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是指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对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内容等方面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性:教学研究必须基于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不能凭空想象或主观臆断。
2. 创新性:教学研究需要提出新的观点、方法和策略,以推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
3. 适用性:教学研究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确保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和可推广性。
4. 规范性:教学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如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等,以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5. 实践性:教学研究需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研究结果指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创新性、适用性、规范性和实践性,从而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以下是有关于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1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教务室于12月中旬组织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力图通过这次活动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希望这次活动能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本次活动一共有十九位教师参加。总的来说,广大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较科学的把握,而且也能够运用多种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已经大大提高了。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亮点赏析
1、激活了青年教师的潜能,涌现了一批教学新秀。这次竞赛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一些有潜质有能力的教师也在这次竞赛中崭露头角。教师教学观点得到改变,教师由教学的“主体”变为“主导”,创设和谐氛围的能力大大增强。如霍文凭老师语言简练,教学流程清晰,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分组实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并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积极体验,较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郭婧老师的教学由浅入深,亲和力强,创设了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自始至终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李秀老师专业知识的内化程度较高,联系生活实际设臵问题,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确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教学效果明显。祁慧老师演示实验准备充分、现象明显,用精练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育。
2、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转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即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这一方面,各位参赛的老师都力求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理念。
3、注重双边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体现尊敬、热爱、理解、帮助学生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平等交往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广大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训练。李秀老师在教学中将书本复杂的实验进行改进,便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教室中增高实验桌,以便于实验的演示充分展示给所有学生,将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以投影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很好的达到了预期效果。郭婧老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以“细节”为关键,恰到好处的设计问题,指向明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全体学生感受到了遇到问题后的迷茫、解决问题过程的艰辛和解出问题的喜悦,通过这节课,绝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所学。
4、注重切合学生实际。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祁慧老师针对课本内容自行设计了很多急救小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让学生脱稿进行话题自由谈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氛围,效果明显。郭婧老师通过精心设问,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个性,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领悟错位相减法的成因搭建了通道,成功突破了难点。李秀老师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立足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维,较好的落实了知识。
二、问题探讨
在活动中,老师们的精彩表现何止这些?每一位老师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可能一一评述。本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原则,把本次活动中的不足总结如下,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1、教师的角色还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要把自己定位在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的位臵。这样,上课时,老师们和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生也动起来了,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更主动地学。
2、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深度。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课堂讨论也只是浅层次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随机提问,不要刻板地按事先设计提问,更不要总是固定地提问几个学生。这需要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学情的研究。
3、板书缺少设计,随意性太大,起不到提示和强化知识的作用。个别老师整节课都没有板书,需要改变。
4、有些教师在多媒体和实物展台等设备的操作水平和技巧方面还需提高,不能只停留在点击鼠标的层次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适度,不是课件、媒体多多益善。运用现代化手段是方向,但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可用可不用则不用,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平面的东西立体化)上。老师们必须要明确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5、要改变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不要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
三、展望
教务室对青年教师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1、多听课,多写听后反思性的小结。
听课首先要抱有积极的、谦虚的态度,取人所长,有的课在教学设计上有特色,有的课导入很好,有的课问题串的设计独具匠心,有的课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等。
听后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就是反思教学的有效方法。
2、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青年教师要以活动为契机,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缩短公开课与平时教学的距离,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不仅要分析和研究教材、教法,而且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多学习、多交流
一是向同行学。把学习交流的重点放在新课改的研究、教学案例的交流、典型问题的研讨等方面。二是要向学生学。关心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走到我们的学生中间去。
这次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了,学校今后会继续组织相关的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在以后的教学竞赛活动中,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教师,更多的精彩课堂在这里展示、交流。也真诚地希望我校青年教师能够以良好的进取心态,创新和开拓的品质,爱岗敬业,实践教育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勤奋工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快速成长,早日成为教坛新秀。
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2
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上课、听课、评课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能使学校领导直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便于领导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优点,并进行总结推广,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直接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听课、评课,使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现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一、教师听课要求:
㈠听课节数: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听课要覆盖所有年级和所有学科。
分管教学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导处正副主任、教科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听课要覆盖所有年级和所有学科。
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以本专业的学科为主。
教师:参加教学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5节,参加教育工作五年以内(含五年)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8节。
㈡听课形式:
1、独立听课。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及教研组长可随时到班听“调研课”,教师之间独立听课可以协商进行。
2、集体听课。校级或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研究课等。
3、外出学习听课。
㈢听课要求:
1、听课前,原则上应自行先调好自己的课程,如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教导处协调,千万不能因教师听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
2、教研组以上的集体听课,教研组长及所在班的班主任应协助做好听课准备工作,如时间的安排、地点的安排、电教设备、学生的准备等。
3、听课时,教师要提前5分钟进教室,不讲话、不走动、关闭通讯工具。如没有特殊情况不中途离场,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4、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所有听课者均应写听课简评。
二、教师评课要求:
1、大家要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态度参加评课,好的方面应充分肯定,供大家学习;不足之处也要实事求是提出来,以利改进和提高。评课既不能一团和气,也不能吹毛求疵。
2、哪一级组织听课就由哪一级组织评课,并做好评课记录。
3、评课要以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做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且能抓住重点,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各科组可以结合每次活动的研究重点进行专项评课与研究。
4、评课前,执教者先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或介绍授课后的体会,然后由评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作深入讨论分析。评完课后,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应对执教者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3
