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乡镇林业调研报告范文 2011乡镇林业调研报告

以下是有关于2011乡镇林业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2011乡镇林业调研报告

2011乡镇林业调研报告1

  特布洛乡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处,行政区域面积86.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27个村民小组,1505户7325人,有耕地面积11406亩,人均1.56亩。境内气候温润,土地条件优越,种植核桃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在核桃产业的发展上,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强基础、带发展、争项目、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和“打造万亩核桃之乡”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核桃经济林为突破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增收。截止目前,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其中高接换优苗木3万株,新植7万多株优质核桃,规划新植5000亩。

  一、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核桃种植现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兴特色产业的政策指引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抓机遇,立足实际,确立了“老改嫁接、新扩面积、协会运作、科学管理、延伸产业、扩大效益”的发展思路,对原有未挂果的核桃品种进行高接换优、品种改良换代,今年已改良品种3万株,以后逐年对8个村的核桃老品种全面完成更新换代工作。同时,在全乡加大核桃产业的发展力度,调运核桃优质苗木7余万株,对“一线两冀”(省道208公路沿线:渡口村—特布洛村—车哈古村、瓦曲河:瓦曲村—吾口村、拉妞河:古莫村—拉妞村—莫普村)进行补植核桃2000余亩,基本实现了8个村核桃种植原有面积的覆盖,形成了“一线两冀”的核桃产业6000亩的生产带。

  (二)核桃的发展前景。

  1、经济效益。核桃树挂果后,亩产坚果一般可达50—100公斤,并稳产高产,逐年递增,挂果周期长,管理成本相对低,经济效益高。特布洛现有的6000亩核桃,保守计算,在5—8年后,按每亩80公斤坚果,年产量近500吨,以目前市场价格,每吨8000元计算,总收入40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增收可达1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社会效益。核桃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治动脉硬化、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的功效,堪称抗氧化之“王”,具有较高的市场声誉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食用、药用功能的再发现,其市场需求量呈逐年上涨趋势。

  3、生态效益。核桃根系特别发达,十年生的树根系延深可达3米,根辐射是树冠的2—3倍,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中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种植核桃,不仅促进了林果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增收,同时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二、核桃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做法和已取得的经验

  为把我乡打造成万亩核桃基地之乡,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特色产业开发的总体要求,在县林业、扶贫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扩大面积、科学管理、延伸产业、扩大效益”的发展思路,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扎实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扩大种植规模。在过去发展地硬经济的基础上,果树种植进大田,在“量”上寻求新突破。仅去冬今春以来,先后调运优质核桃苗木近10万株,在省道208公路两侧延伸到特布洛河范围内的度口流域、特布洛流域、古莫流域、车哈古流域、拉妞流域、瓦曲流域的瓦曲、吾口等村开展新植补植,共栽植核桃达7余万株,基本实现了8个行政村核桃种植面积的全覆盖,为形成“一线两冀”的万亩核桃产业带打好了基础。

  二是抓好田间管理。总结之前经验,得出核桃要发展,管理需跟进,按一年四季不同特点和要求,采取果树的整形修剪、品种的改良换优、刨挖树盘、树下涂白、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抹梢打叉、间作除草等田间综合科学管理措施,确保了新植木苗的成活率。

  三是做好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紧抓田间管护,防止重栽轻管,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现象发生,实行“三定”(定地块、定面积、定株数),统一造册登记,并与农户签订管护协议,一年进行两次田间调查,对人为造成缺苗、死苗的严格按协议进行处罚。每一村确定一名果园管理员,专门负责果树管护。二是一手抓种植面积的扩大,一手抓品种的改良换代。通过聘请专家、组织农民技术员,对已成形的老品种进行高接换优,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效益。三是示范基地与乡村公路建设紧密结合,相互配套,相得宣彰,树种到那里,路修到那里,在建成一个产业示范带的同时,修通一条产业致富路。近两年来累计新修产业路6条24.6公里。

  四是带头示范种植。把种植规模做到最大化,凸显栽植规模的示范;采取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四旁植树、大田植树等方式,凸显种植模式的示范;发挥支部、党员及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强化科技培训,加强田间综合管理,凸显科技投入的示范;变过去政府出面、行政推动的管理模式为现在的协会出面、群众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凸显管理模式的示范;通过高接换优、科学管理、延伸产业链等措施,提高经济效益,把核桃产业培育成特布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不竭财源,凸显经济效益的示范。

  三、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化意识淡薄。部分群众和个别村社干部对发展核桃产业的思想认识模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的传统思想依然存在,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总认为应以种粮食为主,栽核桃为辅,产业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管理比较粗放。由于受传统习惯影响,大部分群众科学管理意识淡薄,不浇水、不施肥、不修剪、不防治病虫害、放任自流,粗放经营,只有量的扩张,没有质的提高。在核桃种植上不严格管理,导致幼树成活率不高,成树大小年现象严重,比如有的成年大树,收成好的一年可收入上千元,收成差的一年几乎绝收,致使挂果率不高,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

