾向于至少保本经营。而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保本经营或保证医疗卫生单位的正常运转,就必然与国家赋予医疗卫生单位“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城镇卫生资源相对过剩,重复建设,浪费较严重,效率不高。卫生资源集中在县城的医院,城镇医疗服务供过于求。三是医疗机构的补偿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的经济补偿主要来源于药品收支盈余。这种“以药养医”的补偿模式,诱使医疗机构扩大药品销售,促使医生开大处方、用进口药,也诱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虚高”定价和回扣促销,造成了医疗药品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加重了财政、企业和病人的负担。四是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缺乏活力。医疗机构之间和医务人员之间缺乏竞争,这种“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体制,导致了医疗卫生机构不断膨胀,人满为患,效率下降。少数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弛,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滑坡,医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大。五是医疗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尚未成熟的市场,也是一个没有完全放开、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市场。其市场行为还没有规范,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对医疗市场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六是医疗卫生机构部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医疗卫生单位有一种“救世主”的高姿态,居高临下面对患者,医生说一不二,患者完全听命于医生的摆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病人选择医院”、“让病人选择医生”,这种改革使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病人来医院,不单纯是为了接受治疗,而是通过货币的变换来享受医疗服务,他需要得到“放心、及时、方便、有效”的优质服务。这些,需要医疗卫生单位改变旧有的观念,正视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人民走向富裕、服务要走向市场的新时代,改变旧的服务模式,变“救世主”为人民的公仆。
(二)投入少,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困难。20xx—20xx年,全县财政投入的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占人员工资的、和。
(三)医疗供需脱节,农民的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县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个,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是国家规定标准的倍。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因长期得不到集体经济的支持,完全处于“自流”状态,与个体药铺、诊所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乡镇村卫生室全部变成了个体诊所,不愿无偿承担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任务,致使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工作很难完全落实到位,农民的预防、保健得不到完全保障。
(四)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我县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人员欠缺。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
(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四、加快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认真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卫生、人事、编制、宣传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努力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搞好区域卫生规划。要根据重点建好乡镇中心卫生院、管好一般卫生院的原则,对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重新进行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搞好医疗卫生机构和网点布局,认真制定好区域卫生规划。三是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四是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一村一室。村卫生室由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发证,主要承担村级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经批准可开展一般常见病的诊治服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体制改革。一是确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选好院长是搞好卫生院的关键。院长人选可采取民主推荐、公开竞争的形式产生;也可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考或招聘等多种形式产生。要真正选拔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二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旧的用人观念和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和聘任制,同时,根据用人数量确定各类人员比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大学本科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及业务技术骨干,要适当提高待遇。
3、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一是搞好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医疗机构、个体医疗点的“五统一”管理。第一,统一组织领导。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政府及医院领导组成,具体指导和督促一体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第二,统一人员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人员,要根据辖区医疗布局、人口、医疗任务等因素由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调配。要建立健全乡村医师档案,实行乡村医生执业考试。第三,统一业务指导。由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县卫生局制定乡村卫生机构业务考试、考核办法,负责培训和考核,指导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生转化。第四,统一购进药品。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用药都由当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到市药品集中采购中心代购,确保进药渠道正规,保证医疗用药安全。第五,统一财务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财会帐目,特别是必须建立药品购进、销售明细帐。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物价政策,加强财务监督规范管理。二是加快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推进步伐。我县今年内要办好2-3个乡镇的试点,争取在年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
