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有关于副乡镇长驻村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副乡镇长驻村调研报告1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杜村镇匡家庄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匡家庄村现状
(一)村情概况
匡家庄村,位于胶州市西部,距杜村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寺后村,南靠大郐家沟村,西接吕家大村,北毗肖家洼村。全村共有110户,335口人,党员15名,低保户9户。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2.5亩。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20__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20__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20__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带动作用。
(二)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运出租业,这些业户在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从87年的人均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8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9868元。全村80%的户有电话,电视拥有率达90%。村庄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村的统一规化,房屋宽敞整齐,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二、匡家庄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匡家庄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匡家庄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匡家庄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三、匡家庄村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匡家庄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匡家庄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匡家庄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四、下步工作计划
匡家庄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庄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另外一定要紧紧抓住“明山岭”开发建设的契机,做好大文章。
(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在村南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
(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四)针对受土地规划影响制约村庄发展空间的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积极争取能给村庄调整一些建设用地,给村庄以发展空间。这个问题牵扯国家政策,难度很大,所以要尽己所能努力争取。
下乡驻村调研报告范文拓展:下乡住村调研报告
因工作需要,我于20__年10月29日被县委组织部调至杨村镇担任党委书记一职,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延续上一任党委书记的工作,继续到北冶村下乡住村包村帮助农民增收。从20__年10月31日在杨村正式开始工作至今,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先后10次利用12天时间到北冶下乡住村,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参加集体劳动、调研设施农业、查看卫生状况、慰问困难群众、看望小学师生、与房东拉家常,对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民情民风作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北冶村是一个距陵川县城25公里、位于杨村镇东北部4公里的小山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发展比较缓慢。全村有105户、365人(其中非农人口55人),耕地663亩,林地144亩,人均耕地2.1亩。村中山地多,大面积耕地少,不适合机械作业。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属纯农业型村庄。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渠道:一是传统种植业,种植豆类、玉米等粮食作物,年产量稳定在300吨左右,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二是畜牧养殖业,以养猪、养鸡等传统养殖为主,20__年底,全村共有养殖户8户,其中1户养羊,存栏不足100只、5户养猪,存栏20—100头不等、1户散养土鸡,存栏300余只、1户散养野鸡,200只左右,规模都不大;三是村民外出务工,村上的青壮劳力一半以上都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挣钱。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北冶村发展仍然十分滞后,20__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967元,20__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60元,较上年增长20%。支部阵地面积不大,但功能基本齐备,农村环境整体不错,但无固定垃圾堆放点,村中心河道被群众垃圾掩盖,急需清理。
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住村期间,我通过观察,从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这个村子通过传统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基本可以满足家庭日常支出,但离宽裕型小康家庭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1、传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低。由于该村长期处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所有耕地仍然面临着“靠天吃饭”的局面,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加之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投入和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我们镇机关包村干部所包的4家农户,农产品均主要用于自给自足,收入微薄,年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一遇有天灾人祸,收入更少,甚至可能入不敷出。我所包的一户困难户叫宋先花,是一户低保户,今年已经82岁了,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典型的有病返贫,虽然有低保,也参加了新农合,办了慢性病卡,但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女儿也已50多岁,身体也不太好,只能照顾好自己,家里的农事全靠女儿女婿二人担当,每年的粮食除自给外,剩余的卖掉供养子女上学,基本属于入不敷出。
2、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技术匮乏,产业起步难。通过在村里走访、召开座谈会,我发现大部分村民的创业积极性很高,但苦于缺少资金和技术,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有6户村民想依靠小额贷款来起步发展养殖业,但由于村集体存在历史欠账,信用社贷款不予扶持,导致村民连小额贷款也没有保障。村上的几个养殖户规模小,长期以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养殖技术的匮乏也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使“一村一品”难以做大做强。
3、村民思想观念守旧,综合素质低。住村期间,我发现村上的党员干部年龄结构老化,11名党员平均年龄56岁,村小能人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村支书 “轮流坐庄”,党员干部存在派性,久而久之,形成了无创新、不发展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通过与村民谈心,我发现“只要能致富,不惜出力气”成为北冶村绝大多数人的愿望。愿望虽强烈,但信息闭塞导致思想守旧。人口少,年轻的劳动力也少,附近大型厂矿企业仅有关岭山煤矿1家,全村务工人员大部分都在外地打零工,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只靠体力劳动挣钱,工资收入也较低。
三、帮扶思路及措施
20__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要实现翻一番,达到9000元,贫困县区也要达到6800元。为达到这一目标,从去年到今年,我带领包村干部多次到村开展帮扶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和两委干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共同确定了北冶村今后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翻两番”;基本原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整种养结构,农民愿意种什么、养什么,我们就引导什么、扶持什么、发展什么”。具体要抓好四大产业发展,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化增收格局,切实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真正实现“经济收入翻番、基层组织进位”的目标。
第一个方面,抓好“一项工程、二个园区、三项基础、四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1、“一项工程”:即荒山造地工程
第一次到北冶下乡住村时,村干部就提出了这个工程设想,群众也非常支持,但立项时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我和有关部门协调之后,该工程得以实施,目前进展顺利。工程总造地面积160亩,完工后,将作为该村的集体土地用于产业的发展和土地流转使用。
2、“二个园区”:即大棚种植园区和特色养殖园区
在村内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和养殖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参与等形式,促进集中连片发展食用菌大棚种植园区和特色养殖园区,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结合村上的实际情况,先期利用荒山造出的部分土地新建了10栋食用菌大棚,目前2栋大棚主体已建成。这一项目的实施可带动10个农户进行食用菌的养殖,并可解决30余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今年的生猪养殖也已从去年的6户扩大至9户,全村的生猪养殖规模达到了500余头,年出栏可达到1200头以上。
3、“三项基础”:即街巷绿化亮化、河道整治、环境整治三项基础设施
去年到村上的时候,街巷硬化工程正在进行扫尾,考虑到该村的后续配套建设,通过和农业部门协调,北冶村被列为20__年的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今年将在去年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对主要街道实行绿化和亮化,目前正在和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树苗和路灯。另外,为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把整治村中河道也作为了今年的一项重点工程。目前河道治理工程已在县水利局立项,准备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就可完工。同时,结合我县开展的“城乡环境整治年”活动,帮助该村建立了专门的环卫清运队,规范了垃圾堆放点,对村内环境定期进行清扫,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的整洁。