  三是技术力量薄弱。全乡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科学的核桃栽植管理技术落实难度大。

  四是缺乏核桃集散交易市场。目前核桃产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尚无专业核桃集散交易市场,营销流通渠道不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四、核桃今后发展途径及措施

  在今后的发展上,我们按照“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培育龙头,健全市场,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特色产业开发总体思路。依托州县两级林业、农技、扶贫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充分利用每年核桃高接换优的最佳时机,对我乡核桃老品种进行高接换优、品种改良换代,确保每年高接换优10000株以上,并逐年递增,力争用三年时间对老品种完成更新换代。并要利用今明2年时间,下大力气,多渠道、多方位采取措施,实现8个村核桃种植的全覆盖,通过1—2年的努力,新植5000亩(主要在“一线两冀”省道208公路沿线:渡口村—特布洛村—车哈古村、瓦曲河:瓦曲村—吾口村、拉妞河:古莫村—拉妞村—莫普村,),把核桃产业培育成为特布洛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不竭财源,打造“万亩核桃之乡”,为此在今后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发展环境

  1、鼓励个人、集体有偿转让、承包土地,以联营、入股等形式发展核桃,实行“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 明确提出稳定山林权属关系:一是继续保护林业“两山”责任制,经营权坚持70年不变;二是对发展起来的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实行保护政策;三是提出鼓励各种组织和法人以各种形式发展核桃产业。2011年以来,林改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极大地促进了全乡核桃产业的发展。

  2、鼓励农户在适宜地块内种植核桃。

  3、允许部门、集体单位与村组联合开发规模化种植核桃。

  4、充分利用省列干果基地、以工代赈林业项目、扶贫攻坚绿色工程等各级林业重点项目扶持农户发展核桃。

  5、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绿化造林、农业开发项目中,优先规划安排核桃树种植。

  6、要求干部职工和单位结对帮扶主持贫困户高标准种植核桃。

  7、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到特布洛发展种植核桃。

  (二)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在组织领导层面,制定核桃经济林发展规划,定编定岗成立核桃经济林办公室。在责任机制上,确定乡、村、社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乡党委领导班子领导分布包点建立示范基地,乡政府与各村社签订发展目标责任书,村组干部带头示范,以点带面,快速推进。资金面上,积极争取州、县有关部门支持,乡、村两级财政要向核桃产业倾斜,用于干果经济林的栽植和管护。同时,要大力整合林业、水利、扶贫、开发、交通等方面项目,改善核桃发展区域的水利、交通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力支持核桃经济林产业发展。同时将核桃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核桃经济林目标责任考核细则》,量化任务,确定分值,逐项打分,综合排名,并在全乡通报考核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奖励优秀种植大户和优秀村委会。

  (三) 强化科技,提高种植和管理水平

  1、大力推广和普及科学栽培、管理和嫁接技术,在实践中总结“八个一”的种植方法,即选一株一级苗,选取一块好地,挖一个1m的种植塘,施一担20kg农家肥,浇一水挑,盖一块地膜,围一个草笼,每年抚育管理一次,核桃种植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四个一”的抚育措施,即年一次科学追肥,一套合理的果粮间作措施,年一次统防,年一次修剪,使核桃早实丰产。可以采取林草、林粮间作以及林下养鸡等混农经营模式,实现以耕代抚、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目标,有效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

  2、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核桃嫁接培育由过去单一的多年生就地砧方块芽接发展到现在的1—2年生实生砧室内嫁接、室外田间移植培育技术,大大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出圃率,缩短了育苗时间,核桃产业建设要立足于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发展的贡献率,坚持用现代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来建设发展核桃产,以便提高核桃产业的科技含量。

  3、制定核桃种植及抚育管理技术方案,固定专业技术人员,送科技进村入户,探索一种适合特布洛核桃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

  (四)、政府引导,林工贸相结合

  依据特布洛乡的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实现全乡的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支撑。解决分散经营和小规模生产,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大户承包,鼓励农户联营。广辟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扩大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同时以政府提供配套服务和培育龙头企业的带动,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走林工贸一体化的路子,开展核桃精深加工,提高核桃产品附加值,提高核桃的综合利用率,极大的推动了特布洛乡核桃的产业化发展。

  (五) 加强对现有核桃树的科学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苗木生长发育,必须对现有核桃树进行科学管理。核桃苗种植后2年内进行栽后管理,种植2年后进行土壤管理和肥水管理。