4、落实农村卫生各项经费政策。一是要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争取县财政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县政府要按照国办厅〔20xx〕39号文件规定,将卫生经费列入预算,并尽量落实到位。同时,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全额补足,且补助的重点应放在农村中心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及其分支机构也要适当给予补助。二是县级财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给予定额和定项补助。定额补助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与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服务等。对其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经费,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安排。对人员经费,政府要根据医疗机构的不同情况及其承担的任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三是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放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的收入,免征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税收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征收任何税费。
5、抓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我县在职卫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我县卫生队伍结构。到20xx年,全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类人员要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专科生为主体,一般乡镇卫生院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水平。至年底全县乡村医生都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今后,新进村卫生室的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二是要继续贯彻城镇医务人员到农村服务的政策,恢复和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之前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一年的制度。
6、着力规范整顿农村医疗市场秩序。县卫生监督所成立后,要切实加大对医疗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市场,搞好医疗市场的管理。
(二)敢于打破垄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是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卫生部门在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7个方面的垄断:即医疗卫生单位政事不分、定点医疗、国家办医、药房经营、人事任免、自办后勤和购药行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种垄断性经营,束缚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手脚,出现了稳端“铁饭碗”的现象,不思改革和进取,缺乏服务思想,以致影响了医疗卫生部门的群体形象。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9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我县共有5个县直医疗单位(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防疫站),9个乡镇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下设村卫生室个,其它医疗机构个。卫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人,其中在职人,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中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占,中级职称人,占,初级职称人,占,无职称人,占;按学历结构分,本科人,占,专科人,占,中专人,占,初中人,占。全县共有乡村医生人。
(二)资产情况
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共有资产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万元,占;土地及房屋价值万元,占;医疗仪器设备价值万元,占。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共负债万元,人平负债达万元,固定资产负债率为。
(三)经费收支情况
20__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收入共计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拨款万,;医疗收入万元,占;药品收入万元,占;其他收入万元,占。人平创收万元(剔除财政拨款部分)。支出共计万元,其中人员工资万元,占,人均工资为元;药品购置万元,占;其他支出万元,占;设备购置万元,占。人平支出万元。
(四)主要卫生工作情况
近三年来,我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坚持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筹措建设资金近万元,改建扩建房屋万平方米,添置大型医疗设备多台件。目前全县共开设病张。二是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杜绝了霍乱的传入和控制了大宗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0万左右,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疫;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万和‰以内,均达到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我县提前年达到了全球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的中期目标,提前年实现了国家第一个《十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三是加速提高了医疗技术。全县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设备、技术配套)标准,的医院达到了“一甲医院”标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达到了“二甲医院”标准。四是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全县各医疗单位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医院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持续开展行风评议。近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区“《广西母婴安全工程》先进单位”和“自治区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态势
近年来,卫生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从年起,我县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管理办法,每年初由县卫生局根据近几年医疗医药费用的收入情况,给每个医院下达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控制指标,如超过控制指标比例,则对医院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据县卫生部门检查统计,通过采取这一管理办法,近3年全县医院业务收入增长幅度下降了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下降了个百分点,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情况得到初步遏制。