4、“四大产业”:即突出抓好特色高效农业、畜牧养殖业、林果经济产业、劳务输出产业
一是做大特色高效农业。坚持思想发动、政策扶持、典型示范、技术服务、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思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发展食用菌大棚种养,争取五年建成100栋大棚,达到户均一栋的规模。同时协调杨村信用社加大对农民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增加信贷品种,延长信贷期限,扩大信贷范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稳定致富的能力。
二是做强畜牧养殖业。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集约化饲养,按照“一村一品”的养殖业规划,以建设规模养殖场为载体,大力发展饲养产业。积极引导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养殖产业,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改造养殖场,集中建设1个规模养殖区。同时邀请畜牧部门的专家举办畜牧兽医知识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示范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强养殖重点户和散养户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水平,从而带动全村畜牧业上规模。
三是做优林果经济业。号召全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荒山荒坡绿化,发展核桃经济林和优质水果林,提高林果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以林果加工、贮藏、营销为一条龙,逐步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是做活劳务输出业。以推进全民创业为方向,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把劳务经济作为群众增收的另一个渠道,确保村上用工信息到户、到人,实现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确保“人人能就业,个个能上岗”。
第二个方面,抓好“强班子、调结构、提素质、创先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结合北冶村组织软弱的实际,我决定下派一名有热情、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在去年10月份,下派了懂食用菌种养技术的大学生村官秦艳伟到村任职,并在年底的支部换届中全票当选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工作以来,得到了党员群众和上级组织的认可;新当选的村委主任常书文是个老同志,有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在村子里有一定威信。目前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支村两委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从参加集体义务劳动和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活动来看,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加强。
二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通过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增强了党性修养,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在产业发展上,党员干部积极性很高。下一步将从发展年轻党员入手,加大入党积极分子的筛选和培养力度。以党员培训为重点,强化党员技能,提升党员“双带”本领,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是形成争创先进合力。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通过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支部制定的转化升级方案,利用2—3年的时间,变“一般支部”为“先进支部”,争取早日升级进位。
四、几点思考
1、住村包村是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途径。平时领导干部下乡调研,安排的考察点密集,时间短,而住村包村时间长,能够充分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基层真实的情况。在住村期间,我直接与农民群众交流,听到了农民群众的真心话,了解到了一些平时不易看到的真实情况,体会到了农村的真实生活,为思考工作、谋划发展、制定决策提供了第一感受和第一手资料。
2、住村包村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说: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因此,我每次到村上,都吃住在农民家中,集中在村里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谈,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真实感情,感受到了农民群众对中央和省、市委惠民措施的称赞,看到了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住村这种形式和渠道,有助于我们领导干部加强与群众的联系。
3、住村包村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住村,在谋发展、做决策时,更加坚定和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我市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思考工作、部署工作、指导工作时,一定要运用好统筹兼顾这个方法,综合掌握和考虑各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山区、对落后农村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在帮助这些地方增强“造血”功能的同时,继续加大“输血”力度,加大投入,增强这些地方的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山区农村与全市、全省同步发展。
4、住村包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转变干部作风,行动在基层,只有在群众中开展工作,才能锤炼出过硬的工作作风。住村包村能够进一步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工作效能,只要真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真诚面对群众的诉求,真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副乡镇长驻村调研报告2
按照县委进村入户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粮食局驻***村工作组深入农户走访、座谈和调研,积极探讨引领帮扶村民致富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联户村基本情况
***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78户960口人,耕地面积2560亩,人均2.67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农民收入主要依托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驻地现有一处中外合资“***加工厂”,从业人员380多人,全村年人均收入近8000元。
二、调查了解到的主要情况和问题
1.群众最满意的是: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结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
2.群众最关心的是: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三农”问题。
3.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高效农业、新上项目缺乏资金和技术,希望能加大小额贴息贷款力度。
4.群众最希望精神文化方面提供的服务是:开通远程网络服务,完善农家书屋,多增加一些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农业科技下乡服务。
5.群众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是:种植经济作物、扩大外出务工范围,增加经济收入。
6.群众对干部思想作风上的要求是:结合当地实际,谋划更好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道路。
7.群众对党和政府最大的期望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在支农惠农政策方面加大力度。
8.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障碍是: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存在一定的’等靠观念和小富即满思想,表现为致富的动力不足,信心不足,闯劲不足,还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培育新型农民的任务比较艰巨。
三、下步打算和建议
1.坚持思想推动理念,确保“双联”工作“不掉队”。加强思想宣传,破除小富即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观念,打造永不满足、积极进取、全民创业的氛围。
2.坚持真抓实干作风,确保“双联”工作“不打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设身处地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帮助引导群众利用政策致富、利用自身优势致富、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致富,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3.坚持立足长远目标,确保“双联”工作“不断档”。帮助村里制订发展规划,提升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先富带后富,以户带村,实现整体推进、全民致富的目标。
4.坚持因地制宜策略,确保“双联”工作“不走样”。与村委班子共同研究对策,把转型跨越发展,建立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基础上,研究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加强村民致富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及土地流转和规模化发展规划等,确保“双联”工作取得实效。
副乡镇长驻村调研报告3
按照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印发〈市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局联系帮扶镇村。通过了解,初步了解了村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后方,与毗邻,距离市城区7公里,有7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262户、875人,其中党员26人,土地面积629亩,已建成水泥村道路1.9公里。农业产业主要有啤酒桃600亩;柚子150亩;枇杷200亩;成立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
二、存在的`问题
1、村产业结构不足,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太清。