一、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堂教学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坚持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集中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系列教学检查巡视制度。抓好以教师开课准备和教学秩序为主的开学检查、以课程大纲和教学进度的执行为主的期中检查、以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教学效果为主的期末检查的“三段式”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继续开展试卷、论文检查,规范试卷、论文工作,确保质量。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来加强青年教师教育和帮扶,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青年教师较快提升授课水平。鼓励和支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搭建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促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抓好运行管理,稳定教学秩序
抓好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稳定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本年度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管理。加强对排课、选课、调(停)课的监管力度。增强教学秩序日常检查力度,做好日常教学秩序检查通报、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工作。加强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力争成做到“零失误”。加大考试改革力度。鼓励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培养有真正知识与能力的人才。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考试制度,形成良好的考试氛围,培养严谨的应考风气,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通过考试真正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改的目的,形成良好的学风。创新考风考纪建设,提倡诚信考试,狠抓学风教风建设,将学风和教风建设工作纳入各教学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完善教材管理系统,抓好教材招标、选用、征订和发放工作,使教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特别是要严格审核教材供应商资质和教材供应实力。
提高教材选用质量,保证教材按时到位。进一步完善教材经费管理办法,做好教材费用的结算工作。继续做好教材建设立项资助工作,加强对自编教材的编写中期检查和对资助自编教材出版资金的管理,做到专项经费使用合理、科学。
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扎实推进课程大纲的实施本科人才方案继续根据“培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愿意为基层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精神来制定,努力探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为保障课程大纲在我校的有效实施,将通过制订课程课程大纲编写指导意见、广泛的宣传发动、系统的培训、课程大纲撰写的试点及评估等工作,使课程大纲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4
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和《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对我市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一、课前准备
1、编制学期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学前,学校必须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科学安排课程表、活动安排总表、作息时间表及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坚决纠正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按校历制定好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做好教学安排、物资(场地、设备设施、教学办公用品等)保障等教学准备工作,形成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任课表(三表一致并上墙);凡未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安排课程和课时,将追究学校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作为教学管理事故纳入对学校和有关责任人的工作考核。各学校在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的同时,要严格执行科学、艺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课时规定,并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学校不得擅自停课(调课),确因特殊原因停课半天以上需经县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因气象灾害停课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学校防范气象灾害停课有关规定的通知》(莆教[20xx]综75号)文件执行。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活动以及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比赛、竞赛。
2、科学利用课程资源。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资源,开设校本特色课程,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有实施方案、有学期计划、有课表、有教案、有作业、有考核。要加强对远程教育、电教、图书、实验、体、音、美器材等教学设施及教学辅助教室(场馆)的管理,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3、编写课堂教学设计(备课)。教师要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备课。教师要全面掌握、正确理解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出发,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和考试”等各个环节,制定细化的要求和措施,增强备课的可操作性。要认真编写教案,教案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教学流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或教学后记等内容。要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不要机械地照搬照抄,更不允许抄袭别人教案,要形成个性化特色教案。学校可组织同一年段的全体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形成适合本年段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案供全年段教师共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各位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增、减,并记下反思或撰写教学札记,形成各自的教学成果。教师课前必须写好教案(学案),新学期开学前提前备好两周课,备课存量不少于4课时。上课时应携带教案进课堂,严禁无教案(学案)上课,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二、课堂教学
4、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探索“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做到:目标明确,容量适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恰当,手段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创新。
5、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教具、学具等课堂教学辅助材料,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上课。教学程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方法科学灵活,能适度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坚决杜绝教师一言堂现象。要尊重学生,关注差异,鼓励自信,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要应用多元评价方法和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要坚持以学定教,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6、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师必须做到语言健康,行为文明,衣着端庄大方。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语言准确精练,条理清楚,教态自然亲切,板书工整合理,不得出现知识性错误。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无故离开课堂,不提前下课,不私自调课,上课不接听或拨打手机,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一切事情。所有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必须自始至终坚守活动阵地,并按课时计划或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妥善处理偶发事件,维护正常秩序,确保活动安全。教师确因特殊原因需短暂离开教学场地须向学校领导或教学管理人员请假,经同意后方能离开,离开期间由学校安排人员维护秩序。授课教师(或活动组织者)擅离活动场地或未按常规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按旷工处理,由于擅离岗位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该授课教师(或活动组织者)的责任。坚决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三、作业与课外活动
7、科学布置作业。一要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总量,学生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同一班级,要协调控制各学科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二要优化作业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做到难易适度,数量适当,形式多样;作业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分层要求,要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三要规范批改行为。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细致、正确,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教师批改作业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作业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书面作业力求全批全改,严禁只布置不批改作业、找学生代批改作业或频繁采用集体订正代批改作业。四要重视反馈调控。要及时分析反馈学生作业的情况;个性问题要进行跟进式指导;作业批改情况要有记载,并把它作为把握学情、纠错补缺、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8、加强个别辅导。辅导学生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辅导要与家庭教育相配合,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助;学习辅导要侧重于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生的现象。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拓展性学习。
9、注重课外阅读。学校要树立课程意识,把读书活动纳入学校课程,每月至少安排一次阅读指导课,每周要有专门的时间开展读书活动。学校要创设读书氛围,切实加强读书活动宣传,积极营造阅读氛围,有计划地推进读书节等课外阅读活动。要丰富阅读资源,加强图书室建设,提高图书室的使用率,丰富班级图书角,定期充实图书。
10、丰富课外活动。各校要结合实际和办学特色,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建兴趣小组,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制定课外活动计划,明确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课外活动要有专人负责,有专业指导教师,做到组织严密,工作到位,扎实有效。指导教师应按课堂教学要求,认真备课,精心指导,并及时填写活动情况记录,及时总结反思。
四、考试评价
11、完善学生发展评价制度。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价、特长展示、作业批阅、实践操作、社会调查、成长记录等形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2、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试题难度。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每学期实行期中、期末两次学科考试,各学科考试及格率均应达到80%以上,全科及格率应达70%左右。学期末的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英语学科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原则上不采用书面测试方式,应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价,五、六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其他学科通过平时考查评定成绩。取消百分制,逐步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学生考试名次公开排队或安排座位。不得组织市、县两级的统一考试,不得借教学质量监测之名组织区域性、全科性统考,以及对学校或学生进行排名。
五、教学研究工作
13、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职能作用。市、县(区)教师进修学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对学校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引领和指导,要紧紧围绕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的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层次的教研活动,建立教研网络,不断提高教研的层次和水平。教研活动要重心下移,教研人员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深入学校,对课程落实情况、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情况和学科教学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14、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以“个人反思、同伴交流、经验借鉴、专业引领、资源共享”为核心,以“做学习型校长,建学习型学校,当智慧型教师”为目标,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研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校内教研活动各学科每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均应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主题)、定中心发言人,活动时间不少于2课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每位教师发展,提高教学工作水平。积极倡导经常性的相互听课,共同提高,教师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