(二)开展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规范了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我县从年启动医疗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采购成本、遏制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的目的,受到了医疗机构和药品供应企业的肯定和欢迎。
(三)推进了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县一些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以“定岗定责、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
(四)推行了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公开查询业务,增加了医药收费的透明度。从年起,县卫生局规定医疗单位都要公开医疗收费标准,县级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创造条件开展收费电脑查询,随时接受病人的监督。
(五)配合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狠抓了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县卫生局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看病费用贵、药品回扣等热点问题,下达了有关禁令,即:医疗机构严禁各类开单提成、严禁收受药品回扣和药品促销提成、严禁参加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安排的促销旅游活动、严禁医疗机构向科室不切实际的指令性经济收入指标、严禁推诿危重病人。对违反上 述“五条禁令”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医务人员违禁者,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取消或降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多年积淀下来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县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国家明确医疗卫生单位是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医疗单位优质低价搞好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技术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而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又相对不足,不能保证“福利”给医疗卫生单位造成的成本亏损。另一方面,医疗卫生单位生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它的各种生产要素(如药品、医疗用品以及后勤服务等)无不取决于市场。纵然不以赢利为目的,为维持医疗卫生单位正常的运转,也必须倾向于至少保本经营。而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保本经营或保证医疗卫生单位的正常运转,就必然与国家赋予医疗卫生单位“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城镇卫生资源相对过剩,重复建设,浪费较严重,效率不高。卫生资源集中在县城的医院,城镇医疗服务供过于求。三是医疗机构的补偿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的经济补偿主要来源于药品收支盈余。这种“以药养医”的补偿模式,诱使医疗机构扩大药品销售,促使医生开大处方、用进口药,也诱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虚高”定价和回扣促销,造成了医疗药品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加重了财政、企业和病人的负担。四是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缺乏活力。医疗机构之间和医务人员之间缺乏竞争,这种“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体制,导致了医疗卫生机构不断膨胀,人满为患,效率下降。少数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弛,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滑坡,医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大。五是医疗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尚未成熟的市场,也是一个没有完全放开、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市场。其市场行为还没有规范,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对医疗市场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六是医疗卫生机构部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医疗卫生单位有一种“救世主”的高姿态,居高临下面对患者,医生说一不二,患者完全听命于医生的摆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病人选择医院”、“让病人选择医生”,这种改革使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病人来医院,不单纯是为了接受治疗,而是通过货币的变换来享受医疗服务,他需要得到“放心、及时、方便、有效”的优质服务。这些,需要医疗卫生单位改变旧有的观念,正视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人民走向富裕、服务要走向市场的新时代,改变旧的服务模式,变“救世主”为人民的公仆。
(二)投入少,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困难。20__—20__年,全县财政投入的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占人员工资的、和。
(三)医疗供需脱节,农民的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县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个,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是国家规定标准的倍。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因长期得不到集体经济的支持,完全处于“自流”状态,与个体药铺、诊所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乡镇村卫生室全部变成了个体诊所,不愿无偿承担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任务,致使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工作很难完全落实到位,农民的预防、保健得不到完全保障。
(四)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我县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人员欠缺。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