2、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需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
3、村庄基础设施差,全村主要是散居形式,新农村建设滞后。
三、帮扶措施及目标
1、帮助村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协调帮助完善村办公室硬件、软件和文化设施建设。
2、以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帮助产业发展,培养农村经济发展增收致富带头人。
3、帮扶、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慰问贫困家庭,加强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特殊人群管理、平安村创建的指导。
副乡镇长驻村调研报告4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杜村镇匡家庄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匡家庄村现状
(一)村情概况
匡家庄村,位于胶州市西部,距杜村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寺后村,南靠大郐家沟村,西接吕家大村,北毗肖家洼村。全村共有110户,335口人,党员15名,低保户9户。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2.5亩。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20xx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20xx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20xx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带动作用。
(二)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运出租业,这些业户在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从87年的人均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8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9868元。全村80%的户有电话,电视拥有率达90%。村庄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村的统一规化,房屋宽敞整齐,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二、匡家庄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匡家庄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匡家庄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匡家庄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三、匡家庄村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匡家庄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匡家庄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匡家庄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四、下步工作计划
匡家庄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庄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另外一定要紧紧抓住“明山岭”开发建设的契机,做好大文章。
(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在村南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
(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四)针对受土地规划影响制约村庄发展空间的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积极争取能给村庄调整一些建设用地,给村庄以发展空间。这个问题牵扯国家政策,难度很大,所以要尽己所能努力争取。
下乡驻村调研报告范文拓展:下乡住村调研报告
因工作需要,我于20xx年10月29日被县委组织部调至杨村镇担任党委书记一职,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延续上一任党委书记的工作,继续到北冶村下乡住村包村帮助农民增收。从20xx年10月31日在杨村正式开始工作至今,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先后10次利用12天时间到北冶下乡住村,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参加集体劳动、调研设施农业、查看卫生状况、慰问困难群众、看望小学师生、与房东拉家常,对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民情民风作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北冶村是一个距陵川县城25公里、位于杨村镇东北部4公里的小山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发展比较缓慢。全村有105户、365人(其中非农人口55人),耕地663亩,林地144亩,人均耕地2.1亩。村中山地多,大面积耕地少,不适合机械作业。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属纯农业型村庄。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渠道:一是传统种植业,种植豆类、玉米等粮食作物,年产量稳定在300吨左右,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二是畜牧养殖业,以养猪、养鸡等传统养殖为主,20xx年底,全村共有养殖户8户,其中1户养羊,存栏不足100只、5户养猪,存栏20—100头不等、1户散养土鸡,存栏300余只、1户散养野鸡,200只左右,规模都不大;三是村民外出务工,村上的青壮劳力一半以上都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挣钱。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北冶村发展仍然十分滞后,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967元,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60元,较上年增长20%。支部阵地面积不大,但功能基本齐备,农村环境整体不错,但无固定垃圾堆放点,村中心河道被群众垃圾掩盖,急需清理。
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住村期间,我通过观察,从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这个村子通过传统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基本可以满足家庭日常支出,但离宽裕型小康家庭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1、传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低。由于该村长期处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所有耕地仍然面临着“靠天吃饭”的局面,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加之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投入和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我们镇机关包村干部所包的4家农户,农产品均主要用于自给自足,收入微薄,年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一遇有天灾人祸,收入更少,甚至可能入不敷出。我所包的一户困难户叫宋先花,是一户低保户,今年已经82岁了,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典型的有病返贫,虽然有低保,也参加了新农合,办了慢性病卡,但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女儿也已50多岁,身体也不太好,只能照顾好自己,家里的农事全靠女儿女婿二人担当,每年的粮食除自给外,剩余的卖掉供养子女上学,基本属于入不敷出。
2、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技术匮乏,产业起步难。通过在村里走访、召开座谈会,我发现大部分村民的创业积极性很高,但苦于缺少资金和技术,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有6户村民想依靠小额贷款来起步发展养殖业,但由于村集体存在历史欠账,信用社贷款不予扶持,导致村民连小额贷款也没有保障。村上的几个养殖户规模小,长期以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养殖技术的匮乏也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使“一村一品”难以做大做强。
3、村民思想观念守旧,综合素质低。住村期间,我发现村上的党员干部年龄结构老化,11名党员平均年龄56岁,村小能人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村支书 “轮流坐庄”,党员干部存在派性,久而久之,形成了无创新、不发展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通过与村民谈心,我发现“只要能致富,不惜出力气”成为北冶村绝大多数人的愿望。愿望虽强烈,但信息闭塞导致思想守旧。人口少,年轻的劳动力也少,附近大型厂矿企业仅有关岭山煤矿1家,全村务工人员大部分都在外地打零工,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只靠体力劳动挣钱,工资收入也较低。
三、帮扶思路及措施
20xx年是实施“”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到“”期末,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要实现翻一番,达到9000元,贫困县区也要达到6800元。为达到这一目标,从去年到今年,我带领包村干部多次到村开展帮扶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和两委干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共同确定了北冶村今后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翻两番”;基本原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整种养结构,农民愿意种什么、养什么,我们就引导什么、扶持什么、发展什么”。具体要抓好四大产业发展,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化增收格局,切实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真正实现“经济收入翻番、基层组织进位”的目标。
第一个方面,抓好“一项工程、二个园区、三项基础、四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1、“一项工程”:即荒山造地工程
第一次到北冶下乡住村时,村干部就提出了这个工程设想,群众也非常支持,但立项时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我和有关部门协调之后,该工程得以实施,目前进展顺利。工程总造地面积160亩,完工后,将作为该村的集体土地用于产业的发展和土地流转使用。
2、“二个园区”:即大棚种植园区和特色养殖园区
在村内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和养殖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参与等形式,促进集中连片发展食用菌大棚种植园区和特色养殖园区,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结合村上的实际情况,先期利用荒山造出的部分土地新建了10栋食用菌大棚,目前2栋大棚主体已建成。这一项目的实施可带动10个农户进行食用菌的养殖,并可解决30余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今年的生猪养殖也已从去年的6户扩大至9户,全村的生猪养殖规模达到了500余头,年出栏可达到1200头以上。