15、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各县区(管委会)教研部门、各中心小学必须组建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大的中心小学可分片成立校际教研组;实验小学、城区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规模较大的完小要成立学科教研组,年段要成立备课组。各中心小学教导处和中心教研组必须制定学年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教研课题,并加强对各校及教师个人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示范小学、实验小学、课改基地校、中心小学应当在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6、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和专题研究。案例研究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点研讨课程实验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把学习、设计、行动、反思贯穿始终。教师应当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既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学校要培养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组组长等,组织引导教师观察教育、观察学校、观察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要组织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汇报活动,督查课题计划的实施情况,落实阶段目标;要合理地配置人员、经费、信息等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保障。市、县区(管委会)教科研部门要予以支持,选派专业人员参与研究和指导。
六、督查指导
17、建立学校领导干部、听课、评课制度。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要经常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指导教师备课、共同研究教学。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听课后及时评课指导。每学期校长深入课堂听课不得少于20节,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5节,普通教师互相听课15节,并有详细的听评课记录。各学校要积极探索听评课形式,尝试开展学生和家长评教,及时听取家长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18、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各学校要加强教学各环节的检查、督促和监控。教学检查由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对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或教案)、课堂教学、教学进度、作业批改、教研活动等进行检查。各学校每学期定期检查至少2次,检查人员要认真填写教学检查记录,如实记录检查过程及结果,客观写出评价或改进意见。学校要全面分析检查情况,采取集体反馈和个别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19、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市、县区(管委会)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管理与指导,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要把教学质量检测与教学工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学科教研组、年段各课组、课堂教学第一线,了解学校、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执行课程计划、开展教学改革和以校为本教研情况。要加强过程性质量监控,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与指导,对各类小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与分析。
20、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各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学校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家访、举行“学校开放日(周)”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争取社区教育机构的支持,协调家校教育。积极探索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经验。学校要利用多种形式定期听取家长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21、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学校要定期对教师业务进行全面考核,并将有关材料存入业务档案。要指定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健全入学注册、转学、休学(复学)、毕(结)业等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关学籍管理规定,规范学籍管理,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学生成长档案),定期整理归档,做到资料齐全、记载详实全面、整洁规范、方便查考。加强电子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装备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5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是我这个学期的课堂宗旨。
一、实行方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质。
利用教师会、教研活动等时间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资源,积极自学、反思。通过学习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清晰的认识,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牢牢抓住课堂这个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战场、主阵地,通过每周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形式,就高效课堂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通过这种听课评课的形式,对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建设、合作学习和展示、导学案的设计、教师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角色和地位等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性认识,由原来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有所思考、有所探索,到逐步走向成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探索、实践、创新之路。
(三)走出去,请进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
到育才学校、大阳泉学校听课,学习别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虚心向教师请教。积极与校内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请课堂教学走在前头的老师谈做法、谈体会。与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而产生的那种亲切而热烈的浓厚氛围。
二、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1、在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和老师展开对话、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了。
2、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展示的'情形越来越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和质疑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变得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体现出勃勃生机。
三、问题和困惑
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模式的驾驭还不够游刃有余,"导学“6+2”教学模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和完善。导学案的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科学的、可操作的体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会不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自己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素质,通过学习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静下心来读几本书,认真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的得与失,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中经常需要的做的事情。
2、让“导学6+2”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锤炼和完善。
3、进一步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如何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合理展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4、导学案的设计。导,是方法的植入;学,是学习的材料;案,是计划,是预设。反观前段自己的导学案设计,具体到每一个课时的少。导学案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出现超时现象。如何分工合作进行导学案设计,使导学案成为指导老师教、学生学的科学的体系,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内容。
5、学习方法的探讨。预习的方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要使学生有科学的方法,老师心里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方案。下一步,我必须把学法指导,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牢牢抓住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牛鼻子,扼其要害,牵一发而动全身。方向已明确,思路已清晰。我应该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6
一、学校环境管理
1、从安全适用、勤俭办校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并制定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为师生创造一个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2、建立卫生分区负责和检查评比制度,配备必要的搞清洁卫生的工具,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校内无杂草;墙壁无污迹、蜘网、灰尘;学校室内外地面平整,无果皮、纸屑、烟蒂、痰迹、杂物,垃圾入坑或入箱,置于隐蔽处,并定期清除;厕所每天打扫,定期冲洗,定期灭蚊绳。
3、校园内按规划绿化,种好管好果木花草(办初中的学校的一部分花草树种与植物课、劳动技术课教学内容有关,并挂品种名称牌),无随意攀摘、践踏现象。
4、环境布置朴实美观,体现教育性。黑板报、墙报、宣传栏内容定期更换,无褪色、无内容过时、无脱落现象,校告、通知、标语等正确使用简化汉字(或民族文字),无错字、别字,字体工整,行文规范。
5、校舍门窗完好,玻璃齐全,桌凳排列整齐,窗明几净,各类物件安置有序。图书馆(室)、阅览室、实验室安静整洁,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实验用品分类摆放整齐,并无灰尘。各类用房定期作安全检查、粉刷油漆,并及时维修。
6、加强师生宿舍管理,建立评选文明宿舍制度。房间及寝室清洁卫生,床铺整洁,物品安放有序。
7、严格就餐纪律。桌凳干净,排列整齐,无乱倒饭菜现象。
8、校门附近无小商小贩摆摊设点。
二、教师工作管理
9、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全体教师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扬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
10、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不得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停学生的课。
11、严肃工作纪律。教职工遵守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按时并认真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教师必须衣着整洁,仪表端正,说普通话(使用汉语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和中学语文课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谈吐举止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2、每个教师自觉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和认真考核。每学期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每周有安排,并有记录。
13、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文化、业务学习和基本训练,不断提高教学、班主任工作和组织课外活动的水平。
14、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组织教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形成良好的教职工集体。
三、德育工作管理
15、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有效地贯彻中、小学学生守则和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行为规范的要求。