(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四、加快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认真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实践和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卫生、人事、编制、宣传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努力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搞好区域卫生规划。要根据重点建好乡镇中心卫生院、管好一般卫生院的原则,对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重新进行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搞好医疗卫生机构和网点布局,认真制定好区域卫生规划。三是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四是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一村一室。村卫生室由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发证,主要承担村级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经批准可开展一般常见病的诊治服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体制改革。一是确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选好院长是搞好卫生院的关键。院长人选可采取民主推荐、公开竞争的形式产生;也可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考或招聘等多种形式产生。要真正选拔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二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旧的用人观念和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和聘任制,同时,根据用人数量确定各类人员比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大学本科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及业务技术骨干,要适当提高待遇。
3、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一是搞好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医疗机构、个体医疗点的“五统一”管理。第一,统一组织领导。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政府及医院领导组成,具体指导和督促一体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第二,统一人员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人员,要根据辖区医疗布局、人口、医疗任务等因素由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调配。要建立健全乡村医师档案,实行乡村医生执业考试。第三,统一业务指导。由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县卫生局制定乡村卫生机构业务考试、考核办法,负责培训和考核,指导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生转化。第四,统一购进药品。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用药都由当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到市药品集中采购中心代购,确保进药渠道正规,保证医疗用药安全。第五,统一财务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财会帐目,特别是必须建立药品购进、销售明细帐。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物价政策,加强财务监督规范管理。二是加快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推进步伐。我县今年内要办好2-3个乡镇的试点,争取在年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
4、落实农村卫生各项经费政策。一是要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争取县财政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县政府要按照国办厅〔20__〕39号文件规定,将卫生经费列入预算,并尽量落实到位。同时,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全额补足,且补助的重点应放在农村中心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及其分支机构也要适当给予补助。二是县级财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给予定额和定项补助。定额补助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与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服务等。对其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经费,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安排。对人员经费,政府要根据医疗机构的不同情况及其承担的任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三是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放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的收入,免征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税收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征收任何税费。
5、抓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我县在职卫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我县卫生队伍结构。到20__年,全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类人员要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专科生为主体,一般乡镇卫生院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水平。至年底全县乡村医生都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今后,新进村卫生室的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二是要继续贯彻城镇医务人员到农村服务的政策,恢复和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之前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一年的制度。
6、着力规范整顿农村医疗市场秩序。县卫生监督所成立后,要切实加大对医疗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市场,搞好医疗市场的管理。
(二)敢于打破垄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是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卫生部门在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7个方面的垄断:即医疗卫生单位政事不分、定点医疗、国家办医、药房经营、人事任免、自办后勤和购药行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种垄断性经营,束缚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手脚,出现了稳端“铁饭碗”的现象,不思改革和进取,缺乏服务思想,以致影响了医疗卫生部门的群体形象。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10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的枢纽,承担着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以及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为方便农民就医、保障农民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就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局针对乡镇卫生院(含中心卫生院)基础建设、医疗条件、服务能力、服务功能等作了详细调查。
一、农村卫生现状
1、基础建设与设备配置状况
我区乡镇卫生院(含中心卫生院)平均业务用房约3956㎡,设置病床51张,配置x线机、生化分析仪、洗胃机、呼吸机、麻醉机、综合手术床、心电图机等设备,另有3家中心卫生院配置了普通的ct;部分镇街卫生院低于该配置,且部分设备已老化,这些设备只能基本满足当地农民的医疗需求。