3、“三项基础”:即街巷绿化亮化、河道整治、环境整治三项基础设施
去年到村上的时候,街巷硬化工程正在进行扫尾,考虑到该村的后续配套建设,通过和农业部门协调,北冶村被列为20xx年的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今年将在去年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对主要街道实行绿化和亮化,目前正在和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树苗和路灯。另外,为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把整治村中河道也作为了今年的一项重点工程。目前河道治理工程已在县水利局立项,准备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就可完工。同时,结合我县开展的“城乡环境整治年”活动,帮助该村建立了专门的环卫清运队,规范了垃圾堆放点,对村内环境定期进行清扫,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的整洁。
4、“四大产业”:即突出抓好特色高效农业、畜牧养殖业、林果经济产业、劳务输出产业
一是做大特色高效农业。坚持思想发动、政策扶持、典型示范、技术服务、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思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发展食用菌大棚种养,争取五年建成100栋大棚,达到户均一栋的规模。同时协调杨村信用社加大对农民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增加信贷品种,延长信贷期限,扩大信贷范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稳定致富的能力。
二是做强畜牧养殖业。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集约化饲养,按照“一村一品”的养殖业规划,以建设规模养殖场为载体,大力发展饲养产业。积极引导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养殖产业,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改造养殖场,集中建设1个规模养殖区。同时邀请畜牧部门的专家举办畜牧兽医知识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示范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强养殖重点户和散养户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水平,从而带动全村畜牧业上规模。
三是做优林果经济业。号召全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荒山荒坡绿化,发展核桃经济林和优质水果林,提高林果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以林果加工、贮藏、营销为一条龙,逐步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是做活劳务输出业。以推进全民创业为方向,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把劳务经济作为群众增收的另一个渠道,确保村上用工信息到户、到人,实现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确保“人人能就业,个个能上岗”。
第二个方面,抓好“强班子、调结构、提素质、创先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结合北冶村组织软弱的实际,我决定下派一名有热情、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在去年10月份,下派了懂食用菌种养技术的大学生村官秦艳伟到村任职,并在年底的支部换届中全票当选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工作以来,得到了党员群众和上级组织的认可;新当选的村委主任常书文是个老同志,有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在村子里有一定威信。目前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支村两委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从参加集体义务劳动和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活动来看,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加强。
二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通过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增强了党性修养,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在产业发展上,党员干部积极性很高。下一步将从发展年轻党员入手,加大入党积极分子的筛选和培养力度。以党员培训为重点,强化党员技能,提升党员“双带”本领,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是形成争创先进合力。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通过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支部制定的转化升级方案,利用2—3年的时间,变“一般支部”为“先进支部”,争取早日升级进位。
四、几点思考
1、住村包村是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途径。平时领导干部下乡调研,安排的考察点密集,时间短,而住村包村时间长,能够充分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基层真实的情况。在住村期间,我直接与农民群众交流,听到了农民群众的真心话,了解到了一些平时不易看到的真实情况,体会到了农村的真实生活,为思考工作、谋划发展、制定决策提供了第一感受和第一手资料。
2、住村包村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说: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因此,我每次到村上,都吃住在农民家中,集中在村里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谈,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真实感情,感受到了农民群众对中央和省、市委惠民措施的称赞,看到了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住村这种形式和渠道,有助于我们领导干部加强与群众的联系。
3、住村包村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住村,在谋发展、做决策时,更加坚定和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我市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思考工作、部署工作、指导工作时,一定要运用好统筹兼顾这个方法,综合掌握和考虑各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山区、对落后农村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在帮助这些地方增强“造血”功能的同时,继续加大“输血”力度,加大投入,增强这些地方的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山区农村与全市、全省同步发展。
4、住村包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转变干部作风,行动在基层,只有在群众中开展工作,才能锤炼出过硬的工作作风。住村包村能够进一步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工作效能,只要真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真诚面对群众的诉求,真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副乡镇长驻村调研报告5
xx村距县城45公里,是县纪委监察局定点扶贫村。晚上9:30到达xx村后,我选择了到村委委员家中休息。晚上,在其家中和部分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第二天一早,又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部分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大家就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座谈会后,参观了刚刚投资110万元建成的100亩核桃树育苗基地,对xx村整体建设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将我本人此次调研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拐儿镇南部,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全村1012人,国土面积9600亩,耕地面积2400亩,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农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产量较高,经济作物种植主要为核桃树,核桃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是xx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已栽植核桃树1600亩,5.2万株,人均1.5亩。20xx年全村共销售核桃6万斤,总收入50余万元。xx村所处的九龙岗万亩核桃园已初具规模,核桃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二、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提到了许多当前村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包括水利、文化、卫生、禁牧、核桃产业、农村合作医疗、宅基地审批等各个方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是农村合作医疗问题。村民反映村卫生所药品价格高,除报销下来的药价费用后比在县城药店买同一种药的价格还高,政策落实存在偏差,农民没有得到实惠。
二是水利设施问题。xx村由于村集体资金短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饮用水只能从外地挑、拉,村里一半人口存在饮水困难。同时,由于核桃基地、河滩地的蓄水灌溉等水利设施跟不上,直接影响了核桃基地建设。
三是道路硬化问题。近年来,xx村核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核桃园道路大都是土路,大型机械上不去,生产不方便,严重制约着核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村里原先的水泥路面损毁比较严重,到处坑坑洼洼,急需修补。
四是核桃园管理问题。村民反映,由于缺乏核桃树管理技术,许多核桃树出现了“黑皮”病,有些已经枯萎死亡,急需科技下乡和技术培训。
五是林牧矛盾问题。xx村核桃产业发展起来才二三年时间,核桃树大部分都是二三年的幼苗,村里有二三户人家养羊(数量在150只左右),上山放牧时羊经常对核桃苗进行啃咬,导致核桃幼苗死亡情况比较严重,需实施禁牧或固定规范养殖放牧区域。
六是文化活动场所缺乏。xx村人口较多,但村里文化设施陈旧,没有一个专门供群众进行文化娱乐的场所,农民文化活动类型少,文化活动单一。
七是移动基站信号不稳。xx村有移动一个基站,由于设备故障的原因,特别是经常出现遇到雷雨天气停电后不能再启动,信号间断的现象。
八是村民宅基地审批价格高。村民反映村里宅基地审批价格过高,一块宅基地达到了3.8万元,由于村民经济能力普遍比较有限,对村民而言已经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村里存在三代人住在一个院落的情况)。
三、解决措施
由于村民反映的问题纷繁复杂,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在召开座谈会的过程中,我本着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安排县纪委工作人员协调联系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核实,确保村民反映的问题得到全面落实。