16、每学期学校应有德育工作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班、团、队活动,学生课余生活健康丰富,切实开展读好书,唱好歌,看好影片活动,抵制不健康读物、录相和歌曲的影响。每学期按规定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严格按标准民主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优秀集体和个人,严禁有玷污评选活动的行为发生。
17、中小学都要建立升降国旗制度,小学要认真上好朝会、周会。
18、中小学都要建立时事政策、学习雷锋、赖宁和实施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宣传专栏。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还要建立广播站。
19、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配合的制度。聘请校外德育辅导员和有关方面的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建立定期家访或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的制度。
四、教学工作管理
20、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严格按国家教委和省教委规定的教学计划编制课程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变更课程、课时;不得任意停课。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休息时间,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按国家教委、省教委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课外作业量。按教学大纲、教材要求布置作业,难易适度,份量恰当,不搞“题海战术”。
21、严格教学常规。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课外活动和考核)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检查、督促、指导执行教学常规的措施,要特别重视建立课堂教学规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22、加强教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制订教学计划,开展小型多样、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3、切实执行中小学籍和成绩考核办法。不接收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就读。控制学生休学。坚持升留级和毕业标准,按规定控制班额,中、小学最大班额均不得超过五十人。小学、初中不办任何形式的补习班,高中不办全日制升学补习班。
五、学校体育卫生管理
24、学校体育工作要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卫生相结合的原则,按体育教学大纲要求上好体育课,每天坚持做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积极开展多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或全乡性运动会,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经批准的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应开展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训练。
学生集合做到“静”、“齐”、“快”。做操做到队伍整齐,精神饱满,动作规范。
25、学校卫生工作要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卫生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饮食卫生的管理;坚持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室内采光、照明和黑板、课桌凳(椅)的设置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卡片,并纳入学生档案;积极做好近视眼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26、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责任制度,对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上学、返家途中的安全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发生道路、水上、铁路交通、生产劳动和校内外集体活动,以及体育活动、食物中毒等方面的意外事故。一旦发生,及时上报,并做好善后工作,按时上报安全情况。
六、后勤工作管理
27、后勤工作必须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为全面育人服务的观念,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并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规范,工作人员廉洁奉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8、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有计划地使用经费,从严掌握开支,按照上级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学生杂费和代办费,不自立名目和扩大收费标准收取其他费用,严格财务审核,定期公布帐目。
29、不乱编乱印学生用的学习辅导资料;不为学生集体购买省教委、省新华书店联合下发的学生、教师用书目录和省教委推荐以外的资料。严禁为学生订购违章、非法出版物。
30、加强校舍、校产管理,要加强对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校产分类造册,落实使用部门、班级、个人的责任制,每学期作一次检查、清理。如发现校舍属于危房,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
31、加强食堂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制订并执行卫生制度和采购验收制度,严禁变质、有毒、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进入食堂。
32、办好校办企业,管好小农场、林场、饲养场等,严格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育人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其他
33、建立健全学校各类机构和全体教职工的岗位责任制。
34、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层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如计划、检查、会议、汇报、总结、考核等)。
35、建立班主任业务档案,教学业务档案,学籍档案,学校基本设施、文书、会计等各类档案,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有一套管理制度。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建档案室(柜),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益。
36、制定并实施学校远、中、近期办学规划。
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7
一、选题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三、四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温儒敏教授也提出海量阅读,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基础,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和阅读能力。但纵观目前的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且处于一种严重缺失的状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家长观念比较陈旧,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问题,有些甚至还认为读课外书那是“不务正业”;有的家长虽重视孩子阅读,但总苦于无从下手。
2.相当部分教师本身缺乏对课外阅读问题的研究,所以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缺少指导经验。
3.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他们往往对阅读没有持久的热情。
4.学生阅读书籍经典较少,鱼龙混杂。
5.学生阅读能力亟待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我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拓展阅读课例研究。
二、过程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等方面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对于远离城市的农村小学而言,长期以来的经济落后,使得学生的阅读资源严重缺乏,阅读渠道狭窄,孩子们手中的课外书籍都以考试类、辅导类书籍为主,接触其他的阅读材料少,语言积累比较困难,无法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更加难以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拓宽学生课外阅读渠道,让学生以书为友,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功能
1.满足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求知欲望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的信息资源比较落后,而处于中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9~11岁,处于该年龄段的学生往往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正好能够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及世界。
2.有助于陶冶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情操
农村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的黄金阶段,由于他们大多数人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他们缺乏有效的人生引导。因此,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渠道,能让处于该年龄段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思想上启发、情感上熏陶和思想价值观的引导,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拓展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渠道的措施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积累知识和人生价值形成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大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与空间进行阅读,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沉浸在课外阅读中,去思考、去体验和去享受。
1.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合理利用资源。
班级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更应是一个经典图书的汇聚场。班级图书角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农村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缺乏社会关注和资金,因此因地制宜建立班级图书角对于农村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
收集图书是最考验班主任的一个环节。仅凭我们班主任微薄的工资不足以撑起这个图书角,所以要尝试借力经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图书,建立图书角。
①发动学生自愿捐借
发动孩子自愿每月借出或者捐出自己已经阅读过的书籍,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同学们交换阅读。这种大多数家庭都容易接受的方式,很容易使班级小小图书角拥有足够流通的图书数量。
②动员家长自愿捐赠
如果能够获得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的捐赠,也可以解决图书角建设之初的燃眉之急。我在班级图书角走上正轨后,通过班级微信群动员部分家长捐书。这样班级图书角的书丰富了,可以满足学生读书的需要。
③鼓励老师自愿赠送
作为图书角的创建人,作为班主任的我捐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从家中挑选一些适合学生的书带头捐赠给班级,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鼓励班级科任老师捐赠。
班级图书角建立之后,我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充分利用好班级图书角,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泛的阅读资源。
2.结合语文教学,拓展相关阅读资料。
当代改革教育家李希贵说过:长期以来,以数理化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会,语文水平不可能提高。因此课题组老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果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不变,教学只是死死盯住几篇课文不放;如果阅读教学的过程不变,老是繁琐分析,繁琐提问,繁琐练习;如果阅读教学的方法不变,课内教学不能举一反三,拓展课外阅读也只是一句空话。
改革阅读教学,要从繁琐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教课文要力求突出重点,简洁明了。或紧扣一词,教活一篇;或抓住一句,串联整篇;或精导一段,拨通全文或突破一点,举一反三。
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资源缺乏这一现状,我充分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精心挑选,拓展相关阅读资料,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为学生的阅读带来更多便捷。如我校第二届“母语文化节”的“最美教研”,我执教《黄河的主人》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羊皮筏知识,学生对羊皮筏的了解,加深了对艄公沉着、冷静以及高超的技术理解。在课堂要结束时我总结:你们动情的朗读就是对艄公最好的`褒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女传承了黄河的精神,他们像艄公一样凭借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成为黄河的主人,时代的英雄!生活中,我们也许会遇到风浪,让我们像艄公一样,不惧险阻,成为生活的主人!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大森林的主人》,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谁是大森林的主人?怎样才能成为大森林的主人?作者是怎样展现猎人的智慧和勇敢的?
