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案例分析100例及答案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100例

以下是有关于学前教育案例分析100例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前教育案例分析100例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100例1

  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启示

  记得一位地理老师上地转偏向力的课,这课挺难上的,对老师的挑战性很大。但这位老师上的非常好,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很浓厚。那该老师是通过什么手段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呢?如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的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讲故事。那个老师采用了一个自编的故事串联了整堂课的内容,上的栩栩如生,新颖。使同学们在快乐中收获。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老师通过自编人物和历史背景的结合。话说一个地主老财在解放后,地方上的人把他的财产都分了,地主老财也被抓了,他心恨,于是把分了他财产和田地的人用本子记起来,到时候再找他们算账。记完后,地主老财偷跑了出去,把账本埋在了河流的东岸。这件事过了很久,改革开放后,地主老财没忘记他仇恨,于是就去挖账本,在原来的地方。可挖了很久,没挖到,抬头一看,有个人站在他眼前,那人问他干什么,于是地主老财合盘托出。那人说,你在这挖不到,到河流的西岸去挖吧!没多久,就挖到了,地主老财说,你真神啊!那人说,这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人就是讲着课的老师。该老师通过用这个故事贯穿于这个教学活动中,真的很好,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得到了一些启发。如下:

  1) 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学教学,学是主体,教师客体,是引导。学生要学的好,教师要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生活中,而且还能开发学生智力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有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是最高境界的学习。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如何能让学生快乐学习,有兴趣的学习。

  2) 其次,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太单一,应该开发多种教学模式。如“故事法”、“实验法”以及“播放视频法”等方法。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充满丰富多彩的画面。老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待不同的课本内容以及实际生活,充分结合生活实际。这样就相当不错,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同学们的好奇心也会不断加强。

  3) 总的来说,让学生乐学是最重要的。这个老师要花很多功夫,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老师,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培养乐学的学习方式。老师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乐学很重还要。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100例2

  你不对!球是要从上面传的!

  实况记录:

  体育活动课上,看着放在地上的五颜六色的皮球,孩子们立刻显得格外兴奋、激动。让他们安静后,我就与孩子们共同讨论皮球可以怎么玩?多数孩子提出皮球可以滚。然后我让幼儿以自己的方法玩球。自己在一旁观察他们是怎么玩的。一段时间后,我集中了幼儿,这时我赶紧抛出这节课的活动内容及要求:“今天我们都是去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我们参加的项目叫《皮球快快跑》,是来比赛传球!当老师拍手的时候,你们开始从头上一个一个传球,老师手一停,球在谁的手里,谁就要表演双手交替拍球,听明白了吗?”游戏在大家的兴致勃勃中热烈的展开了。突然,韩成凯和袁野竟大声地吵了起来,“韩成凯,你不对!老师说了球是要从上面传的!你不对!”于是,我马上暂停游戏,我示意让韩成凯传一次让我看看,原来,韩成凯的手是举起来了,可能由于是怕老师突然之间停止拍手而球留在手里,于是韩成凯就迫不及待地想把球传过去,再者可能是因为韩成凯人高马大的缘故,把手举过头顶会觉得太高,所以导致动作不是很标准。我轻轻地拍了拍两个孩子的小脑袋,说:“你们是怕老师停止拍手停了球留在自己手里要表演节目吧?其实老师会拍一段时间的,不会那么快停下,所以不用紧张,好吗?另外,老师今天给拿到球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哦!一会你们就会知道是什么好礼物了。”经过解说之后,孩子们再也不怕接到球,传的时候不着急了,动作也标准了,韩成凯也传的又稳又准确!

  分析与思考:

  皮球是幼儿既熟悉又喜欢的玩具之一,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玩具,却蕴涵了很多的知识。我班的孩子尤爱玩球,在上这一节体育课时,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确很喜欢滚球,但是几个小朋友手部的肌肉力量较弱,两臂用力不够均匀,控制球滚动方向的能力较差。后来当孩子们拿到皮球时,有滚着玩的、有抱着扔的、有向上抛的、有用脚踢的、还有个别干脆抱着不放手的。如何利用皮球发展我班孩子们的运动技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呢?后来我设计了一个《皮球快快跑》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提高了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传球仅仅是玩球方法中的一个玩法而已,老师应做一个