一、关于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已责成县卫生局立即进行调查核实,一周之内拿出调研结果。同时,下一步准备和县卫生局、药监局等部门协调,一方面严把进药渠道关,确保药品质量,使农民吃上放心药;另一方面建议卫生部门利用科技手段,为乡镇卫生所配备条码机,对销药记录进行登记,使农民在买药时对药品价格明明白白。
二、关于修建水利设施问题,已安排县监察局副局长刘宪江同志和县水利局协调联系,争取列入今年县农田水利配套建设项目,为xx村核桃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关于核桃园道路硬化和村道路硬化问题,力争到市交通局申请一笔专项资金,结合今年全县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项目,解决好xx村的核桃园道路和村道路硬化问题。
四、关于核桃技术培训问题,要求xx村要抓紧时间成立核桃树技术管理专业服务队,对核桃树进行综合管护。
五、关于林木矛盾问题,建议xx村一方面及时和养羊户进行协调沟通,摆明利害,讲清道理;另一方面要抓紧对此问题的研究,召开村委会或村民代表会,倾听群众意见,通过采取禁牧或专门规划养殖放牧区等方式,妥善解决好此问题。
六、关于文化场所建设问题,已安排由村集体和拐儿镇政府自筹一部分资金,借助农村文化场所建设的契机,从村委大院中腾出两个房间,为村民购置些象棋、麻将等娱乐设施,满足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七、关于移动基站问题,已立即和县移动公司进行了联系,县移动公司已派出专人到xx村基站进行查看、维修、落实。
八、关于村民宅基地审批费用高的问题,已安排县监察局副局长刘宪江和县国土局沟通联系,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先以较低的审批价格解决几户困难户,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四、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感想和看法。
农村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最基层,其发展与稳定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成败。通过这次驻村调研,发现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事关民生,事关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解决的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关系着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败。为此,我认为,加强农村建设和管理,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县、乡党委必须要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牢牢抓在手上,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认真做好下一步村级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真正将一些有能力、有素质、在群众中有威信、品德优良、有奉献精神的人选进来,切实维护好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二是要在乡村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县直各涉农部门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继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知识培训活动,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急需的种植、养殖等各种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会农民使用,使农业科技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三是要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依托各镇村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和壮大主导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务,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规划布局,发展好核桃产业开发、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壮大等工作,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要继续大力创优发展环境。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关注民生的宗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解决好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要严格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利用好农廉网这一公开平台,认真研究解决各乡镇在建重点工程与群众利益之间的矛盾、村民与村企业之间的矛盾,从乡镇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为乡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副乡镇长驻村调研报告6
201x年5月16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了安徽省蚌埠市的大学生村官面试,很荣幸地,我面试成功,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之所以选择蚌埠市作为工作地点,处于两点考虑,一是蚌埠市地处皖北地区,对于我这个外省的人来说,皖北的地方方言较皖南来说,较容听懂,此外蚌埠市是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市,到蚌埠市工作发展前景较好:二是蚌埠市是一个交通枢纽,铁路交通较为便利,这对于我回家来说较为方便。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我选择了考取蚌埠市的大学生村官。经过市组织部的安排,我被分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吴郢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见习,见习期间由吴郢村现有村官吴静学姐带我。
一、吴郢村简介
201x年5月20日下午我到达小蚌埠镇吴郢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学生村官见习。小蚌埠镇位于淮上区南部,淮河北岸,为淮上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濒淮河与蚌埠市老城区相望,北抵北淝河与曹老集镇相望,东与吴小街镇接壤,西与梅桥乡毗连。面积42.3平方千米,截止20xx年,人口4.93万人,辖18个行政村,225个村民小组。主要河流有淮河、北淝河、淝淮新河,京沪铁路、界阜蚌宁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境内古迹有双墩遗址。经济发展形势大好:乡镇工业发展发面,该镇紧紧围绕“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目标,按照“建设陆家嘴,打造第一镇”的定位,乘势而上,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省级工业园区——安徽蚌埠工业园的落户该镇,成为助推该镇工业崛起的加速器。农业发展发面,该镇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该镇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科技兴镇、种养富镇、生态立镇”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重点培育、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推动了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吴郢村位于淮上区行政办公中心所在地,现有土地2310亩,总人口3217人,党员93名,村民代表32人,吴郢村由丁岗、吴郢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下辖16个村民组,总面积约为3500亩,其中耕地2600亩,住房用地900亩。吴郢村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黄豆、花生等经济作物为主;副业方面主要有运输业、粮食加工业、养殖业、零售商业等。村内社会治安良好,经济蓬勃发展。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吴郢村两委以党的“”规划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个私民营经济,全民齐创业,使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可喜成绩:20xx、20xx年分别被区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二、吴郢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吴郢村村两委以党的“”规划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切实改善吴郢村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经济建设情况
吴郢村20xx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20xx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增长幅度14%。随着新农村建设不发的加快,吴郢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吴郢村逐渐由纯以来农业收入的农村演变成为城中村。作为建设中的城中村,村两委积极带领广大农民探索致富道路,吴郢村村民由只种地改变为在种地的同时经营各种副业,如水果零售、电器零售、机电维修、食品零售以及经营饭店等等。
除此之外,村长丁学习还带头搞塑料大棚种植西瓜、芹菜等农作物,经济收入较以前有很大提高;村民吴正亮的蔬菜种植大棚带动了村内经济的发展;丁延柏的五金加工厂年利润30万元,带动村民50户,使户均增收在9000元以上。高正水的楼板生产年利润在15万左右,带动村民20户,使户均增收在8000元以上。他们在提高自身收入的同时也带动着吴郢村整体经济水平。
近年来,吴郢村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抓住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带领吴郢村村民致富奔小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集体经济收入7万多元,对提高全村的经济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吴郢村村两委在书记姚山、村主任丁学习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绩斐然。目前,吴郢村党支部共有党员93名,正在接受考察的入党积极分子有6名,拟发展对象有5名,先进分子有10名。20xx、20xx年分别被区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201x年吴郢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1、发展党员数量要基本均衡,全村201x年计划发展3名党员,培养5名入党积极分子。
2、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发展的新党员要年轻化。
3、积极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此外,根据吴郢村基本状况、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基本状况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状况,吴郢村还制定了201x—20xx年发展党员工作必须努力实现的目标:
1、201x—20xx年计划发展党员20名左右,每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以上,每年新发展党员一般不超过6名大学生村官驻村见习报告大学生村官驻村见习报告。