(三)开展阅读活动,推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小学中年级学社的课外阅读主要呈现反复性、趣味性和选择性等特点,且对很多事物缺乏坚持的恒心。为此,老师可以结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在班级我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或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或好诗好词,或阅读心得,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心理,也能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让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同时,我还开展班级读书手抄报活动、阅读笔记评比活动,评比读书小明星活动,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以更高热情投入课外阅读中去。
三、成果形式
通过一年实践探索,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可喜的发现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读书热情越来越高涨。知识面拓宽,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提高。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我班学生语文成绩高于全镇均分。
另外,我的阅读教学理念改变,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跟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在这一年里我上了一节海安市公开课四年级语文《黄河的主人》一课,获得与会老师一致好评!一篇《农村小学中年级拓宽课外阅读渠道研究》论文发表在《小学生作文辅导》20xx年第12期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摘要:本课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关注学生,关注教师,活化教材,探讨了“语文诗意阅读”的操作策略,初步探索了“诗意语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诗意语文,操作策略,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8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这一现象已刻不容缓了。可以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具体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是卓有成效的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⒈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⒉在所在学校形成阅读教学高效性研究的氛围,带动学校青年教师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所在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⒊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⒋努力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⒈阅读兴趣的培养;
⒉预习习惯的培养;
⒊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⒋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⒈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⒉概括能力的培养;
⒊质疑能力的培养;
⒋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⒈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⒉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⒊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⒋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各位实验教师结合个人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⒈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⒉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⒊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⒋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五、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实验者都是一线教师,大部分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⒈教育专家的引领,我们将聘请特级教师王文丽为研究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⒉课题组在区教科培的指导下,对课题进行科学管理,采用竞争机制,调动实验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⒊利用“名优教师”的“教育论坛”、“教育博客”及“课题组QQ群”这三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
成立课题组,小组成员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8月)
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陈琼
副组长:江华滕莹
成员:黄青春陈玉文胡迎春刘晓芳
⒉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课题组成员实行层层负责制。根据低、中、高年段研究内容的侧重设立子课题,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备课组长担任子课题组长,在总课题组的领导下,实施组长负责制。
⒊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研讨教研活动内容,交流实验情况。
(2)通过博客等平台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3)结合“五段式”开展研究活动,加强子课题组间的交流。
⒋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
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9
一、校园管理
1、坚持安全适用、勤俭办校的原则,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好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并制订、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创建符合学校特点和净化、绿化和美化的文明校园。
2、建立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制度,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抓好环境卫生,做到校内无杂草,墙壁无污迹、灰尘,地面无果皮壳、纸屑、烟蒂、痰迹。垃圾入箱,厕所每天打扫,定期冲刷。
3、搞好校园绿化,种好管好果木花草,无随意攀摘,践踏现象。
4、环境布置朴实美观,体现教育性。黑板报、宣传橱窗内容定期更换。布告、通知等正确使用简化字,字体工整,行文规范。
5、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及会议室等门窗玻璃齐全,桌椅排列整齐,窗明几净,各类物件安置有序。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安静整洁,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实验用品摆放整齐、方便使用。各类用房定期作安全检查,粉刷油漆,并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师生宿舍管理,评选文明宿舍。房间及盥洗室清洁卫生,床铺整齐,物品安放有序。
7、加强食堂管理,制订并执行卫生制度和采购验收制度,严格就餐纪律,桌椅擦净,排列整齐,地面、洗碗池及其它地方无乱倒的饭菜。注意饮水卫生。
8、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防火、防盗、防滋扰,确保校园安全。
二、教师管理
9、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定期组织教职工政治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全体教师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
10、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学生转化工作。不得歧视、讽刺、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停学生的`课。
11、严肃工作纪律。教职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按时并认真参加会议和活动。衣着整洁,仪态端正,说普通话,谈吐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2、严格执行岗位规范。每个教师自觉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发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每学期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每周有安排,并有记录。
13、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文化、业务学习的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育素养。
14、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组织教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主动关心教工生活,形成良好的教工集体。
三、学生管理
15、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有效地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行为规范的要求。