  有心人,玩球的花样是百变的,鼓励幼儿探索各种玩球的方法,然后把孩子零散的玩球经验借助集体活动辐射给全班幼儿,把幼儿玩球的方法组合起来,区分难度,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逐渐开发,从而激发幼儿对玩球的高度兴趣,保证课时的顺利完成。在玩球过程中,一定的规则和要求是必须的,如何让幼儿自觉得遵守就取决于老师对活动的如何组织及安排,我认为,无负担的玩耍显而易见肯定是首要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倡导在玩中乐,玩中学。在这节体育课上,提供幼儿自由玩球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主动的玩球,另外还引导幼儿共同分享经验,相互交流不同的玩法,在玩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玩球的经验,也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但是我也有不足的地方:

  中班的幼儿双手交替拍球的本领还不怎么熟练,在我不了解的情况下,我却要求孩子们这么做,怪不得有些孩子要把球快快的扔出去,也不管我的要求了。以后,去到一个新的班级,要先做好功课,了解一个班孩子的基本情况,这样对自己的教学才会有帮助。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100例3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之路。

  一、问题行为表现:

  博文同学个性鲜明,从接班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她。她的举止行为与众不同,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经常发生矛盾,解决问题常常是使用武力。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坐姿永远是懒洋洋地摊在座位上,影响老师讲课。而且在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时,也常表现出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对她的种种表现,我曾给予严厉的批评,但效果不是很好。

  记得一次上课正上到激情澎湃处,咦,那边有人趴在桌上!定睛一看,原来就是她,我顿时火冒三丈我昨天刚刚跟她交流过,本想她在表现上会有一个哪怕是短暂的改变,而现在,她竟睡意朦胧!我努力压抑自己的怒火,冷静下来,放下音调,缓和语气,尽可能平等地用心灵去对话。可她竟然仍是吊儿郎当地站在那里,靠着桌子一言不发。回到办公桌前,我默默地坐在那里,内心却如翻江倒海。

  还有一次,她因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了冲突,吵起架来,当问起她吵架的原因时,竟然强词夺理。我气愤地问:“能解决问题吗?”她竟然理所当然地说:“当然。这样同学才会怕我,才不敢招惹我。”

  二、行为原因剖析:

  通过对博文的观察我也发现她的个性偏激,自制能力差,做事缺乏耐心使得她执拗、任性、自大,这些心理障碍直接损害了她本应和谐的人际关系,损伤了她与同学间的友谊,使得她在班集体中渐渐失去了朋友。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也发现他的家庭环境很好,父母对他管教很严,但是只重视对他的成绩的管理约束,其他方面尤其是物质上比较放任。父亲经常出差在外,他经常与母亲独自在家,母亲对于孩子过于溺爱造成了他过于乖张的性格。他在母亲的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习惯了索取,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自己的要求,而他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缺乏感恩之心。渐渐地就造成了他唯我独尊,恃宠而骄的性格。

  博文虽然知识积累已经有一定程度,但是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这就折射出他本身最需要的内容就是感恩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会努力把“感恩教育”作为教育他的切入点,对他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让他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该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并以此增强他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努力提升他的思想道德素质。当然博文并不是一个特例,他代表着现代孩子们的共性,新时代的孩子们多是缺少感恩的心的。

  三、辅导策略:

  (一)、积极开展宣传动员,营造班级感恩浓烈氛围,让学生感受爱

  首先,为使感恩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有关公民道德的相关材料,充分认识培养学生自身感恩意识的重要意义。再结合实际,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其次,为营造浓烈的教育氛围,通过板报、宣传栏等,用活泼的版面、立意鲜明的内容,刊出本班、身边的、社会上的有关“感恩”的个案,使学生亲眼目睹“感恩”的形象,体会感恩并不遥远,就在身边。向学生积极宣传感恩活动的意义,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唱《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五星红旗》等感恩歌曲,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还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伟人(如岳飞、朱德等)给学生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再次,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的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也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可以通过诵读《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等经典,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教育学生从爱父母做起,学会做人。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关于感恩教育的好书,如《英雄女孩》、《冠军妈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故事》等等。读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写关于感恩的读后感。

  相信在这样充满感恩的浓烈氛围中,一定会让博文感受到爱,也会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爱。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爱

  要让丰富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必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萌发真情。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导、深化和推进感恩教育。营造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充分接受感恩意识的熏陶,逐步培养和形成感恩思维和习惯。

  对于博文让他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从计划到策划到执行,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爱。