2、进一步做好在生产一线和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继续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和分布状况。其中发展 35 岁以下新党员的数量要占发展党员总数的75%以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5%以上,基层生产一线的占75%以上。
3、发展妇女党员比例要稳步增长,每年发展的女党员要占新党员总数的20%以上。到 20xx年,妇女党员占党员总数比例在20xx年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
(三)社会事业建设情况
1.道路现状
村干道为砂质和灰路,宽3米,总长1公里,路边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路段没有排水沟,一遇雨天,道路就变成了排水沟,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不便。
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吴郢村现正规化村内主干道朝阳北路的建设,宽90米,长1000米,这一道路的建设不仅会解决雨天村民出行的问题,而且会交通便利的优势,带动吴郢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吴郢村路容路貌的改善。
2.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吴郢村公共服务设施正处于改善和加强的阶段,村内道路有专人清扫,村民生活垃圾有专门的投放点8个。但是,虽然有专门的垃圾投放点,在吴郢村仍有存在乱倒、乱扔垃圾的现象;此外,村内排水基本上靠自然排水,雨水部分滞留在村庄低洼处或就近流入水塘;目前,全村生活用水无集中供水设施,农户均自行打井取用浅层地下水。
3.计生工作现状
村计生工作顺利通过区、镇计生部门的年度考核。全村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8%,综合长效避孕率达到98%。在每年4次的孕检活动中,全村共有97%的育龄妇女进行了查环、查孕检查。同时对各年龄阶段的育龄妇女开展培训教育,参加人数达400余人。
同时,村妇女主任姚玲芳以及计生专干余芝,还对本村内重点对象、违法怀孕对象进行调查走访,并上门进行思想开导,通过他们的努力,吴郢村计生工作取得了区镇计生部门的一致认,同时也得到村民的支持。
三.吴郢村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吴郢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村民以及区镇领导的认可,但是,吴郢村目前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村庄道路状况差,没有排水设施,道路系统不完善
目前,吴郢村有东西、南北两天主干道,交通较为方便。但是,两条主干道都没有排水设施,遇有下雨天,积水多沿道路流到两边的水沟中,遇有大暴雨的时候,两边水沟积满水外溢,常会流到路两边的村民家门口,导致出行不便。
2.村容村貌还存在脏、乱、差现象。
虽然村内设置了8个垃圾投放点,但是村中扔冉存在脏、乱、差的状况,部分村民的生活垃圾还是随意堆放那个,卫生状况差,容易滋生蚊蝇;此外,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一些村民采用燃烧的方式,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村民生活、生产的资料如柴草、砖、楼板、沙子等也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影响了村容整洁。
3.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目前虽然吴郢村大队院内有一些体育设施,而且部分妇女在晚上19:00——21:00到大队院内跳广场舞,但是较其他社区来说,吴郢村的基本健身设施还是较为短缺,不能完全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而且缺乏公厕的建设,导致村内卫生状况差。
四.对吴郢村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改善道路状况,规划建设排水沟
目前吴郢村正在规划建设村内南北主干道朝阳北路,鉴于以前道路没有排水沟带来的不便,在新建道路时要增加道路排水沟的建设,以使道路在雨天的时候能够正常排水,方便居民出行;另外,针对目前道路车辆较多而无交通指示灯的状况,在规划新道路建设的时候要考虑增加交通指示灯设备。
2.加强监督、整治,完善村容
针对吴郢村目前存在的部分村民乱倒生活垃圾的现象,我建议加强监督,主要做法如下:
(1)成立监督小组,将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划片管理,将监督工作细化到每个人;
(3)将监督、治理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4)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从源头杜绝脏、乱、差;
3.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吴郢村目前有人口3120人,村内现有的体育、娱乐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体育、娱乐设施的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吴郢村精神文明建设;此外,通过调研发现吴郢村目前没有公共厕所,许多村民或者来村办事的人都到吴郢大队院内的厕所,使得厕所清扫的工作量较大,同时不利于环境卫生。因此,吴郢村应在流动人口加大的区域设立公共厕所,继解决日常就厕问题,也有利于美化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五.见习收获与体会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为期一个月的村官见习即将画上句号。在这一个月的见习中,我不仅收获到宝贵的工作经验,而且还体验到了基层村干部工作的艰辛,更体会到了农民的朴实和憨厚,在任何情况下,农民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第一,为期一个月的见习,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是无论时间长短,在这一个月中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和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我接下来的正式的村官工作奠定了基础。首先,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村官应该怎样工作:村官是协助村长或者书记工作的,是按照村长或者书记的安排工作的;但是,作为村官在工作上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因此,在工作中就不能事事问领导,必须做到能够独立做决定以及独立处理一些问题。这不仅锻炼我们各项工作技巧,更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考验。
第二,短短一个月的见习,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而且还体验到了基层工作干部工作的艰辛。作为中国最基层的干部,他们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老百姓考虑的,事事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量。但是,我们也知道农村的事情杂而乱,并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有很高的觉悟和道德水平,这就意味着基层干部的工作并不能顺利的开展。就拿秸秆禁烧的工作来说,村“两委”成员以及村民代表贯彻市、区秸秆禁烧工作政策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同时也利用各种方式岁秸秆禁烧的相关政策以及秸秆燃烧的害处进行宣传,希望能够得到村民的支持。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村民并不理解秸秆禁烧的政策,也不在乎秸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他们关心的只是不要耽误了农时。因此,在禁烧与“放火”之间就存在矛盾。村“两委”成员就得为此天天蹲守在田间地头,连饭都顾不上回家吃。这仅仅是一个事情就让他们如此辛苦,那么长期来说呢,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第三,尽管村民的觉悟没有那么高,但是他们却仍是最朴实的群体。在村里见习的一个月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农民的朴实和忠厚。作为外来的工作人员,我有时听不懂地方方言,在沟通上就一定的困难。但是,村民们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不配合我的工作,而是把语速放慢、仔细的跟我讲,这让我的工作开展起来就比较容易。另外,每天晚上都会有村民跟我和吴静学姐说让我们到他们家去吃饭,在他们眼里我们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只要他们能够提供帮助的,他们就一定尽全力去帮助我们,在端午节的时候还给我们粽子吃,平时的时候还给我们各种水果。在他们看来,这些或许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离家在外的人来说,那就是一种温暖和家的感觉。
总之,短短一个月的实习既让我在工作上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让我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了升华。这些不仅对我以后的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我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意义,是我生命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副乡镇长驻村调研报告7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杜村镇匡家庄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匡家庄村现状
(一)村情概况
匡家庄村,位于胶州市西部,距杜村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寺后村,南靠大郐家沟村,西接吕家大村,北毗肖家洼村。全村共有110户,335口人,党员15名,低保户9户。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2.5亩。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20__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20__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20__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带动作用。
(二)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运出租业,这些业户在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从87年的人均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8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9868元。全村80%的户有电话,电视拥有率达90%。村庄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村的统一规化,房屋宽敞整齐,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二、匡家庄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匡家庄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匡家庄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匡家庄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三、匡家庄村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匡家庄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匡家庄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匡家庄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四、下步工作计划