16、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班、团、队活动。学生课余生活健康丰富,切实开展书评、影评活动,抵制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和歌曲的影响。每学期按规定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安排好学生的春、秋季假日活动和农忙假劳动。小学要认真上好晨、周会。
17、建立与社会和学生家长联系制度。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邀请当地有关方面人员研究,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定期家访或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对后进学生不得借故迫使他们退学,严格控制流生。
18、认真落实“两课(体育课)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两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平均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做操做到队伍整齐,精神饱满,动作规范。
19、加强安全教育,防止学生发生交通、溺水、火电、食物中毒等方面的意外事故。一旦发生,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四、教育教学工作管理
20、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严格按国家教委和省教委规定的教学计划编制执行课程表,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不得随意增减、变更课程、课时,不得任意停课。严格控制每日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与课外活动;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7小时。按国家教委和省教委规定,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按教学计划的规定理布置课外作业量(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每天一个半小时,高中每天两个小时之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十小时,初中生每天九小时,高中生每天八小时)。
21、严格教学常规。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检查、督促、指导执行教学常规的措施。要特别重视建立课堂教学规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22、加强教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制订教学计划,开展小型多样、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3、切实执行学籍管理规定。不接受不符合条件的转学生。中学不接受复读生。坚持升留级和毕业标准。中、小学留级率控制在5%以内。控制学生休学,中学不得举办升学补习班。按规定控制班级学生人数(实验小学按40人编班不超过45人,普通小学按40—50人编班,复式教学班每班人数不超过40人;初中按每班50人、高中按每班45人编班)。
五、后勤工作管理
24、后勤工作必须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观念,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并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规范,工作人员廉洁奉公,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5、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必须有计划地使用经费。从严掌握开支。按照上级规定向学生收取学、杂费,严格控制代办收费项目,不得额外收取其他费用,严格财务审核,定期稽查公布帐目。
26、加强校舍、校产管理。要加强对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校产分类造册,落实使用部门、班级、个人的责任制,每学期作一次检查、清理。如发现校舍属于危房,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
27、办好校办企业,管好小农场、饲养场等,严格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效益。
六、资料档案管理
28、建立教师业务、教学、学校基本设施、文书、会计等各类档案,有专人负责,有一套管理制度或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档案资料室。充分发挥资料档案的使用效益。
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10
一.研究背景
1.深远的社会背景。迈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享受着物质文明的当代人同时对物质需求激发了不尽的欲望,大大滋长了急功近利的“市场性格”;在文化同时受到商业化、时尚化的影响下,精神层面的生活遭遇了不应该有的困顿和压制。物极必反,人们终于意识到,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呼唤生命意识的回归,呼唤生活中诗性的回归!应当说,在新课程引导下的语文教学对诗情的渴望和诗意的追寻,正是时代之光的一种投射。
2.语文教学的现状。从语文教学的历史积疾来考察,在应试教育魔棒的指挥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了思想性,文本中弥漫着的人性、诗性的光辉熟视无睹。在应试教育的羁绊中,教师的工作受束缚,贴标签似的说教、支离破碎的分析,陈陈相因的教学模式屡见不鲜,导致学生课堂没有吸引力。教育的人文价值,精神内涵却被消解、异化了。应试教育将树人、育人的基础教育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充满人性之美,富有情性之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应试之学,这种畸变在一个曾经有千年“诗教”历程的国度里,是一道“尴尬的风景”。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寻求平衡,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寻求归路,这就是“诗意语文”存在的最大理由,也是“诗意语文”在今天课改中呈现的最大价值。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把握,把创设审美意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实质上是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美的熏陶,而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学习本身,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语文课应该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而且新教材的选文及其文本语言突显了人文性这一特点,诗意人生与诗化语言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感受和体悟的主体,教与学就是在对人生的诗意感悟和对文本的诗化语言的解读体味中,得到情感的共鸣、感应与升华。
4.孩子天性的召唤。好说、好动、好问、好想、好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走近学生,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会看到一个又一个奇异精彩的世界。这世界里,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弥漫着诗意的光辉。置身于这般诗意的世界中,你也会情不自禁地要说、要动、要问、要想、要表现。然而,某些课堂上,学生的天性被无情地泯灭了。无聊的“启发”、变味的“多练”、痴情的“多媒体”抢走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剥夺了学生的说、动、问、想的权利,实在是对学生天性的泯灭。
5.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现在的社会有一种浮躁,浮躁之气开始向校园扩散。浮躁实际上是一种功利,也是一种肤浅。当今有些语文教师也在缩减为看教辅材料和“快餐读物”,把学习缩减为看电视,把思考缩减为一次报告会的考试,把教学设计缩减为教学案例的组合。总之,丰富的过程简单化,精神价值被缩减成了实用价值,于是,有些把精神追求异化成官能享受。这样,理想和追求在旋涡中被冲走了,流逝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内心涌动着精神的诉求和理想追求的激情,与缩减的旋涡抗争,应时时勉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远大的职业境界,要有挚着的追求和期盼,这样,才能师生共同“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这片土地上。
6.课例研究与新课程同行。早在19世纪70年代,课例开始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1986年开始,课例研究被卡耐基工作组推崇为教师教育的核心,成为“联结理论与实践,揭示教师在复杂的认知活动中如何运用高层次决策技能的有效途径”。在国内,课例研究是与第8次课程教材改革一起盛行起来的。新课程体现了教育的转型,也包含了教师应当以“研究”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教学生活,并采取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案例研究作为一种教育世界观,不仅影响着教师的价值取向,而且影响着老师的行动方式。以叙写有问题情境的课例,记述自己的教学生活并作出教学的思考,无疑是最适合教师的工作要求和言说方式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责任。课例记下的不仅是诗情的奔流,它同时也是困惑中的历练,思索后的蜕变;反思中的体验,博采后的惊羡。
语文教学应该是诗意盎然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挣脱应试教育的绳索、枷锁和镣铐,跨上素质教育的轨道,与时俱进,昂首阔步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顺应了学生的天性,构建了绿色的学习环境,拓展了课堂的空间,主要通过设计、收集、整理一个个充满诗意的案例,促使教师尽快的走进新课程。通过实验我们惊奇地发现,展示在面前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活力四射、诗意盎然的崭新天地,是一个鲜活生动、五彩斑斓的全新世界!