  1、栽后管理:核桃苗栽植后要从浇水、防止人畜危害、追肥、锄草、防止病虫害、除萌、定干、防寒8个方面进行管理,即:一是定植时浇足定根水并用地膜覆盖,经常观察,若干旱缺水,要及时浇水保苗;二是在苗木周围设防护笼,防止损害;三是6—7月在苗木10cm左右穴状施一次复合肥,每株施肥量50g;四是及时清除苗木周围的杂草,促进苗木成活、生长;五是定植塘积水的要及时排水,发现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要进行综合防治;六是及时抹除嫁接口下沾木新枝;七是培养良好的树形,确定合理的定干高度;八是对冬季霜冻严重的地区要进行苗木防寒,防止苗木冻害。

  2、林粮间作:实行混农种植、混桑种植、林粮间作,对提高核桃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户在对玉米、小麦、豆子、烤烟、桑树等进行翻耕、锄草、灌水、施肥的同时,也使核桃树生长健壮,做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

  3、翻耕:未进行间作的核桃树要进行耕翻,不能荒芜,否则会导致核桃树长势和产量下降。耕翻每年2次,立春前1次,秋季八、九月1次。翻耕深度30—40cm,树冠外围宜深,树盘附近宜浅。不具备翻耕条件的,可在核桃树盘附近进行人工翻耕,以达到消除杂草,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4、合理施肥,适时浇灌:核桃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进入盛果期以后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给,有些养分在土壤中缺乏,需要施肥补充。无论幼树、初果树、盛果树、衰老树都要以施农家肥为主,幼树施氮肥为主,初果树、盛果树、衰老树增施磷、钾肥或复合肥。施肥次数每年2—3次,第一次施肥在立秋前后进行,穴施氮肥,施后灌水;第二次在6—7月进入雨季时进行,穴施复合肥为主;第三次在秋季结合翻耕土壤进行环状施肥,以农家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根据树龄大小和种植地块的土壤厚度、肥力状况确定。

  5、防治病虫害:近几年,核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核桃豹纹木蠹蛾、核桃炭阻病等病虫害在个别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造成树势衰弱、落果、核桃仁干瘪,大大降低了核桃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研究,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核桃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一是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改善核桃园环境条件,加强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二是推广营林技术措施,采用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三是尽量使用低毒化学农药,减少污染,保证核桃质量。

  (六) 坚决贯彻“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经营发展思想

  1、把好“种苗关”。对于核桃种植所需苗木,必须加强管理,严禁没有通过评审的、不合格的、未经区域试验的品种或无检疫证明的苗木进入核桃种植地。

  2、把好“栽植关”。核桃种植实行领导亲自挂帅,林业站技术员包干负责到底的办法,集中管理植苗和跟踪管护等工序,工程技术人员来回巡查栽植质量。

  3、把好“管理关”。植苗造林结束后,及时制定管护措施和村规民约,并及时核发林权证,宣传和落实“谁种谁管谁受益”的政策,落实管护责任。

  4、把好“资金管理关”。把核桃工程项目资金视为“高压线”,严格按照政策使用和运行。实行“专款专用、专户专账、封帐运行”的办法,认真对待工程项目资金报账制度。完备各种手续和程序,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2011乡镇林业调研报告2

  近年来,大云镇工业得益于我县的招商引资的力度、得益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得益于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电声、轻纺服装、五金机械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前大云镇全镇共有各类企业2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60家。自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镇的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同时也催生了企业“危机中求转机”的意识,加快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镇的企业在20xx年度却实现了投入、效益、利税的历史新高,多项工业经济指标在全县都名列前茅。但今年以来,我镇的企业在效益、利税等方面较去年相比却出现了下滑,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情况,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我镇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分6个组对大云镇现有规上企业26家和准备新进规上2家企业进行了为其2天的走访调研,了解20xx年第一季度企业生产、销售状况和第二季度的预期目标,以及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企业主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对企业目前运行的情况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寻找出路,提升效益。

  一、目前全镇规上企业的总体运行情况

  根据科学的统计学原理,按照行业选取28家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其中电子行业企业10家,纺织行业企业5家,新型材料行业企业9家,其他行业企业2家,准备进规上企业2家。通过对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能耗等方面第一季度的数据采集和第二季度的情况预测,分析企业的整体运行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28家企业总量指标有所增长

  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30336万元,增长27.71%。预计二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41449万元,预计上半年合计71785万元,比去年同期56090万元增加15695万元,同比增长27.98%。其中:出口产品交货值33611万元,同比增长16.65%;新产品产值38976万元,同比增长29.96%。

  (二)28家企业效益指标有所下滑

  一季度完成(1)销售收入28806万元,预计二季度完成销售收入40408万元,预计上半年合计69214万元,比去年同期48544万元增加20670万元,同比增长42.58%。(2)利税总额一季度完成2140万元,预计二季度2923万元,预计上半年合计5063万元,同比减少26.62%,其中:利润总额一季度完成1482万元,预计二季度2155万元预计上半年合计3637万元,同比减少26.54%。