匡家庄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庄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另外一定要紧紧抓住“明山岭”开发建设的契机,做好大文章。
(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在村南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
(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四)针对受土地规划影响制约村庄发展空间的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积极争取能给村庄调整一些建设用地,给村庄以发展空间。这个问题牵扯国家政策,难度很大,所以要尽己所能努力争取。
下乡驻村调研报告范文拓展:下乡住村调研报告
因工作需要,我于20__年10月29日被县委组织部调至杨村镇担任党委书记一职,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延续上一任党委书记的工作,继续到北冶村下乡住村包村帮助农民增收。从20__年10月31日在杨村正式开始工作至今,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先后10次利用12天时间到北冶下乡住村,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参加集体劳动、调研设施农业、查看卫生状况、慰问困难群众、看望小学师生、与房东拉家常,对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民情民风作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北冶村是一个距陵川县城25公里、位于杨村镇东北部4公里的小山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发展比较缓慢。全村有105户、365人(其中非农人口55人),耕地663亩,林地144亩,人均耕地2.1亩。村中山地多,大面积耕地少,不适合机械作业。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属纯农业型村庄。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渠道:一是传统种植业,种植豆类、玉米等粮食作物,年产量稳定在300吨左右,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二是畜牧养殖业,以养猪、养鸡等传统养殖为主,20__年底,全村共有养殖户8户,其中1户养羊,存栏不足100只、5户养猪,存栏20—100头不等、1户散养土鸡,存栏300余只、1户散养野鸡,200只左右,规模都不大;三是村民外出务工,村上的青壮劳力一半以上都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挣钱。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北冶村发展仍然十分滞后,20__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967元,20__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60元,较上年增长20%。支部阵地面积不大,但功能基本齐备,农村环境整体不错,但无固定垃圾堆放点,村中心河道被群众垃圾掩盖,急需清理。
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住村期间,我通过观察,从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这个村子通过传统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基本可以满足家庭日常支出,但离宽裕型小康家庭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1、传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低。由于该村长期处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所有耕地仍然面临着“靠天吃饭”的局面,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加之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投入和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我们镇机关包村干部所包的4家农户,农产品均主要用于自给自足,收入微薄,年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一遇有天灾人祸,收入更少,甚至可能入不敷出。我所包的一户困难户叫宋先花,是一户低保户,今年已经82岁了,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典型的有病返贫,虽然有低保,也参加了新农合,办了慢性病卡,但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女儿也已50多岁,身体也不太好,只能照顾好自己,家里的农事全靠女儿女婿二人担当,每年的粮食除自给外,剩余的卖掉供养子女上学,基本属于入不敷出。
2、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技术匮乏,产业起步难。通过在村里走访、召开座谈会,我发现大部分村民的创业积极性很高,但苦于缺少资金和技术,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有6户村民想依靠小额贷款来起步发展养殖业,但由于村集体存在历史欠账,信用社贷款不予扶持,导致村民连小额贷款也没有保障。村上的几个养殖户规模小,长期以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养殖技术的匮乏也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使“一村一品”难以做大做强。
3、村民思想观念守旧,综合素质低。住村期间,我发现村上的党员干部年龄结构老化,11名党员平均年龄56岁,村小能人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村支书 “轮流坐庄”,党员干部存在派性,久而久之,形成了无创新、不发展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通过与村民谈心,我发现“只要能致富,不惜出力气”成为北冶村绝大多数人的愿望。愿望虽强烈,但信息闭塞导致思想守旧。人口少,年轻的劳动力也少,附近大型厂矿企业仅有关岭山煤矿1家,全村务工人员大部分都在外地打零工,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只靠体力劳动挣钱,工资收入也较低。
三、帮扶思路及措施
20__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要实现翻一番,达到9000元,贫困县区也要达到6800元。为达到这一目标,从去年到今年,我带领包村干部多次到村开展帮扶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和两委干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共同确定了北冶村今后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翻两番”;基本原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整种养结构,农民愿意种什么、养什么,我们就引导什么、扶持什么、发展什么”。具体要抓好四大产业发展,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化增收格局,切实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真正实现“经济收入翻番、基层组织进位”的目标。
第一个方面,抓好“一项工程、二个园区、三项基础、四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1、“一项工程”:即荒山造地工程
第一次到北冶下乡住村时,村干部就提出了这个工程设想,群众也非常支持,但立项时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我和有关部门协调之后,该工程得以实施,目前进展顺利。工程总造地面积160亩,完工后,将作为该村的集体土地用于产业的发展和土地流转使用。
2、“二个园区”:即大棚种植园区和特色养殖园区
在村内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和养殖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参与等形式,促进集中连片发展食用菌大棚种植园区和特色养殖园区,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结合村上的实际情况,先期利用荒山造出的部分土地新建了10栋食用菌大棚,目前2栋大棚主体已建成。这一项目的实施可带动10个农户进行食用菌的养殖,并可解决30余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今年的生猪养殖也已从去年的6户扩大至9户,全村的生猪养殖规模达到了500余头,年出栏可达到1200头以上。
3、“三项基础”:即街巷绿化亮化、河道整治、环境整治三项基础设施
去年到村上的时候,街巷硬化工程正在进行扫尾,考虑到该村的后续配套建设,通过和农业部门协调,北冶村被列为20__年的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今年将在去年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对主要街道实行绿化和亮化,目前正在和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树苗和路灯。另外,为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把整治村中河道也作为了今年的一项重点工程。目前河道治理工程已在县水利局立项,准备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就可完工。同时,结合我县开展的“城乡环境整治年”活动,帮助该村建立了专门的环卫清运队,规范了垃圾堆放点,对村内环境定期进行清扫,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的整洁。
4、“四大产业”:即突出抓好特色高效农业、畜牧养殖业、林果经济产业、劳务输出产业
一是做大特色高效农业。坚持思想发动、政策扶持、典型示范、技术服务、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思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发展食用菌大棚种养,争取五年建成100栋大棚,达到户均一栋的规模。同时协调杨村信用社加大对农民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增加信贷品种,延长信贷期限,扩大信贷范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稳定致富的能力。
二是做强畜牧养殖业。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集约化饲养,按照“一村一品”的养殖业规划,以建设规模养殖场为载体,大力发展饲养产业。积极引导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养殖产业,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改造养殖场,集中建设1个规模养殖区。同时邀请畜牧部门的专家举办畜牧兽医知识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示范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强养殖重点户和散养户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水平,从而带动全村畜牧业上规模。
三是做优林果经济业。号召全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荒山荒坡绿化,发展核桃经济林和优质水果林,提高林果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以林果加工、贮藏、营销为一条龙,逐步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是做活劳务输出业。以推进全民创业为方向,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把劳务经济作为群众增收的另一个渠道,确保村上用工信息到户、到人,实现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确保“人人能就业,个个能上岗”。