二、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的策略
第一、创设诗意校园环境,营造诗性文化氛围。
开题伊始,由校长刘大兵同志创意,我校努力为构建“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人育环境,环境育人”的诗意环境而默默耕耘。“书香袭人,点亮诗意人生”的教育理念特别引人注目,“让诗意栖息校园,让阅读成为习惯”巨幅彩喷字画,无声地召唤着杨小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来为此而努力!《一日常规三字歌》里的每一句温馨提示宛若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串编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谣,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严格规范一言一行。学校精心设计,规划建设,将诗歌中的名人事迹、名句哲理制成版面,悬挂墙上;将校园围墙画用诗歌中的.故事做成宣传画,制作诗歌长廊,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及师生创作诗歌随时展示,让校园内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是风景、一草一木都教育资源、一砖一瓦都体现引导和熏陶,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第二、夯实文化底蕴,培养诗意教师。
“诗意语文课堂”呼唤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鼓励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此,学校通知邀请专家作讲座,开设教师论坛、推荐书目阅读等形式,让教师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聘请播音员等朗诵水平高的专家来给老师培训,提高教师语言感受的能力以及朗读的技巧。并要求教师读书活动要做到“四个结合”,即:读书与教育教学结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读书与教学反思结合,读后要撰写读书心得;读书与新课改结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读书与校本培训结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第三、开发校本教材,拓宽课程资源
“诗意的课堂”需要有文化的积淀,而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俗话说“少时读经,受益终身”,为此,我校紧扣学校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以适合背诵和理解的《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诗一百首》、《千家诗》等经典为基本内容,精心编辑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校本教材。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了“三确保”“三特性”,即确保“有教师、有课时、有效果“,突出“层次性,连续性,承接性”。在每日早晨7:307:50的经典诵读课上,师生共读欣赏,让学生们既可在诗文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又可以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把握时代脉搏,体悟自然风光,人间真情。
第四、活动纷呈,领略诗性文化风采。
1、抓好常规工作,搭建诗意的舞台。
每日“两个一”(每日早上安排20分钟作为“读书时间”,每日午间播放名篇诗文名段欣赏)活动,让学生受到诗性文化的浸润;每周“两个一”(每周一次红领巾广播站诗歌朗诵会,每周一次的“古诗文背诵擂台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厚积薄发的平台,激发学生读书和创作激情,丰富了诗性教育的特色;每月“两个一”活动:每月开展一次主题读书活动,采取集中的时间,丰富的形式,掀起师生读书高潮。通过故事会、朗诵会等形式,检阅学生读书效果,增强学生读书的乐趣。如“好书我推荐”,学生用富有激情的演讲形式,把自己喜好的书目推荐给同学们,帮助同学选好书,读好书。每月一次的“诗意校园活动展示会”更是丰富多彩:画诗,吟诗,唱诗,演诗,舞诗……学生,家长,教师纷纷闪亮登场。整个校园以及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
2、班级诗性文化建设,享受阅读的快乐。班级诗性文化建设是校园诗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学校的班级诗性文化建设做到“三结合”:把课前古诗吟唱与“诗文小秀才”评比相结合;把“开放阅览室”与“读书我最爱”展示活动相结合;把“大阅读”与建立“班级诗歌小组协会”相结合。“三结合”的做法让学生亲近书籍,让班级飘扬书香,让学校溢满诗意。走进每一个教室,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和文化气息,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读书求学氛围。每节课前,每个教室传来的是朗朗诵诗声,富有节奏,富有美感,富有人文气息的诗意已经渐渐栖息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了。
第五、构建诗意语文课堂,推动课题的深入研究。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乐园。在课题研究中,我校语文教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与学生携手漫游语文天地,共享语文乐趣,给学生语言文字的魅力熏陶,给学生诗情画意的审美启迪,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言的积淀、语感的培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一、导入语激趣未成曲调先有情
导入语贵在引趣,指向,有经验的老师常反复推敲开头语,好像演奏小提琴曲,弓子一上弦,就要发出动听的音符,导入也是如此,激情的导语,从老师的嘴唇倾泻出来,就流向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的一朵艺术奇葩,唐诗与宋词平分秋色,使我国古典文化弥漫着清雅与芬芳。我们曾经领略过唐诗的灵动风采,感受过它的博大精深,体会过它难以言传的神韵,品味它只可意会的意境。今天我们将采撷宋词中的一朵美丽素雅的小花,它的名字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段导入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个个欲一睹“西江月”为快。
教学《和时间赛跑》时,我校卢艳教师即兴从眼前之景导入:“早晨,我路过办公室门前的池塘,发现那曾经碧绿的荷叶已枯败了,当时我就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无情’哪。逝去的时光我们再也不可能找回来了。就像现在,我站在讲台上向大家倾诉,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时刻,过去了,我们都无法再找回,所以,我就想呀,我们一定得学会和时间赛跑。”动情的话说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打开了课本。
二、过渡语延情为课堂串上诗意的珍珠
过渡语贵在衔接,一方面使课堂结构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有效的延续感情。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为引导学生对韩勃进行评议,我说:“廉颇、蔺相如形象丰满,当然令人难忘,可如果没有平凡人物的衬托,他们的形象也会黯然失色,谁是这样一位衬托‘红花’的‘绿叶’呢?”学生们自然把目光聚焦在韩勃身上;再如,在讲授《雨中登泰山》时我们这样导引过渡的:
作者启程登泰山了,教师问:“你们看到雨中的泰山是怎样一幅景色?过岱宗坊后首次映入眼帘的又是怎样的一幅奇景?”学生通过阅读把虎山水库奇景尽情欣赏一番后,教师又往前推进“尽管黄锦、白纱的奇景美不胜收,但‘雨大起来了,不得不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为什么叫七真祠呢?词中最传神之作是什么呢?怎样传神?”……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来欣赏这仙境般的美景。当于漪老师用这一系列富有情趣的设问语言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波峰上,一节课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引用经典诗文进行过渡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中的情感,又能使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在教《梅花魂》时,当品读完外公因想念家乡而三度落泪后,我们引用诗句“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作为过渡,使学生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体会外公当时的心情。
三、引导语点拨诗意与理性浑然交融
“一粒沙里见世界”,虽然教学中的引导与点拨仅仅是课堂里的一些小小片段,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的素养。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老师如此点拨:“我觉得这篇课文挺有意思,我发现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但是我发现,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你们研究研究看,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生自由读后回答:生1:我觉得诸葛亮是在笑曹操,因为雾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生2:我觉得他是在笑他自己的神机妙算,笑他自己有这么大的本领,对所有人都了如指掌。生3:他还在笑鲁肃,鲁肃前面吃惊地问诸葛亮说:“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后面回答了鲁肃。……
“诸葛亮在笑谁呢?”学生在前面的探究学习已经基本明白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基础上之后,老师进一步抓住诸葛亮的神秘一“笑”这个关键点,适时、适度地以问题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和多种信息,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准确地把握诸葛亮这一“神机妙算”形象,大大深化了探究的内容,也使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不断增强。老师的此处点拨令人称快!—这一探究中的点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要进一步探究、获取知识的乐趣!