2、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中心卫生院基本设置业务科室12个,有内科、妇产科、外科、五官科、中医科、急诊科、儿科和预防保健科等科室,镇街卫生院业务科室低于该设置,20xx年平均门(急)诊人次42164人次,出院人数949人,手术台数134台,病床使用率68.65%;公共卫生服务用房、科室建设、人员配备基本符合卫生部的要求;显然,无论是基本医疗服务还是公共卫生服务都处于低下水平。
3、卫生人力状况
我区乡镇卫生院(含中心卫生院)人员结果老化,存在断档现象,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仍是过去的师承中医为主,人才严重匮乏,缺少高学历人才,特别是本科以上临床毕业生,以及高职称人才稀缺,中级职称平均不超过10人,以初级居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为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阻碍。
二、农村卫生存在的问题
症结之一:“丢不起”
医疗机构设置不合理,使得有限的卫生资源和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产生矛盾,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乡镇卫生院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机构,除了为农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之外,它还承担着许多农村公共卫生职能,妇幼保健、日常防疫、卫生知识的普及推广和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因此乡镇卫生院不能与一般诊所及药店简单类比。
症结之二:“谁来养”
财政的支持有限,各级政府对卫生工作不重视,对中央政府对卫生的’政策落实不够。使得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不大,更有的资金曾萎缩;而乡镇卫生院承担的费用较大,职工需缴的各种保险数额较大,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的人员经费紧张;医疗设备的更新、医疗环境的改善、医务人员培养以及医院日常运转所须的等等经费开支,由谁来承担?而现在要求医院药品零利润,不准以药养医,而医院由“谁来养”?
症结之三:“没得人”
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人员紧缺,只有几个人的卫生院根本就派出人员出去学习,更比说提高或者开展新的业务,这种既“出不去”又“进不来”的局面导致一些政府新添置的设备无人操作,处于闲置状态。生活艰苦,条件简陋,甚至连正常的工资都保不住,这样的处境,怎么才能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
三、面临机遇
1、国家投入逐步加大,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从20xx~20xx年,各级财政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到20xx年基本完成县级医疗机构、县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而我区依靠国债资金以及红十字会援助等资金,对我区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房屋改造和设备添置。
2、农民的健康投入逐步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步完善,这项工作对我区乡卫镇生院带来了新的契机,事实证明了从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开展,我区各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明显增加;随着各级财政对健康投入逐步增加,农民医疗保健需求将会明显增多。
四、乡镇卫生远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1、要充分利用好国债建设资金。
随着国债项目的实施和我国对农村卫生工作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今后将会陆续再建设和装备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乡卫生院,卫生院的建设要立足长远,适度控制发展规模,避免投资和设备浪费,在打造精品、发展特色医院和专科上下功夫。
2、强化卫生保健职能。
对不能维持生存的卫生院,保持或限制其医疗规模,将有限的资源和即将投入的资金向预防保健倾斜,突出防保职能。对闲置房屋和再扩建用房直接用于乡镇预防保健,重点是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对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人员充实到防保队伍中来,其基本医疗服务由临近的实力强的卫生院承担。
3、整合卫生服务功能,大力拓展服务范围。
明确各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功能定位,发挥农村卫生网络的整体功能。树立政府举办的乡级卫生机构在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中的业务指导中心地位,明确其在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急救和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及业务指导职责。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卫生管理职能。乡镇卫生院改革运行机制,探索新型服务模式,通过国家扶持,创办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制,大力推进实施农村卫生区域规划,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农民切实提供基本卫生服务。
4、增加投入,落实国家农村卫生经济政策。
除积极引进、争取国家、省财政投入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对应加大农村卫生的投入,认真履行其应承担的职责,尤其是应全额落实国家要求的配套资金政策,避免加剧乡镇卫生院不良债务的增加。对乡镇卫生院已形成的不良债务通过政府转移支付等手段予以核消,切实降低乡镇卫生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的包袱。
解决乡镇卫生院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明确乡镇卫生院在三级卫生网络的功能定位,充分认识乡镇卫生院在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不断理顺管理体制,确立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质,减少市场化运作,发挥乡镇卫生院在保障农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11
根据市局的工作要求,分局采用留村的工作方式,在全县农村开展专项药品管理工作。为了对全县涉毒单位进行调查监督,摸清情况,解决问题,了解涉毒单位在药品经营和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药品监管中的不足和不足。在套管工作中,我重点调查了泽州县村级卫生院的药品管理情况,现调查报告如下:
一、村卫生所
在金村、杜高、北一城,我们小组深入到了93个行政村,108个涉毒单位,78个村级卫生院,其中有2个运行不正常。
(1)村卫生室是卫生保健网络的底层,对农村人口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作为一流的医疗机构,现在的诊所,由于种种原因,本质上都变成了药店。在10家年药品流量在xx元以上的卫生所中,药品收入占95%以上,其余5%多为送货或缝合收费。也就是说一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只有5%,用药看病的情况非常严重。还必须提到的是,除了个别的乡村诊所,它们实际上是集体性质的,绝大多数诊所本质上已经是个人,乡村大队对诊所充耳不闻,像对待食品杂货部门一样对待它们,这也是三级保健网络崩溃的集中表现。
(2)村卫生室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因此村卫生室成为农村医疗行为。烫手山芋”。在今天的形势下,“一个村庄”在北一城调查时,北一城村有2个卫生所,西张村有1个卫生所,2个卫生所,南一城村有2个卫生所,西黄石村有2个卫生所,下呈贡村有2个卫生所,均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有合法证照。金村镇枣园村有3个村卫生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只有一个。在药科人员开设的卫生所,许可证上的卫生所负责人没有执照,家里也有卫生所。但是许可证上登记的负责人就是这个人,不能说没有执照。另一个持有合作医疗办公室出具的定点医疗机构证明,从而形成三个都有证明,三个都没有证明的尴尬,导致药品监管被动。