  (三)28家企业节能降耗形势严峻

  一季度耗能3794吨(标准煤),预计二季度耗能4373吨(标准煤),预计上半年合计耗能8167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耗能6689吨标准煤增加1478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10%。其中电子行业耗能838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4.23%;纺织服装业耗能1440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0.31%;新型材料耗能3232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8.71%;其他行业耗能262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61%;准备新进规上企业耗能34.17吨(标准煤)。其中浙江荣丰纸业有限公司耗能最多,一季度耗能1270吨(标准煤),预计二季度1300吨(标准煤),预计上半年耗能2570吨(标准煤),虽相比同期下降1.15%,但是工业总量,效益同期相比却分别下降43.51%、85.45%。节能形势十分严峻,降耗任务十分艰巨。

  二、当前企业运行情况原因分析

  企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都有明显提升;企业订单增多,二季度预期明显好于一季度。28家企业中销售收入环比增长40.78%,利税总额环比增长36.55%其中利润总额环比增长45.42%。分析制约企业更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品的价格没有上涨。28家企业中有色金属类制品提高20%左右(如、荣丰纸业公司原材料木浆与去年相比提高一倍之多),劳动成本提高在15%左右。在调研28家企业中预计上半年有10家亏损,亏损额高达612.6万元。

  (二)劳动力成本增加、用工难,造成企业成本增加。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回暖,企业用工量激增,导致用工出现短缺。还有劳动最低工资的上调,这些对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冲击很大,很多企业的生产线都没有充分运作,产能都没有充分发挥。

  (三)金融政策的宏观影响。今年国家为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分膨胀,在金融政策上出现调整。从2019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企业财务费用增加,尤其对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20xx年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为使我镇的企业能够真正摆脱经济危机影响,实现本质的飞跃,也为了我镇的工业经济能更上一层楼,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企业和政府都应该积极努力,思考发展对策。

  (一)从企业层面上,采取的对策措施有:

  1、企业销售方式的转变:全出口型企业开始逐步转型,由原来的100%产品外销向现在的产品内外销相结合转变,出口单一型企业开始开拓其他市场。如恒科实业和善银科技的产品更是打进了上海世博会。

  2、选择性接订单:今年我国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为避免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目前企业对此应有预见性,尽量采取有选择的接单方式,控制接单时间,尽量与信誉良好、资金运作顺畅的客户进行贸易。

  3、企业产品结构的转变:由生产传统的产品向生产精密机械、节能产品转型。转型升级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4、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创自身名牌:如恒丰包装、恒科实业,目前产品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企业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品牌的创建工作正在平稳开展。通过自身的品牌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的销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5、增加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务成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科学规划职工职业生涯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形式。

  (二)从政府部门层面上,采取的对策措施有:

  1、企业在做好自身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基础上,大云镇政府部门也积极注重扶持,规上企业的成长,特别是对部分规模以上的重点企业,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企业制度,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主研究对策,谋求发展,走出困境,共渡难关。

  2、企业靠自身力量走向国际市场与大、中型企业合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要真正建立合作关系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我镇与市级、县级有关商务、科技等部门积极联系,大力推介大、中型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帮助搭建企业走向国际化销售网络的平台。

  3、兴起招商引资新高潮。进一步健全招商推进机制,明确招商主攻方向,围绕电子信息、五金机械、机电制造三大产业,有针对性地实施招商,盯住重点项目和重点客商,积极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今年以来已经多次在上海、广东等地召开招商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一季度内外资的引进都超额完成任务。

  4、兴起工业投入新高潮。继续抓好服务企业工作,做到务实服务、全天服务、高效服务和全程服务。全力以赴抓重点项目推进,年内确保千万元以上新建项目开工14个,以新项目的启动带动整个工业投入,力争完成5.5亿元的目标任务。

  5、兴起工业园区建设新高潮。继续加大工业园区硬件建设的工作力度,在今年完成工业区一路二桥建设,污水管网支线三期完成;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力度,做好大云村曹家自然村农户拆迁工作,实现新增扩容600亩,力争工业园区全年基础设施投入完成2019万元的目标任务。

  6、继续抓好节约集约和土地复垦工作。在目前土地指标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利用现有企业的存量厂房,着力引进租赁企业,继续深挖潜力,积极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块、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中。

2011乡镇林业调研报告3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XX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00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00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 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以上是关于“2011乡镇林业调研报告”分享,想了解更多“述职报告”就上腾游文库(www.tengoyou.com/wenku/)

本站资源均为网友上传分享,本站仅负责分类整理,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反馈。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