  三、促进家校互动,引导自觉行为,让学生回报爱

  感恩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注重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举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形式,让家长理解当前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努力形成齐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活动中,引导家长注意做好“感恩”的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不再一味过度呵护自己的孩子,超越爱的边界,剥夺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表达感恩的机会。同时,要求家长善于将感恩教育与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如: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提醒孩子给老师送一张自制的小贺卡,说声:“老师辛苦了!”;在重阳节来临时,让孩子为爷爷奶奶送上一份小礼物等,将感恩教育于细微之处。相信在于家长的不断配合之下,肯定能让博文具有一颗感恩之心,越来越懂得爱,能够回报他人爱。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100例4

  种草

  一天上午,孩子们在草坪上玩得正欢。我发现宁宁蹲在草坪边,很专注地看着一根毛毛草(即狗尾草)。她用手轻轻摸着小毛毛,用小嘴吹了吹,又把小脸贴近毛毛草,和它说着悄悄话,好像在哄一个小动物。然后,她在草坪边的土地上堆了一个馒头大的土堆儿,很小心地把毛毛草插在土堆上,用力拍了几下,还找来几块小石子倚在小草周围。她站在身后退几步,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看,转身发现我在看她,就赶快跑过来自豪地说:“老师,你看我种了一棵毛毛草。”我好奇地弯下腰仔细看了看说:“这棵草毛茸茸的真可爱,种在这里能活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能!我要让他长成一个大毛毛。”我拍了拍她的肩说:“那好,老师和你一起盼着它快长大。”回活动室时,她还恋恋不舍地回头望了几眼。

  转天,宁宁因为新入园不久还不太适应环境,哭闹着不让妈妈走,老师怎么劝也无济于事。我灵机一动,伏在她耳边悄悄说:“你种的毛毛草如果听见你哭,它会生气的。不信我和你一起去看看。”她一听真的不哭了。我们去看小草,发现小草已经倒下了。她赶忙蹲下身去扶。可手一松毛毛草又倒下了,她又去扶……她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也没能让毛毛草站立起来。我只好告诉她,小草已经死了。看着她那无奈的神情,我心想,这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对生命的体验。于是,我告诉她:“我和你重新种,好吗?种到咱们班的自然角里去,比一比谁种的草长得快。”她很高兴。我找来工具,她并没有用。我挖出一棵根上带着许多泥土的草,故意在她面前抖了抖根上的土,可她并没在意我的动作,依然揪了一根毛毛草。我们一起把草中在自然角里,每天浇水。

  刚开始几天,宁宁种的毛毛草还能挺直身子站着。可是,从第四天开始,它的身体边开始向一边倾斜,颜色也逐渐变黄。这些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宁宁没有发现。八、九天之后,周一吃完早饭,我和宁宁一起去浇水。她拿着水杯突然焦急地说:“我的毛毛草怎么又倒了?”又用手去扶它,结果小草和上次一样站比起来了。她看了看我种的小草说:“老师,你种的小草怎么不倒呢?”这是,我们旁边已经围满了小朋友。我想,孩子们都想知道我种的草为什么还活着,何不让他们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呢?于是,我用铲子小心翼翼地把草挖出来,然后让全班幼儿观察比较。孩子们争着回答。有的说颜色不一样,一个黄一个绿;有的说宁宁的毛毛草没有叶子,老师那棵小草的叶子多;有的说长得不一样高……我抖了抖草根,一些泥土纷纷落下来。宁宁抢着说:“这棵草有根。”我笑着问她:“你的草有根吗?”她不好意思地说:“有。”我有问她:“你的小草种活了没有?”她看看倒下的毛毛草,忽然伏在我耳边告诉我:“我的毛毛草好像睡着了。”我不忍心伤害她那颗幼稚的心,轻轻点了点头。

  这件事对我启发很大。兴趣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对事物有了兴趣就要去探究。孩子通过探究获取的知识经验,要比我们成人口授给他们的深刻得多。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100例5

  大班的飞飞小朋友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天都有关于他的一些新闻。每当他看到其他孩子做游戏、玩玩具时,他悄悄地靠近他们,趁其不备便伸手去抢玩具,抢不到就撒泼哭闹,甚至拔出拳头伸向同伴。他的一对拳头几乎成了他的全部语言。由于他爱打人,同伴们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还不断地向我告状,告状声越多,他越孤单,拳头也就越多地伸向别人。 分析:

  我想,飞飞的行为一定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通过电话家访和与来接送的家长交谈,我了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层次较低,飞飞的妈妈对飞飞百依百顺,从不对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却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飞飞在家不听话,跟他讲道理太累,还是痛打一顿有效,打痛了,他才会记住。有时被打后还不服,反而发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久而久之,在爸爸的影响下,使飞飞形成了打人的行为。据观察,飞飞在幼儿园,他非常想和别人交流,又因为表达的方式与众不同,小朋友都不愿与他一起玩。

  学期总目标:

  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

  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俊俊的攻击性行为。

  2、家园合作。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同时要求飞飞的妈妈也改变与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迁就孩子的不良行为;多了解标标的闪光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

  1、班里开展讲文明、懂礼貌活动,造成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氛围来感化他、影响他。

  2、扬长避短,多看到他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的方式教育、引导他。

  第一阶段:

  时间:20xx年2月25日上午10:00

  音乐活动时,飞飞跟着老师唱了两句后就开始坐不住了。先玩弄自己的鞋子,然后扯扯身边女孩子的头发、衣服,弄得小朋友直嚷嚷:“老师,飞飞动我。”请他上前表演时,他却突然跑到风琴前,东摸西摸。我连忙制止后,他就朝小朋友们做了个鬼脸,惹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他却像没他事一样,走开了。

  时间:20xx年3月5日上午区域活动

  在建构区里,孩子们正在用积木搭房子、桥、公园等各种建筑,飞飞跑到雯雯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雯雯他们几个叫到:“快放下,是我们的。”可飞飞没理,往他搭的桥走去。这时,旁边的家豪一把抓住飞飞的衣服,飞飞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他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的小朋友也围了过来,似乎想一起对飞飞要讨个说法。飞飞则握紧拳头、双眼睁大、咬牙切齿地说:“我要把你们都打死!”孩子们被他的话吓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第一阶段小结:

  看到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

  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另外,我认为俊俊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特征可能与成人的过多关注有关。他已习惯于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一旦别人注意他,他就会感觉被忽视,就会作出一些过激反应(包括侵犯行为)以引人注意。所以,我常常

  第二阶段:

  “我要玩这个大球”

  时间:20xx年3月18日上午9:00

  地点:操场“滚大球”运动场地

  我和孩子们站在操场上,和孩子们讨论游戏的规则,飞飞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羊角球”。这时场地上的球只剩下一个了,飞飞和亮亮同时拿到这个球。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来。飞飞大喊:“是我先拿到的。”亮亮说:“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我先拿到的。”飞飞仍大叫:“我要玩。”我轻轻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起来。”于是新亮亮用商量的口气对飞飞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地时候再给你玩,好吗?”飞飞松开拿着大球的手,我以为他同意了亮亮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他猛地抓起亮亮的胳膊狠很地咬了一口。亮亮痛得立刻松开了手,哭了起来。飞飞见状立即拿着羊角球准备玩起来。 分析:

  攻击有两种表现方式:直接攻击和替代性攻击,直接攻击是对欲攻击的对象直接予以侵害。飞飞的表现应属于这类,他的攻击性行为其攻击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而是为了得到“大球”,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我咬他,我就能得到大球。”攻击只是他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

  “他先打我的”

  时间:20xx年4月12日中午12:00

  地点:盥洗室

  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在准备入厕。男孩子有序地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队,飞飞站在伟伟后面挨得很紧。伟伟转过头对飞飞说:“飞飞,你往后面站一点行吗?”飞飞没理他,仍然贴在伟伟身身上。伟伟上完厕所拎裤子的时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挨着他的飞飞,飞飞不由分说从背后紧紧勒住伟伟的脖子,伟伟大喊:“放开我,你干吗?”我立刻走上前,一边叫飞飞松开手,一边观察着伟伟的脖子。幸好及时,要不准得出事。我问飞飞:“你为什么要勒伟伟的脖子?”飞飞理直气壮地说:“他用膀子打我。”

  分析: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具体情境和儿童的认知因素。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这些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可能缺乏社会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是对社会信息的解释出现了偏差。像飞飞这样的带有高攻击性的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常常用倾向与带着敌意的眼光去看待伙伴的行为和意向,也就是说,飞飞将别人一个无意的动作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错误的判断使他做出了错误的攻击反应。

  “我是奥特曼”