四、描述语动情美丽的语言化为美丽的风景。
描述语贵在具体、生动、形象。在教学《黄果树瀑布》,“银雨洒金街”一景时,我描述道:“大家知道为什么叫‘银雨洒金街’吗?原来这是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造成的。白天,云蒸霞蔚,云雾缥缈,水汽被大量蒸发上天;而到晚上,气温骤降,水汽便大量凝结降下蒙蒙的细雨,如烟如丝,飘飘洒洒地降落在大街上,这条街便由此而得名了。”
此时此刻,情与景遇,景与情汇,学生心动神移,达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五、结束语升华将“诗意”栖居到底
结束语贵在升华认识,拓展思维空间,提升精神境界。从而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的目的。在教学《村居》时,以这样的话语结束:“一首隽永的小诗就是一幅美妙的画,一道迷人的风景也是一首清新的诗,诗情画意走进我们的课堂,是否融入了你的心灵。哲人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目之所及,心之所思,耳之所闻,皆可入诗入画,看一看外面美好的大自然,你是否也能有感而发。”结果,在课间休息十分钟里,卢红杰同学竟然写下了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打油诗:“新春一片盎然,二月牛仔嘴馋,牧人脸上开花,因春去而复返。”你能说这不是诗意栖居的课堂的硕果吗?教学《难忘的小学生活》在总结延伸时,老师深情地说:“亲爱的同学们,我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你们带着稚气,怀着童心,迈进学校的大门。6年的时光,教室里常回荡着你们的琅琅书声;花坛旁,曾撒下你们的串串笑语;操场上,活跃着你们可爱的身影,如今,这一切就要化为美好的记忆保留心中了。作者把他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眷恋之情倾注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你呢?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惜别之情?”许多同学拿起了笔,有的写下了临别赠言,有的画下了精彩瞬间,有的抒发了师生之情,有的歌唱了朋友之谊,还有一些同学将千言万语浓缩在小诗里。
诗意,可以慷慨激昂,可以低沉幽怨;可以清雅含蓄,可以婉约动人;可以空灵蕴藉,可以热烈奔放……我们杨小全体语文教师用爱心和智慧,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利用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求智慧,探索出一条适合传承民族文化的“导引诵读探究拓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出了“营造情场、感受诗情涵咏吟味、启迪诗思品味生活、感悟诗理言语实践、形成诗语”的语文诗意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了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以更多的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给学生以更多诗意的陶冶与智慧的启迪,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让学生理性地徜徉于乐园中,从而令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三、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近两年来,我们课题组围绕学校“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凝练"书香袭人,点亮诗意人生"的办学理念。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相结合,探索语文教学“以诗意育情,以诗意育趣,以诗意育才,以诗意育人”之路,着力营造浓厚的诗性文化氛围。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营造了书香校园,构建了育人文化,提高了教育质量,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办学品位。
(一)显性成果
从课题申报、立项,到研究的整个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验阶段和总结阶段,形成了如研究方案、各阶段实验计划、阶段总结、评价方案、活动记录、调查问卷、反馈信息、结题报告等各种材料,留下了我们研究走过的每一个坚实足迹,见证了我们研究洒下的每一滴辛勤汗水。
1、“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2、“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过程集《追寻诗意的语文》
3、“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论文集《牵手诗意的人生》
4、“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的个案课例集《流淌诗意的课堂》
5、“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师生诗文集《绽放诗意的花朵》
(二)隐性成果
我们觉得,本课题的研究不仅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人文知识的滋养,也给广大教师以心灵上的触动和行动上的提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学与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组朱红和卢艳老师在公安县语文教学比武活动中均获一等奖;邹先菊、刘立琼教师经常在镇内上语文观摩课,引领全镇教师走上诗意语文研讨之路;组内多位教师在校赛课、各级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
2、对诗意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展开诗意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探索出了“营造情场、感受诗情涵咏吟味、启迪诗思品味生活、感悟诗理言语实践、形成诗语”这一小学诗意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和途径,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涵养诗情、发展诗思、感悟诗理、积淀诗语,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3、让学生在浓浓的诗意课堂中受到了教育和感染,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在研究的三个阶段,我们都对学生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实际效果来看,参与实验的各个班级语文成绩稳步提高,在各级组织的语文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语文类活动中成绩突出、屡获大奖。
四、问题与探讨
1、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课题研究中尽管组员们大多参与的热情都很高,并取得了诸多的实践成果,但是,若要将实践的素材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并推广开去,则仍需要参研教师以后继续自觉提高科研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水平。
2、今后还要就如何进一步追求语文课堂“诗意阅读”的上层境界“平中见奇,含而不露”下功夫,在课堂教学的过程、操作、方法等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并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
我们的展望:
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我们是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反思,这是更高的教学智慧,勇敢的否定自己。课堂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因为我们追求的是语文的诗意,诗意的语文。尽管本课题即将结题,但我们对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的研究将不会停止,我们将在学习中反思、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力争让我们的课堂意趣盎然、诗情洋溢,闪现出教育教学艺术的光辉。以课题的研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课题的研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站内容均为网友上传分享,本站仅负责分类整理,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反馈。