第二个方面,抓好“强班子、调结构、提素质、创先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结合北冶村组织软弱的实际,我决定下派一名有热情、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在去年10月份,下派了懂食用菌种养技术的大学生村官秦艳伟到村任职,并在年底的支部换届中全票当选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工作以来,得到了党员群众和上级组织的认可;新当选的村委主任常书文是个老同志,有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在村子里有一定威信。目前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支村两委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从参加集体义务劳动和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活动来看,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加强。
二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通过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增强了党性修养,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在产业发展上,党员干部积极性很高。下一步将从发展年轻党员入手,加大入党积极分子的筛选和培养力度。以党员培训为重点,强化党员技能,提升党员“双带”本领,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是形成争创先进合力。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通过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支部制定的转化升级方案,利用2—3年的时间,变“一般支部”为“先进支部”,争取早日升级进位。
四、几点思考
1、住村包村是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途径。平时领导干部下乡调研,安排的考察点密集,时间短,而住村包村时间长,能够充分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基层真实的情况。在住村期间,我直接与农民群众交流,听到了农民群众的真心话,了解到了一些平时不易看到的真实情况,体会到了农村的真实生活,为思考工作、谋划发展、制定决策提供了第一感受和第一手资料。
2、住村包村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说: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因此,我每次到村上,都吃住在农民家中,集中在村里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谈,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真实感情,感受到了农民群众对中央和省、市委惠民措施的称赞,看到了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住村这种形式和渠道,有助于我们领导干部加强与群众的联系。
3、住村包村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住村,在谋发展、做决策时,更加坚定和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我市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思考工作、部署工作、指导工作时,一定要运用好统筹兼顾这个方法,综合掌握和考虑各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山区、对落后农村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在帮助这些地方增强“造血”功能的同时,继续加大“输血”力度,加大投入,增强这些地方的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山区农村与全市、全省同步发展。
4、住村包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转变干部作风,行动在基层,只有在群众中开展工作,才能锤炼出过硬的工作作风。住村包村能够进一步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工作效能,只要真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真诚面对群众的诉求,真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副乡镇长驻村调研报告8
xx村第一书记自驻村工作以来,经过多方面了解和入户走访,对驻村开展工作后遇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调研和分析形成以下报告:
xx村位于凭祥市东南部,距市区15公里,边境线全长2。75公里,xx村北部与友谊镇交界,东部与练江毗邻,东北与下敖村接壤,西部与越南交界,辖区内拥有一个边民互市点(叫册互市点),沿边三级柏油公路贯境内,交通便利,下辖12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全村769户,总人口为3263人。
xx村党员基本情况:
xx村党总支部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8名,预备党员2名,困难党员6名。
xx村主要经济收入情况:
全村有耕地面积1681亩,山林面积2300亩。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甘蔗、水稻、八角、外出打工、参与边民互市、边贸货物运输。
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一是山地较多,耕地少,而且山地基本都属于国有林场的,村民不能利用;
二是劳动力少,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在村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不能形成有效的劳动力;
三是儿女不够孝顺老人,分家、出嫁或外出打工后对父母的生活不够重视,使得在家的老人生活困难;
四是甘蔗产业发展未能形成规模,主要是没有土地和劳动力;
五是扶贫部门发展的山鸡养殖业未能在群众当中形成主流产业,主要原因是没有或不愿资金的前期投入,不愿投入人力和物力,管理跟不上,造成山鸡养殖成活率不高,同时农民担心销路不畅,因此不愿养殖;
六是互市点的政策变动较多,造成搞运输的农民无所适从,很多货车停运;
七是比较贫困的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只想政府扶持,不够勤劳,不愿付出劳力;
八是重男轻女思想普遍存在,计生工作难度大。
xx村当前中心工作:
一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xx村贫困人口名额为1599人;
二是医保达标率95%,原来每人医保缴费50元,今年起缴100元(原先有50元是民政补贴,今年起由村民自己支付全额医保);
三是叫册屯征地180亩,做为互市点停车场;
四是xx村委改建工作;
五是xx村危房改造工作;六是扩种甘蔗50亩工作;
七是各屯三面光水利修建工作;
八是扶贫养殖特色产业的推广工作;
九是板必屯、那凌屯等屯级硬化道路的修建工作。
困难和不足:
村党总支部党员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部分党员未能冲破旧观念束缚,大胆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思想觉悟不高,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公平意识不够;部分年轻且有能力的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村中劳动力不足;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有的屯还存在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目前开展的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很多群众听信谣言经常到村、镇反映情况,影响了村委的正常办公,村干、村组长的威信严重下降,已经走到了脱离群众的边缘,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埋下了隐患。
存在困难和不足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第一书记和包村领导及村党总支部成员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困难现状:
一是加大对村民进行惠农政策的宣传,让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使群众明白只有勤劳才能致富;
二是从调整本村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尽快解决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
三是针对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中产生的谣言和不相信村委的工作等后遗症,要及时的进行调查和补救,要查出谣言的根源,并进行处理,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要公平、公开、公正的按程序进行,并大力的进行宣传,这样才能使群众恢复对村委和政府的信任;
四是今后的农村工作,无论大小都要把宣传工作走在前,让群众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能够有个深入的了解,对以后的工作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根据xx村的具体情况,坚持走“稳粮、扩蔗、兴果林,发展特色养殖,大力搞边民互市,扩大劳务输出”经济发展路子。
六是提高村委会的公信度和执行力,村委的成员必须要有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高效、廉洁,让村民感觉到村委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的依靠,有什么困难或有什么需要在村委就可以解决,这样才能把xx村建成一个富裕文明的和谐村。
今后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是xx村因地理位置和群众民俗习惯的差别,政府或扶贫部门在今后的扶持工作中,项目要有针对性和多样化、普遍化,如:养殖项目可进行多品种或多物种的推广,让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养殖(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在家的多数是老人和妇女);
二是今后的扶贫工作主要是以技术和政策扶持为主,以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为主,对贫困人口不应发放现金进行扶持,避免让群众等、靠、要思想蔓延,造成懒人、穷人在家不劳动都有钱领的思想,对勤劳致富的农户是一个不良的影响。目前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发生群众上访原因之一就是农村中勤劳致富生活相对比较过得去的农户对因懒惰等原因造成贫困的农户列入贫困人口进行扶持有比较大的意见。
三是因为xx村目前的劳动力实际情况是以妇女和老人为主,家庭也比较贫困,土地比较缺少,发展种植业没有土地和劳动力为后盾比较难发展,因此在保证了粮食的`收成稳定的基本条件下,对农村的扶持项目应该以养殖为主,但是农民对投资成本较高的特色养殖不能进行很大的资金投入,也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管理,所以要在农村发展特色养殖应该要以这类人员的特点进行考虑,特色养殖应当在农民的资金和人力的能力范围内,在养殖物种方面应当以占地较少、技术含量低、成活率高、中后期投入不大、可以形成规模、销售稳定、利润较高、前期资金投入以农民自己的意愿为主。经过村委成员讨论,目前本村正和湖北武汉的利民养殖中心进行联系,希望可以得到该公司的各方面支持,根据本村的具体条件,发展蜈蚣或蝎子的养殖。
四是对有致富意愿但无项目无技术或无启动资金的农户,应当根据农户的申请意愿并经过调查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帮扶。如有的农户对养殖山羊、猪、土鸡、土鸭有一定经验和意愿的,也应该大力进行帮扶,不搞千篇一律。
五是对养殖比较成功的农户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宣传,并组织有意愿养殖致富的农户进行参观学习,在本村形成一种养殖致富的理念,改变贫困的农户思维模式,养成人人想致富的风气。
以上是关于“副乡镇长驻村调研报告”分享,想了解更多“述职报告”就上腾游文库(www.tengoyou.com/wenku/)
本站资源均为网友上传分享,本站仅负责分类整理,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