  时间:20xx年5月26日下午4:25

  地点:活动室

  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飞飞刚用雪花片插了一把“宝剑”,他的妈妈来了。我摸摸飞飞的头说:“看,妈妈来接你了。”飞飞抬起头,看着妈妈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妈妈站在门口说:“不行,赶快走!”飞飞大喊:“我要玩。”妈妈生气地说:“你再不走,我走了。”“不,我还要玩一会儿。”„„我见状立即对飞飞说:

  “妈妈回去还要做饭,我们就玩一小会儿,好吗?”飞飞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示意让飞飞的妈妈到活动室里等他一会儿,飞飞的妈妈一脸不高兴地坐在飞飞的边上。飞飞拿着他插的宝剑在冰冰身边走来走去,说:“我是奥特曼,打死你这个怪兽。”说完,他用“宝剑”刺向冰冰的胸口。“宝剑”断了,于是飞飞用手当宝剑,在冰冰身上乱打,冰冰哭着喊:“老师,他打我。”飞飞的妈妈看见冰冰哭了,站起身来,“啪啪”给了飞飞两个耳光,气愤地说;“打呀,你再打打看。”飞飞嘴巴一咧,大哭起来„„飞飞的妈妈生气地拉起飞飞的手,一边朝活动室门口走去,一边说:“看我回家怎么治你。”

  分析:

  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强,飞飞对于动画片中暴力行为的模仿以及妈妈不恰当的惩罚方式都强化了他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增加儿童攻击的消极作用。这是因为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行为榜样的性质。儿童在“适宜”的情况下,会把别人惩罚他的这些手段用来攻击他人。

  行为专项训练:由于标标小朋友与同伴交往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此,培养他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我经常让他当值日生,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勺子、分碗、分盘子;使他能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与同伴交流。

  时间:20xx年6月3日下午

  在玩结构游戏的时候,我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与同伴拼搭动物园的各种动物。他玩得很认真,而且不断变化手中的作品。快结束时,飞飞面前的玩具少了,找不到他要的积塑,就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到领桌去拿,嘴里还说“借我一块”。到了评价的时候,我请飞飞给大家讲讲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漂亮吗;他很自信地说:“是熊宝宝,漂亮!”我向全体幼儿亮出了他的作品,并表扬了飞飞懂得向别人借玩具,也表扬了借给他的几位幼儿。飞飞体验到了与人合作,对人礼貌的愉快,并在同伴中树立了好孩子的形象。

  我们发现飞飞虽然很调皮,好动,很喜欢打人,但他很喜欢讲故事,听故事。我平时会在自由时间里,让他坐在我的旁边给他讲故事。如《四个好朋友》,《小红花找朋友》,《雷锋的故事》等,并从中引导他要有礼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懂得爱护公物,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做错了事要说“对不起”。虽然他在听的时候似懂非懂的样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却也表现得不错。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到草地捡落叶,这时飞飞说:“要不我也学雷锋,去捡吧。我笑着说:“好吧,小雷锋,去捡吧。”他高高兴兴地去了,而且表现很不错。

  学期总结:

  攻击性行为指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直接破坏或攻击的行为,包括殴打、伤人、破坏物品、虐待他人或动物、抢劫等行为。在4—6岁时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等,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像飞飞这样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屡屡发生。曾经有人在某个幼儿园两个班级进行观察时发现,这种频繁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加以矫治,将不利于儿童健全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攻击性行为容易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影响伙伴关系和幼儿园、学校的教学秩序,严重的可能导致棘手的法律问题。因此,对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首先积极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攻击行为要及时地处理,防止造成更恶劣的后果。

  像飞飞一样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也许是在家里最让家长操心的孩子,是幼儿园里最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应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我们惊异地发现飞飞打人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与同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融洽起来了。在游戏中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头,而是

  一双合作和友好的手。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

  通过一学期的家园配合训练,飞飞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飞飞的转变让我深深体会到:孩子是希望,孩子是未来,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关注。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同时新的形势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艺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观察能力,善于捕捉各种教育契机,才能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成为幼儿心理的疏导者和良好个性的培育者,进而成为一名新时期优秀的幼儿教师。

以上是关于“学前教育案例分析100例”分享,想了解更多“教案”就上腾游文库(www.tengoyou.com/wenku/)

本站资源均为网友上传分享,本站仅负责分类整理,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反馈。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