二、村卫生室药品采购
(1)法律渠道
1、从具有批发资格的药品经营企业购买。在接受调查的保健中心中,100%的保健中心在这种合法企业中服药。只有这种购买方式才是合法的;
2、接受相关渠道的药品,如防疫疫苗、糖丸等
(2)非法渠道
1、从药品零售企业购买药品。这种行为是违法的,虽然大部分卫生院负责人都知道这是违法的,但是在卫生院的业务中是做不到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部分药品批发价高于药店零售价,医保中心就近药店购药方便实惠;
二是有的村卫生室药流小,有的药用的少。药品批发企业不会拆开包装,以小单位销售;
三是药品配送企业定时配送药品,不能满足卫生院日常用药;
2、从乡镇医院购买药品。随着新型合作医疗的发展,村一级诊所承担本村村民的门诊费用,门诊费用必须由诊所向乡镇卫生院兑换现金。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医院直接把交换的门诊费用换成药品。这种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医院无证批发药品和卫生中心非法购买药品的事实,这种现象在全县普遍存在。
3、向个别非法毒贩购买药物。个体非法毒贩有三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非法买卖毒品的职业。这些人通常以药品经营企业的名义销售药品,如镇的毒贩王,他以“河南医药经销部”的名义销售药品。这个不存在的企业兜售其药品。这些毒贩绝大多数是假药,严重扰乱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危害极大,是我们打击的重点对象;
二是合法的药品批发企业的业务员,在销售自己企业的产品的同时,也自带非自己的药品。一般情况下,他们带来的药品不是单手送达,而是在卫生所用药后才送达,避免卫生所索要发票,进而在药监部门查处时逃避责任;
三是个人带一些药品到外地牟利。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村最常见但群众不了解的,就是自己在其他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还没用完,可以在卫生所一点一点的卖,在卫生所是无利可图的,但是卫生所的人员会因为好心把它们放在卫生所里卖。
(3)验收记录
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要求药品相关单位建立药品采购和验收记录。经过近两年的持续监管,药品采购和验收记录有所改善。但村卫生室记录药品时,只需参考购买发票,复制上述内容即可。如果票据上没有任何内容,它们就不能反映在购买和验收记录中。尤其是在最终验收一栏,诊所的填写基本空白,这一点很明显。验收记录仍然只是形式上的,甚至是对药品监管部门的’回应。记录的重要性严重不足以被其他人理解,个体诊所也是如此。
三、保健药品
诊所的药品保管相对宽松。在接受调查的78家诊所中,只有9家定期清理药品。在检查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过期失效的劣药没有及时销毁。比如黄柳坡村卫生所的药架上就有近10种20多年前的注射剂。看起来诊所不会再使用这些药物了,但这反映了诊所对药物的管理不善。
(一)毒品随意放置
村卫生室的药品放置是非常随意的,我们在工作中一直提倡分类别放置药品,这是药品分类管理的最低要求。通过对村卫生室的检查,我们可以看到,药品摆放的整齐度和外观与药店的大小成正比,而且卫生室相当一部分药店都位于家中,药品、蔬菜、食品、日用品、杂物等物品都堆放在一起,让人从观感上怀疑药品的功效。
(二)缺乏有效的药品管理
药品的有效期管理直接关系到诊所的经济效益。购买药品时,越接近药品有效期,风险越大。在我县的村卫生室中,北一城、杜高、金村的村卫生室只有92%只有一名医生,经济上自给自足。因此,在药物的有效期临近之前,诊所的医生必然会增加这种药物的使用频率。还有绝大多数村卫生所,因为是脱离集体的,药品没有报损,过期药品还在货架上。口服药物,尤其是中成药,只要没有严重污染,还是可以使用的。实际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四、保健中心药品相关人员的管理
在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保健中心有人开着门,但被问及时,门卫会说医生不在。如果给人治病的医生不在这里,那门是开着的?是的,在一家以家庭为基础的诊所里,药物科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家里的“闲人”,既没有经过培训,也没有体检,对药物管理知识一无所知。他们只根据道听途说开药。他们是农村药品销售中最可怕的隐患。
五、卫生中心缺乏药物管理知识
村级卫生院工作人员缺乏药品管理知识,主要表现在:不开处方不用药,不了解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把卫生院当成两用机构,既能看病,又能卖药。给患者配药时,不给予患者药物说明书,不说明服药注意事项;擅自改变药品包装的。在农村卫生院检查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卫生院把小包装的药品开成大瓶装,因为服用方便,不知道药品的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擅自自行准备;未登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XX村78家村卫生室无一例报告药品不良反应。除此之外,食物在这个医疗机构是作为药物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的购买和使用没有记录,使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
六、对保健中心的监督
(1)认真研究,依法行政
在监管的同时,认真调查,了解村卫生中心的困难,严厉打击非法涉毒行为,是维护卫生中心生存的重要途径。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易贝镇三乡镇、杜高镇和金村镇有24名无证吸毒人员。这些无执照的吸毒者大多是家庭经营的。这种模式在监管中取证难、处理难、禁止难,重复性强。只有采取维持持续监管的高压态势,他们才能自动放弃,停止运营。
(2)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渠道
加强对我县药品批发企业销售行为的监管,在规范、合法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我县主要药品渠道的经营动态,与主要渠道建立良好的监管、合作、共同发展关系,同时形成各主要渠道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
(3)加强培训,提高诊所人员素质
农村卫生院造成药品管理不规范,主要与涉毒人员素质有关。在调查的三个乡镇中,63%的村卫生中心医生通过省卫生厅进行的一次集中培训获得了中专文凭,也就是说,这63%的人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即使获得了中专文凭,他们的管理思维和专业水平也令人担忧。和村卫生中心负责人谈话,他们第一句话就是经济效益太差,思维还停留在医疗资源统一配置的旧时代。卫生院作为一流的医疗机构,应该让村里所有的人都去村卫生院看病买药,把个体诊所、零售药店当成外来对象,认为他们的存在阻碍了卫生院的发展。从政策精神来看,应该是药店靠价格优势竞争生存发展,村卫生室靠信用和医疗技术优势。如果不改变上述卫生所工作人员的观念,必然导致恶性竞争,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假劣药品屡遭打击。
(4)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
在调查中,78个村卫生室谈到希望药监部门多加指导和规范,及时发现问题,有政策及时告知大家。卫生中心应该按要求进行整顿,罚款越少越好。一方面反映出药品监管执法力度大,药品监管人员与同行缺乏沟通。诊所药品监管和药品管理要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参与人性化管理,与局方沟通,与药品相关人员学习沟通。比如向老中医学习鉴别中药饮片真伪和优劣的知识,取长补短,让保健门诊人员在主观上产生合法用药、合理用药的想法,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如果只采取简单强硬的措施,只会让诊所的违法行为更加隐蔽,危害更加大,药品监管更加困难。在规范引导的同时,监管不能放松,监管可以督促卫生院整顿规范。通过合法、人性化的模式,合法、合理、合理的管理,使药品监督员与被监督对象之间形成正常的监督关系,形成村卫生室和药品监督部门。双赢”情况。
通过对北一城、杜高、金村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放下一些错误。根据农村诊所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付诸实践。
以上是关于“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调研报告”分享,想了解更多“述职报告”就上腾游文库(www.tengoyou.com/wenku/)
本站资源均为网友上传分享,本站仅负责分类整理,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